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年,接觸過那么多孩子,我越來越發現,讀書真的需要天賦。
那孩子有沒有天賦,從幾年級就能看出來?
我認為小學五年級,就能看出一些苗頭。
1、五年級數學若是考不到85分以上,到六年級能沖上90分的,十個里面最多一兩個。數學是最能看出孩子有沒有讀書天賦的,若是五年級之后,數學成績一直上不了90分,到初中就別指望了!
2、語文的閱讀理解,要是到五年級之后,還總是各種丟分的,甚至還要靠猜才能答題的,到六年級之后,作文這一道大題,估計也是寫不好的。
3、到了五年級了,學習習慣還很差的,寫作業還是拖拉磨蹭,做題還是粗心大意的,上課還是不認真聽的,下課后還要人催著才肯去學習的,那么到初中后大概率就是中下游的水準。
為什么,五年級這么特殊?
從學科上來看,數學不再是之前那樣靠簡單的計算就能拿分,更多要靠理解,要會畫圖分析,要能舉一反三,如果思維能力不行,五年級之后的數學就會越學越差。
再說語文,五年級之后不再是簡單的背背課文就行了,對孩子的總結概括能力,精準表達能力的要求更高了,那些寫作文總是干巴巴的,像流水賬一樣的,就會掉隊。
還有英語,五年級之后不再是背背單詞,讀讀課本那么簡單了,要懂語法,要能造句,要理解文章,能聽會寫!
最后是習慣問題,習慣這個東西很難改正的,五年級還沒有建立起好習慣,把之前的那些壞習慣糾正的話,到六年級一下子面對小升初壓力,更沒有時間和精心去抓這些細節的東西。到初中后學習任務更重,加上初中的孩子處于青春叛逆期,想讓孩子踏踏實實去養成這些好習慣,太難了!
所以,五年級就是一條分界線,把思維能力差的,理解能力弱的,只靠死記硬背的,習慣不好的孩子,給篩掉了。
尤其是習慣問題,你從孩子五年級的時候的各種習慣,基本就能看到初中之后的表現了。
既然這樣,那該如何預防五年級這道分水嶺,讓孩子不會被篩掉呢?
![]()
過來人幾點建議,分享給你:
一、學科上,一定要抓對重點。
數學:計算這塊一定要扎實基礎,這東西基本上就是要天天練的,一天不練就會生疏,一定要練到又快又準。
計算沒問題后,再適當練練難題,淺奧題之類的;若是孩子課內成績還可以,這個時候你不給他上難度,小學階段沒有怎么練過難題,那他到初中后就容易有“畏難心理”。
學習上若是畏難,注定只能當中等生!
語文:抓兩個“讀”,一是晨讀,堅持每天晨讀10分鐘就夠了,要大聲讀,能提升語感,可多讀一些古詩文、美文散文,以及一些優秀作文。
另一個是閱讀,而閱讀又分為“精讀”和“泛讀”,大概是2:8的比例,即每讀10本書,就要有兩本作精讀,最簡單的精讀方法就是“做批注”、“寫讀后感”、“和家長一起討論書本情節”等。
讀完之后,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讀而不思,等于白讀。
英語:單詞要背,語法也要會!先把音標拿下來,后面背單詞會更輕松,還可以去學一學新概念,都說新概念已經過時了,但我不這么認為,光是把新概念課本背下來,對孩子的英語語法提升都有很大幫助。
基礎好的,英語可以把進度趕起來,若是在六年級畢業前,能把初中英語課程自學完,到初中后優勢會更大。
二、習慣上,一定要耐心去抓!
寫作業:計時完成,不拖拉磨蹭。
上課前:提前預習,把不懂的問題圈出來,帶著問題聽課。
課堂上:認真聽講,不懂就問。
下課后:及時復習,鞏固所學。
做題時:仔細審題,圈關鍵字,打草稿,并且規范答題,別跳步驟,最后認真檢查。
遇難題:先自己思考,想不明白再翻書,翻書還是搞不懂,再問人!
主要的習慣就這些,把細節抓到位了,習慣好了,成績自然會越來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