![]()
在成都市場曾一度力壓眾多全國性巨頭的興城人居,營收激增3倍有余,依舊未能扭轉虧損的局面。
楚小強 中房報記者 李葉 北京報道
2025年前三季度,興城人居再次交出一份虧損的“答卷”,凈虧損7.4億元。這已是該公司連續第三個年頭陷入虧損。與此同時,公司資產負債率攀升至歷史高位,也讓公司財務壓力日益增大。
而今的困境局面,與2020年前后行業寒冬中逆勢擴張息息相關。當激進的土地儲備轉化為如今的去化難題與債務壓力,這家成都國資房企正試圖通過“深耕廣拓”與“一核多極”的戰略布局破題,重回健康發展軌道。
營收激增背后的虧損困局
10月30日,成都興城人居地產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城人居”)公布2025年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74.1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29.6%。
然而,亮眼的營收增長并未帶來盈利,公司同期錄得凈虧損7.4億元。盡管相比去年同期8.43億元的虧損略有收窄,但連續虧損的態勢并未發生改變。
將業績數據置于更長的時間軸上觀察,興城人居并非一直身處虧損泥沼。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高達224.58億元,凈利潤3.57億元。次年開始,業績畫風驟變,2022年營收降至175.66億元,凈利潤暴跌73.64%至0.94億元。
下滑趨勢在2023年加劇,這年興城人居首次出現年度虧損,凈虧損5.34億元。到了2024年,虧損規模急劇擴大至20.08億元,營收規模也萎縮至73.66億元,不足2021年峰值時的三分之一。
作為成都本土國資房企,房屋銷售是興城人居的核心業務,收入占比在九成以上。不過,在房地產行業陷入調整后,同諸多房企一樣,這項主業面臨量價齊跌的雙重擠壓。一方面,銷售規模縮水,公司簽約銷售金額降至2024年的58.44億元,同比降幅高達69.42%。
另一方面,盈利能力急劇惡化。2020年,興城人居房屋銷售的毛利率曾達到47.13%,處于行業領先水平。但此后一路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這一業務的毛利率已降至5.72%。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大增,源于銷售的項目在本期進入集中結轉,但這些項目在市場低點售出,收入大增背后,利潤的增長卻十分有限。
逆勢拿地導致債務壓力增加
而今的業績經營困境,與興城人居2020年前后在逆周期的激進擴張息息相關。
當時,在“三道紅線”政策約束下,絕大多數房企開始收縮戰線、謹慎拿地,以修復資產負債表。但興城人居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擴張。
基于打造土地儲備“數萬畝”、資產規模“上千億”、年均營收“數百億”的產業平臺,建成“千億能級”城市綜合開發運營上市企業的目標,興城人居開始在土地市場“逆勢掃貨”。
短短幾年間,公司存貨規模從2019年末的319億元,一路飆升至2024年年末的706億元,翻了一倍有余。尤其是在2023年,興城人居拿地規模與金額一度位居區域之首。
在當時看來,這一“抄底”式的策略,可以在同行資金緊張時搶占優質土地資源,為未來發展和上市儲備“糧草”。奈何低估了行業下行周期的深度和長度,讓高位獲取的土地在隨后的調整期中,反而為公司增添了負擔。
大量土地儲備勢必占用巨額資金。截至2024年9月末,興城人居累計土地儲備計容建筑面積達285.23萬平方米,已繳納的土地出讓金超過140億元。其中部分地塊成本不低,如龍泉驛區人居興晟商品房項目所在地塊,樓面價達1.42萬元/平方米。
不僅如此,拿地步伐的加快,也推高了公司的負債水平。興城人居資產負債率從2022年末的80.56%,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84.78%,并在2025年三季度末達到84.92%的歷史新高。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興城人居總負債為774億元,較上年末的807億元減少33億元。其中短期借款規模從1.4億元升至1.85億元。
需要警惕的是公司的現金流狀況,房地產企業的健康發展依賴銷售回款帶來的經營性現金流。2021年至2024年,興城人居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持續為負,分別凈流出83億元、39億元、12億元和47億元。2025年前三季度,再次凈流出5.44億元。
經營性現金流的持續凈流出,一定程度上表明主營業務的“自我造血”功能亟待提升,支付土地款、工程款等大量現金支出,無法通過房屋銷售及時回流。
興城人居曾在2025年一期票據募集說明書中表示,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持續擴大,后續開發仍需大量資金投入,若未來銷售資金不能及時回籠,公司可能面臨階段性現金流量不足風險和資金周轉壓力。
為了填補資金缺口,興城人居依賴外部籌資和股東支持。2024年末,控股股東成都興城投資集團對興城人居的資金拆借余額高達184.35億元,并為其提供擔保余額214.63億元。強大的國資股東是其信用基石和“安全墊”,但長期依賴輸血而非自身造血,也非市場化經營的可持續之道。
困境中的轉型與破局
面對嚴峻的經營與債務壓力,興城人居并未坐以待斃,近年來積極推進轉型,在困境中開辟破局之路。
公司提出兩大戰略布局——“深耕廣拓”的市場布局和“一核多極”的業務布局。在“深耕廣拓”方面,公司雙管齊下。一方面繼續深耕成都大本營,依托其國資背景,重點參與成都“東進”區域投資、TOD綜合開發、國際社區、人才公寓、產業園區配套等政府主導的重大項目,以鞏固區域優勢。
另一方面,興城人居試圖打破地域局限,“廣拓”國內外重點城市。但策略上趨于謹慎,主要通過項目股權合作的方式,輕資產介入外地市場,以期快速拓展市場范圍并分散區域風險。
在業務布局上,興城人居計劃在穩住商品房開發這一核心業務的同時,培育新的增長極,這包括泛地產開發、智慧物業、民生工程、以及資產管理與資本運作等業務。目的是改變目前收入結構單一的局面,通過進入城市功能開發、商業運營、社區服務等領域,尋求開發與運營協同的長期穩定收益。
此外,公司明確了六大戰略路徑,通過推進標準化運營,計劃形成“可復制、快周轉”的開發能力,以提升效率、加速回款。同時,興城人居仍不忘發力“上市夢”,推進股改并引入戰略投資者,研究香港、新加坡等境外上市路徑,希望擴展融資渠道。
為盡快走出困境,加速轉型,公司在人才激勵上也提出健全機制,探索中長期激勵、項目專項激勵等措施,以激發團隊活力。
然而,轉型之路挑戰重重。首先,“深耕”面臨的成都市場已今非昔比,整體需求有待復蘇,公司存量項目的去化壓力依然存在。“廣拓”通過項目合作雖能降低風險,但如何在陌生市場建立品牌認知、實現有效管理并確保盈利,也并非易事。
最核心的挑戰在于對現金流的改善。當前高企的負債和持續的經營性現金凈流出,極大地約束了公司戰略騰挪的空間。上市融資固然是目標,但在當前房企估值普遍偏低的資本市場環境下,何時才能成功推進上市,對興城人居而言仍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