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信網 責編:孫寶震 2025-11-03 08:50:48
信網11月3日訊 巍巍嶗山立,滔滔黃海流。作為山海相擁的魅力城區,青島市嶗山區始終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擺在突出位置。自2019年11月被確定為首批“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縣”創建試點單位以來,該區緊扣“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從災前預防、災害救援、防救聯動三個維度系統施策,于2023年10月順利通過國家級現場驗收評估。近年來,嶗山區未發生較大及以上自然災害,以扎實成效構筑起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堅實屏障。
前置防線 織密災前預防“安全網”
嶗山區秉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理念,針對山海交匯的區域特點,從工程防治、監測預警和網格治理三方面筑牢防災根基。
工程防治上,全區累計投入約30.02億元推進“路、水、房、瞭望、阻隔、通訊”核心“六網”建設。建成森林防火通道148.43公里、護林房357處,清理防火阻隔帶超8.11萬畝,布設高山及路口監控共919處,形成全域瞭望監測網絡。同時,新建及加固海堤1.5萬余米,整治河道27062米,完成15座水庫塘壩除險加固,動態排查治理地質災害隱患點,夯實立體化防御體系。
科技賦能構建精準預警網絡。依托高山監控、路口監控與慧眼衛星,打造“空天地”一體化林火監測預警體系,實現森林火情“零時差”預警。防山洪監測預警平臺、52處地震預警終端與920個應急播報點協同運作,整合24萬余條風險普查數據與2萬余路視頻資源,確保預警信息精準傳遞。
網格治理打通“最后一米”。依托“三建聯動”機制,將防災職責嵌入807個網格,855名網格員承擔宣傳、排查、預警職能。2024年7月,王哥莊街道網格員巡邏時及時救援積水被困車輛,正是網格治理成效的生動體現。
精準發力 鍛造應急救援“尖刀隊”
嶗山區構建“1+3+4”綜合應急救援體系,以區級指揮平臺為核心,推進隊伍、裝備、設施三大提升,夯實四項保障。
“15分鐘應急救援圈”全面落地。建成各級應急救援站76個、三級微型消防站154個,1000余名救援人員覆蓋多領域。沿海設置40個藍色救生器材柜,構建“黃金4分鐘”溺水救援防線,初期響應能力顯著增強。
預案體系邁向數字化實戰化。修訂區級預案47個,發布數字預案17個,實現GIS可視化管理。區、街、社區三級繪制風險分布圖與轉移路線圖,常態化演練獲多級媒體報道。
社會力量注入智慧動能。“山海安瀾”等聯盟整合資源,與3家科研機構、8家企業等合作,在風險普查等領域形成有力支撐。
協同聯動 夯實保障支撐“硬底盤”
以科技、物資、基建為支點,嶗山區構建防救聯動全鏈條支撐體系。
智慧應急實現“一網統管”。投入2200余萬元建成管理平臺,匯聚10余個部門13類業務數據,整合數據超9400萬條,打造防汛、危化品監管等專題應用,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物資儲備立體覆蓋。構建“1+1+5+1”保障體系,建成區級綜合庫與5處專業庫,街道、社區設儲備點,倉儲面積2700余平方米,儲備物資49.5萬余件,確保應急時調得出、供得上。
民生保障持續夯實。建成應急避難場所283處實現社區全覆蓋,其中9萬平方米國標Ⅰ類場所可容納2.2萬人,提前兩年完成“十四五”人均避難面積目標。打造“1+1+4+N”科普體系,建成體驗館、主題公園等設施,累計培訓“第一響應人”超1萬名。
從試點探索到示范引領,嶗山區以系統思維構建綜合減災體系,用扎實舉措守護群眾安全。此次榮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縣”,既是肯定更是新起點,嶗山區將持續深化創建成效,為全國縣域綜合減災工作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嶗山樣板”。(記者 解寧)
[來源:信網 編輯:孫寶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