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寶藏久了,人也就成了怪物。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不喜歡。”這是《白馬嘯西風》里的一句名言。
話說得真灑脫。
可到了《連城訣》里,這般灑脫的人卻少見了。
尤其是沾上連城劍譜背后那座大寶藏,人便像撲火的飛蛾,一個個栽了進去,再也拔不出身了。
萬震山、言達平、戚長發、凌退思——這幾個人,算是被“名利”二字給糊得結結實實。
金庸似乎在借著他們,悄悄訴說現代人心里那點營營的念頭。
這書披著武俠的外衣,我看骨子里卻是一則人性在貪念面前崩塌的寓言。
當財富若成了唯一的念想,師徒可以成仇,父女之情也能拿去作筏子,人性和理智,都成了能隨手押上賭桌的籌碼。
本來,金庸的小說,像是一個熱鬧的擂臺。
有的寫家國情懷,氣吞山河;有的寫兒女情長,纏綿悱惻。
但有《連城訣》,卻顯得有些特別,它不那么光明,甚至有些陰冷,像在幽深的隧道里點起一盞小燈,照見的盡是人性扭曲的影子。
有人說,這部書是金庸的“荒誕寓言”。
它不講宏大的道理,只專心講一個故事:一群人,像著了魔一樣,追逐一套藏著巨大寶藏的劍訣。
為著這“連城訣”,人性里最后一點溫情,也都被這欲望的烈火燒得干干凈凈。
一、一群“病了”的人
書里的人物,大都“病”了。
病的根源,就是名利二字。
你看那荊州知府凌退思,讀圣賢書,做父母官,本該是個體面人。
![]()
可他為了得到梁元帝埋藏的大寶藏,能想出什么毒計?竟將自己的親生女兒凌霜華活活悶死在棺材里,作為誘餌,來算計癡情于女兒的大俠丁典。
虎毒尚不食子,這人連禽獸都不如了。
這不是瘋了是什么?
靈魂已被名利蒙蔽。
這蒙蔽,能把一顆人心變成石頭,再成殺人的利刃。
再說那“五云手”萬震山、”陸地神龍”言達平、“鐵索橫江”戚長發這師兄弟三人。
他們合力害死了師父梅念笙,奪走了藏有寶藏秘密的《連城劍譜》。
得了劍譜,彼此間又你防我,我騙你,沒有一刻安生。
尤其是戚長發,綽號叫“鐵索橫江”,意思是做事狠辣,讓人進退不得。
他對外人狠,對徒弟、對女兒,也滿心全是算計。
他教給徒弟狄云和女兒戚芳的劍法,竟是故意改錯了的,生怕他們強過自己。
這種活法,累不累呢?
他不僅對他人殘酷,對自己也同樣殘酷,終日活在猜忌和恐懼里,縱然得了金山銀山,又何嘗有過一天的快活?
大財主萬震山,他病得更是離奇,成了夢游癥。
夜里睡不著,爬起來砌墻。
這怕是虧心事做得太多,心里的鬼,逼得他肉體也跟著受罪。
金銀財寶沒讓他安穩,反倒把他變成了一個夜夜夢游的囚徒。
![]()
二、一個“清醒”的見證人
在這一片瘋魔的世界里,總要有個清醒的眼睛。
這雙眼睛,就是書里的主角,狄云。
狄云是個鄉下小子,質樸、憨厚,像一塊未經雕琢的泥土。
他懵懵懂懂地卷進這場風波,受盡了天大的委屈:被師父欺騙,被師兄弟陷害,被廢了武功,投入大牢,心上人也嫁了仇人。
他受的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但也正因他本性質樸,沒有被名利污染,所以他反而成了最清醒的人。
他親眼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為那劍訣瘋魔、死去。
小說的深刻之處就在這里,它讓一個最單純的人,看透了最復雜的貪婪。
狄云目光所及,盡是欲望之獸的瘋狂姿態,這話說得真好。
他一路走來,見的不是什么俠客,倒像逛了一回瘋人院,所見都是被欲望吞噬的可憐蟲。
所以最后,當寶藏終于現世,上面竟涂滿了劇毒。
那些爭搶寶藏的人,一個個中毒而死,場面慘不忍睹。
這無疑是金庸先生一個絕妙的諷刺:你們追求的,正是送你們下地獄的東西。
而狄云,他對這寶藏本就無意,最終帶著師妹的女兒“空心菜”,回到了寧靜的雪谷之中。
唯有拋棄了那“實心”的貪念,才能獲得“空心”的安寧。
![]()
三、一面照向現實的鏡子吧
《連城訣》寫于上世紀六十年代,那時的香港,商業氣息已經很濃了。
金庸先生每天在報紙上寫社評,看盡世間百態;他又經營報紙,對商業社會里的競爭與人情冷暖,體會恐怕比一般作家要深得多。
作為一個成功的報業大亨,他身處名利場的中心,對此中的誘惑與煎熬,想必有切身的體會。
寫這樣一部徹底批判名利的小說,何嘗不是一種自我的警醒和超脫的嘗試呢?
他通過筆下這些瘋癲的人物,或許也在問自己:在名利面前,我能否守住本心?
這部小說或許不只是個傳奇。
現實中,為了一個職位,朋友可以翻臉;為了一筆利益,親人可以對簿公堂。
新聞里看到的種種,和《連城訣》里的故事,何其相似?
只是我們手里的“劍訣”,換成了合同、股份、房產證罷了。
《連城訣》不是一本讓人愉快的書,但它是一本讓人清醒的書。
好在,金庸最后還是給我們留下了一點溫暖,那就是狄云的選擇。他回到了那片純凈的雪谷。
寶藏有毒,雪谷有情。
這道理,平淡,卻也真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