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雖然人人都會說這句話,但能真正做到不以貌取人其實還是很難得。
現在很多招聘啟事上往往會有一條要求——五官端正,這意思其實就是要求相貌基本達標。其實在中國古代,更是一個看臉選官的時代,比如兩漢時期就非常看重人的相貌。今天,咱們聊聊三國時期以貌取人的兩個故事。
![]()
曹操vs張松
中國古代史書記載追求簡練,所以一件事往往字數都特別少。對一個人的描寫也是有所側重,因此一般只描寫一個人身上最有特點的地方。比如劉備胳膊長耳朵大,還有一個人長得特別高或者長得短小,長得特別帥或者特別丑,都會著重記載。張松就是因為長得不咋樣,史書特別記載了。
![]()
《資治通鑒》記載:“益州牧劉璋聞曹操克荊州,遣別駕張松致敬于操。松為人短小放蕩,然識達精果。操時已定荊州,走劉備,不復存錄松。”這段記載字數特別少,但是里邊內容特別多。公元208年,劉璋看到曹操平定了荊州,有些慌張,他的下屬張松自告奮勇去見曹操,提前搞好關系,省得曹操逆流而上進攻益州。
![]()
張松雖然長得短小不咋地,放蕩不羈節操,然而很有才干;他認為劉璋暗弱,在他手下不足以發揮自己的才能,經常嘆息。張松其實是準備出使曹操,把益州獻給曹操的。結果當時曹操剛剛平定荊州、趕走了劉備,志得意滿,看見張松其貌不揚,狂放不羈,所以就很不待見張松,張松內心憤恨,轉身就投靠了劉備。
![]()
劉備能夠成功是有其過人之處的,劉備沒有因為張松短小放蕩而看不起他,反而非常尊敬張松。張松剎那間感覺到了巨大的滿足,所以他叛變了,聯合法正等人勸劉備入主益州。最終在張松、法正等人作為內應的情形下,劉備成功攻取益州,實現了三分天下的理想。
![]()
劉表vs王璨
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在《三國志》中與陳琳、嵇康等人合傳。 由此可見,此人文才橫溢。 據《三國志·王粲傳》,王粲的曾祖父王龔、祖父王暢都在東漢時期位列三公。王粲的父親王謙曾在大將軍何進手下當長史。何進想和王謙家通婚,人家王謙沒同意。 由此可見,王粲屬于士族高門,出身顯赫。
![]()
可是,像王粲這樣的人物,后來去投奔劉表,劉表并不重用他。為什么? 《三國志·王粲傳》記載:“表以粲貌寢而體弱通侻,不甚重也。”由此可知,劉表因王粲模樣不行、身體不好等原因,對其不予重用。王粲歸于曹操后,深得曹氏父子信賴,被賜爵關內侯。
![]()
劉表看不上王璨其實很好理解,據史書記載劉表“身長八尺余,姿貌溫偉”,這是一個身材高大、相貌魁偉的帥哥,看不上長得不好的王璨很正常。但曹操看不上張松就有點說不過去了,曹操本人長得也不咋地,也不高也不帥,還看不上張松,只能說明當時曹操有點膨脹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裴松之注、《曹操大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