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歷九月十四日,民間傳說是青女降霜之日,也稱之為“青女誕”。青女也叫青霄玉女,是專門掌管霜雪之神,手扶一把七弦琴,琴音過處,遍地霜雪,一片潔白,故稱“吳潔”,是月中吳剛之妹。民間有句俗話說:“青女霜降前,必定是災年”。農歷九月十四也是圣媽祖生日,圣祖媽即媽祖,原名林默,對仙游、云峰兩地村民意義十分重大。今天農歷九月十四日,記住“吃二樣,做一事”習俗,幸福安康過九月!
![]()
一、吃二樣
農歷九月十四日是個特殊日子,既是青女誕(掌管霜雪的女神誕辰),也是圣媽祖生日(海神林默誕辰),這天的傳統食物既體現了時令養生智慧,又融合了民間信仰特色。
1、吃山藥排骨湯
"九月十四喝碗山藥湯,整個冬天少著涼",這是流傳已久的民間諺語。山藥排骨湯作為傳統的家常菜。已經廣泛流傳,各路的食神都有一套私家秘方,同樣的食材,用不同的方法,燉出來的湯品各有千秋,味道都是極其鮮美的。山藥具有益志安神、延年益壽、滋腎益精等功效;排骨提供人體生理活動必需的優質蛋白質、脂肪,尤其是豐富的鈣質可維護骨骼健康。山藥排骨湯是以山藥和排骨為主要食材的家常湯品,口味咸鮮,可補腎養血,增強免疫力,營養價值豐富。
![]()
食材:山藥、排骨、香醋、胡椒粉、枸杞、雞精、鹽、蔥花、生姜、料酒
![]()
做法:1、準備豬排骨500克,山藥300克。2、將排骨洗凈切成5厘米長的塊,鍋中置水燒開,把排骨放入沸水中焯燙去浮沫,撈起洗凈瀝干水分。3、戴上手套削去山藥皮;如果直接用手拿著山藥,山藥的黏汁粘到皮膚上引起紅腫發癢。切成同排骨大小均等的塊。山藥去皮切塊后特別容易發黑,抹上少許鹽可以避免。放入沸水中焯水撈起。山藥焯水可以去除外表滑膩的黏汁,這樣煮出的湯比較清。排骨入滾水中氽燙,去浮沫洗凈。4、焯水洗凈的排骨放進燉鍋里,往燉鍋中放進一個生姜,先將排骨燉至5成熟,放進洗凈切塊的山藥,并注滿純凈水到燉盅里,按下煲湯鍵燉2小時,加進1勺料酒。5、往排骨里加入幾滴白醋,可以促使排骨中的鈣質釋放出來后,溶入到湯汁中里,使山藥排骨湯味道更加鮮美。6、燉好的山藥排骨湯盛入湯碗里,撒進枸杞,匯進切好的蔥花,放進1勺鹽,1勺雞精,加進1勺胡椒粉。7、咸鮮可口的山藥排骨湯盛入碗中即可。此湯屬于少油版,山藥焯水后燉出的湯品很清爽,喝起來一點都不油膩。伴著小蔥的清香極為可口。
![]()
2、吃媽祖面
農歷九月十四日是媽祖生日,"媽祖面" 是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食物,尤其在福建莆田、湄洲島等媽祖信仰發源地。媽祖壽面又稱長壽面,是福建莆田沿海地區的一種地方特色小吃,也是莆田當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菜肴,走親訪友,結婚生子,老人做壽,生日宴會都會做這種長壽面。隨著媽祖文化的不斷傳播,沿海人民把媽祖面象征“平安祥和”。
![]()
食材:手工線面(長不少于九尺)、海蠣、蟶、紅菇、黃花菜、花生仁、香菇、雞蛋、五花肉、紫菜等
![]()
做法:1、首先把新炸的花生油放進熱鍋中,用文火先把花生仁慢慢炸至色澤紅潤,脆熟后撈出,直接附上鹽巴精末于其上。2、在熱鍋中放上花生油,將淘凈的干紫菜扯成絲狀后,并排置于油鍋中烤去水分,直至清脆后鏟出置放一邊備用。3、將五花肉放進鍋中煎熟備用,然后將去殼后的整個雞或鴨蛋汁放于鍋底,加以文火燒之,用鍋鏟往四周撥其蛋黃,形成圓形的蛋黃餅,待熟出鍋后,用刀切成條塊放于一邊備用。4、完成以上幾道工序后,媽祖壽面的制作便進入煎湯和面的最后過程,在煎湯的制作中,先將香菇、黃花菜、油炸豆腐條等混合于湯中燒開,輔上青菜、蒜、蔥、精鹽、味精、醬油等調味適中后勺出,即成湯(湯汁濃一點比較好)
![]()
二、做一事:晨起賞霜
民間流傳已久的諺語:"九月十四看霜白,來年豐收有指望"。清晨早起,觀賞戶外草木上的霜花,感受青女 "琴音過處,遍地霜雪" 的神奇意境。寓意著通過觀察初霜情況,預判來年收成。民間認為 "青女降霜勻,來年五谷豐",潔白的霜象征著消除污穢、凈化天地。
![]()
看風花雪月,品人間美味!感謝閱讀峰兒廚房的美食分享,喜歡我的文章,請給予點贊、分享、收藏、關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