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導語
Introduction
把“人”放在最核心位置,甚至連自動化和智能化都不必忽略人的作用。
“治天下者,以人為本。”一千三百年前,吳兢在《貞觀政要·擇官》里寫下如是箴言。
一百三十年前,一個新的物種誕生在地球上,汽車從此推動人類走向嶄新的世界。而“造車歷百年”,和“百年樹人”,也以相似的時間尺度,暗示著兩者先天密切的關聯。
![]()
當我踏上前往日本的行程,走過九州福岡縣宮若市的雷克薩斯宮田工廠,和本州愛知縣渥美郡田原町的田原工廠及測試場,細細觀摩之后,“中國汽車還能學習日本汽車什么?”如是問題躍入腦海。
最后的答案,直指向一個字:人。
電氣化與智能化的浪潮席卷了汽車產業,我們對高度自動化形成熱切的追求。無論是生產制造過程中的高度自動化——黑燈工廠,還是汽車功能的高度自動化——智艙智駕,都成為如今“言必稱希臘”的熱詞。
然而豐田組織的“雷克薩斯品質之旅”,所展示的內容卻并未以“人被徹底取代”的高度自動化為特征。相反,精密的設備與人工協作,人員的福祉與關懷倒成為重頭戲。
這是自曝其短嗎?不。
日系車曾經是中國汽車的老師,諸多自主車型底盤平臺來自于豐田本田的藍本,一些動力總成亦參考過THS與i-MMD。當中國汽車通過新能源與智能化換道超車,那么日系車還有什么值得我們去學習?
![]()
新能源的軟肋在續航里程和電池安全,智能化的瓶頸在通行效率和可靠安全。電驅動與智艙智駕賦能的中國汽車,實力儼然已經凌駕于昔日的老師之上,但是否能再一次借助日系車的訣竅,去解決兩大轉型方向的瓶頸?
宮田工廠的“凡事徹底”、“安全第一”的標語下,工人們正和機械臂密切配合;田原工廠以人工噴涂為機器人積累數據……當這一幕幕場景在回憶里掠過時,“以人為本”四個字幻化成一把鑰匙,恰恰是打開新能源與智能化瓶頸枷鎖的關鍵。
看來,將“人”放在最核心位置,這或許是日本汽車值得中國學習的最后一招。
01
“工匠之神”解釋“工廠不黑燈”
“全球唯一雷克薩斯專屬工廠”、“豐田日本第二大生產基地”……在行程開啟之前,我就對九州宮田工廠大名有所耳聞。
在雷克薩斯上海工廠開張之前,這是雷克薩斯全球七大工廠里,唯一不與豐田車型共線生產的基地。雷克薩斯的3萬個零部件里,有6,500個在這里組裝。
眾所周知,雷克薩斯全球年銷量在70多萬輛水平,而宮田工廠產能就達到43萬輛,產品是最為熱銷的ES、RX等車型。
“不要指望會看到超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我們還是保留了比較多的人的因素。”雷克薩斯工作人員這樣提前打招呼。但他們多慮了,我們從來不以單一自動化程度衡量工廠水平。
在年產能20萬輛的第二生產線,當我們從沖壓車間、焊裝車間,走過涂裝車間,以及總裝車間,可以看到機器臂無處不在,AGV小車高效運行,但工人的身影依然有條不紊。
![]()
“為什么不是黑燈工廠?”這個疑問在我心中升起。
前風擋玻璃的安裝流程,引起了我的好奇。
首先由工人對要涂刷粘合劑的地方進行清潔處理。然后由機器人“在正確的位置涂刷正確量”的粘合劑后,工人兩人一組把車窗玻璃安裝到車上。在許多汽車工廠都能完全依賴機械臂完成安裝的今天,雷克薩斯并不是缺乏資金打造自動化,為什么還要人與機器配合?
一位戴著“匠”字樣的年長工人向我們解釋:“在正確的位置涂刷正確量”的粘合劑是機器人十分擅長的領域。而把車窗玻璃組裝到生產線上的車上這種需要感覺和技巧的作業,則是富有感性和靈活性的人所擅長的作業。
“即便在同一作業程序中,人和機器都能高度融合互補,這就是實現高品質的秘訣所在。”
很快,我也從旁邊的展板上得知一條爆炸性的信息——原來這位老先生,堪稱這座工廠的“工匠之神”。在豐田工廠員工等級里,按照匠——A——B——MAN排序,“匠”是最高的等級。整個大型工廠數千人員工,也就一名“匠”級員工。
“原本我以為工匠精神只是一種傳播話術,沒想到已經形成了價值觀和制度,”參觀的朋友們如是感慨。
但是,更引發我關注的是那句闡釋——需要感覺和技巧的作業,居然是人工更為擅長。
“哪些工作是目前人依然勝過機器?”這幾乎是一個顛覆性的認知。
02
“人”是一切的關鍵
其實,日本制造業為何不像中國那樣最大限度實現生產自動化,存在著歷史淵源,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短板性思維。但日本的這種“短板”,卻有著“以人為本”的長處,恰恰能對如今我們中國再修正完善制造業存在補充作用。
在二戰之后,日本原本可以大規模推動生產自動化,但出于三大考量而未能像中國那樣做到革命性的普及:
一是成本控制與效率平衡,日本企業普遍采用?精益生產模式?,注重通過優化流程而非完全依賴自動化。例如日產橫濱工廠的MR型發動機生產線自動化率僅40%,部分工序仍需人工協作,追求邊際成本與利潤最大化的平衡點。
二是技能傳承與匠人文化,日本匠人文化強調依賴熟練工人的經驗與智慧提升效率。我在《》一文中指出過,日本企業長于細節,短于集成,類似復雜零件加工和精密測量環節就是日本的長板,而這種細節,在當前人工智能的水平面前,還不足以完全取代人工,恰恰需要人工“螺螄殼里做道場”。
三是法規與歷史因素,在昭和時期普及高中教育,建立了嚴格的職業培訓體系(如學徒制),這種體系更注重經驗積累,無法徹底淘汰人工。
而根本性的因素在于日本并不是中國這樣的大國。正如雷克薩斯工廠未將自動化提升至極致,“現在工廠產能并不短缺”,工廠管理人員的這句話道破了天機。這也導致日本制造業在自動化應用上采取謹慎態度。
然而,正是這種對人工的保留,可以在諸多細節上達成更好的效果。要知道,在當前技術條件下,并不是一切領域,都是機器比人強。
如果你認識鋼琴調音師,就知道理論上頻率升高一倍,音高提升八度。但人的聽覺比較復雜,需要比一倍多一點點才能提升八度。因此車廠里,車漆的顏色,和車輛音響效果等等,不能只靠機器去檢查,一定要有人工把關。
![]()
為什么涂裝噴漆一定要讓人工參與?我們咨詢了田原工廠的頂級匠人長井理,原來有一些形狀復雜而且空間狹小的區域,大型機械臂噴涂很難做到人工噴涂水平。此外,機器的訓練,離不開人工操作。如果機器出現操作錯誤,也需要人工兜底矯正。
而最后的檢查工序,也是人工和機械的融合。據說出廠前有1,800個地方需要確認。
汽車領域,符合“人比機器強”的地方又何止制造?
經常使用智能輔助駕駛的朋友,都知道其實老司機和智駕系統各有所長,在城區領航輔助條件下,突發的陌生corner case,人工比智能駕駛能夠更好地應對,整體駕駛效率更高,而高速領航輔助機器比人類更耐久。
現在智能駕駛推崇端到端,讓系統自己形成規則,但這樣存在不可預測性,和錯誤規則不可矯正性,在一定時期內也需要一定的人工規控標定托底,或者人類提供的世界模型托底。
把高水平的工匠能力,作為機器操作的底層指引,這始終都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便是雷克薩斯工廠給我們最大的啟迪。
03
汽車需要“大愛”
“以人為本”,體現在“重用人工”,也體現在“關愛人員”。
在訪問雷克薩斯工廠的過程中,“對人的大愛”可以體現在至少三個維度。
首先是對工廠員工的關懷。
一方面,雷克薩斯工人自己發明了伸臂測量延展性柔韌性的工具,讓上班前的工人自測狀態,從而判定是否適合上工,關懷員工身體健康。
另一方面,對于生產出現錯誤和問題的員工,并不是批評懲罰為主,反而鼓勵“拉線”。所謂“拉線”,就是生產線的每個工位,都設有一個安全拉繩或者按鈕,當出現問題的時候,工人就可以立即拉動繩子來報警或者暫停生產線。
原本,“拉線”意味著生產某個環節的暫停,成本不低。但雷克薩斯工廠鼓勵“拉線”,將質量隱患消滅在最初。
其次是對員工發明創造的鼓勵與嘉獎。
以九州工廠為代表,豐田工廠鼓勵工人,無論什么崗位,均可以提出小發明改善生產效率。
比如有多種發明創造是利用肩膀高的水平空間,用小型發電機和傳動皮帶、傳動軸,以最低能耗運輸最高達200kg的零部件。
還有可折疊零部件裝載箱的收攏工具。由于裝載箱的搭扣需要壓摳,人工手指操作時存在被壓風險,而且由于會提膝兜底,有站不穩的風險。因此發明了用滑輪和杠桿組成的小推車,腳踩踏板可以用杠桿滑輪代替手指精確收攏盒子,每個盒子收攏時間從人工的9秒縮短為3秒,一年可以節約64萬日元,大約3萬人民幣。
第三是從制造就開始為用戶考慮。
![]()
在九州宮田工廠,到處可見三大標語:
·安全第一:每個人進入工廠前都會經過一道綠色的安全門,安全被視為所有工作的前提與基石;堅持在一切作業中,將人員的健康與安全置于首位,通過持續的風險預防和嚴謹的規范操作,構建零事故的安心職場;
·凡事徹底:這里“凡事”是指“平凡的事情”,越平凡越不起眼兒的事情越需要做好,因而追求工作的閉環與完美,不放過任何細節,做到有始有終、精益求精,形成可靠的工作品質;
·良品良思:“良品”源于“良思”。唯有秉持誠實、專注、追求極致的匠心思維(良思),才能創造出真正值得信賴、能夠打動客戶的卓越產品與服務(良品)。
也正是因為這三種口號深入人心,才締造了九州工廠的高質量。在2017年之前,拿過J.D.Power五年白金工廠,IQS新車質量冠軍。2017年之后,由于美國工廠成立,主要出口中國,所以退出評選。
日系車確實不再像十年前那樣對中國汽車形成壓倒性優勢。但“以人為本”的思想,即便有其特殊成因,但對中國汽車應對電動化與智能化的短板,仍然具備重要的參考意義和借鑒價值。
作為工業皇冠(參數丨圖片)上的明珠,汽車在推進自動化和智能化。無人駕駛的炫酷,黑燈工廠的科技感,誠然是中國制造的心之所向,然而為自動化和智能化托底的那點點星光,一定是人類自身的精神在閃耀。
![]()
責編:崔力文 編輯:陳心南
THE END
PAST · 往期回顧
“我認為比亞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他們曾嘲笑我們,如今沉默得震耳欲聾|15年的熱血與榮光②
東京車展淪為“地方廟會”?全球車市仍看日本臉色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