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秋色,正在鋪開。
風(fēng)漸涼,葉初黃。在這個適合旅游的季節(jié),人們開始舉起相機(jī),留住這一季的色彩。
![]()
然而,當(dāng)“出片”成為一種執(zhí)念,人對風(fēng)景就不再是單純的欣賞,而是不惜去踩踏、攀爬、破壞。
自然與古跡,甚至野生動物,都不知不覺淪為了照片的背景板。
出片過后,花草折腰,古跡受損,一片狼藉……
在現(xiàn)象背后,是另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這個問題,影響到身處此生態(tài)中的個體:
呼應(yīng)、教育、提醒、規(guī)勸了這么多年,為什么不文明、低素質(zhì)行為依然屢見不鮮?
單靠教育,對于“提升素質(zhì)”,能有多少作用?
![]()
花草,先遭殃
人們喜歡美,也想把自己留在風(fēng)景里,這一點無可厚非。
可一旦不知分寸,拍照就不再是記錄,而是變成了侵?jǐn)_。
城市公園里,時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
午后陽光正好,為公眾觀賞而精心培育的郁金香花壇前,總有人肆無忌憚地踩進(jìn)去。

他們側(cè)身避讓著綻放的花朵,專注地尋找著最佳拍攝角度。
也許未曾留意,腳下被踩倒的花莖,再難挺直腰桿。
![]()
從城市公園到郊外花田,原本完整的花海,總會被踏出條條小徑。

有些網(wǎng)紅花園更是慘遭踐踏,現(xiàn)場遍地狼藉,只能提前結(jié)束對外開放。
![]()
這樣的場景,很多地方都在上演。
![]()
國慶期間,遼寧大連某公園的“粉黛花海”,開得正茂,卻被提前割除。
![]()
只因游客頻繁踩踏,花海嚴(yán)重受損。
![]()
如今,欣賞美景的初心,被“出片”的執(zhí)念漸漸取代。
仿佛只有站在花海最中央,才能證明自己真正擁有了這片風(fēng)景。
令人痛心的是,這種侵占,正在向更珍貴的自然景觀蔓延。
在青海省的茶卡鹽湖,游客想要拍攝天空之鏡的效果。然而,只因租賃的環(huán)保鞋套太丑、拍照難看,便無視規(guī)則,直接光腳踩上鹽結(jié)晶層。

拋開美景,鹽湖也是食用鹽的生產(chǎn)基地。
這些人在純白的鹽之上,肆意留下串串腳印,造成污染和破壞。

在位于自然保護(hù)區(qū)的湖泊旁,有人為了尋找獨(dú)特機(jī)位,無視“禁止入內(nèi)”的警示,翻越圍欄,踏入湖中。
為了拍照,全然不顧及自己的行為,對水體生態(tài)造成的破壞。
![]()
有些不文明拍照行為,令人感到痛心。
在稻田里,身著靚麗的網(wǎng)紅博主們,徑直踩上稻田拍照。
當(dāng)?shù)剞r(nóng)戶還沒來得及收割,稻谷就被成片踩踏,谷穗倒伏,谷粒就這樣散落在泥地里。

匪夷所思的是,這些行為,往往伴隨著理直氣壯的態(tài)度。
有人覺得,只是踩一下,沒什么大不了,拍完照就會恢復(fù)原狀。
殊不知,每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踐踏,都會對自然生態(tài)就造成難以修復(fù)的傷害。
花草和資源會再生,但被踐踏的公德心與對自然的尊重,恢復(fù)起來卻要慢得多。
一朵花開,需要漫長的時間;而素質(zhì)的提升,顯然也是漫長的工程。
![]()
攀爬騎跨,停不下來
如果說踩踏花海還帶著幾分小心翼翼,為了拍照而攀附樹木與雕像的行為,則更加明目張膽。
公園里,時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
為了出片,總有人不惜瘋狂搖晃樹木,讓花瓣、葉片簌簌飄落,營造拍照的氛圍感。

鏡頭里,花瓣飄落,自己拿著油紙傘翩翩起舞。鏡頭外,卻有人用力搖晃著樹木。

不知何時起,花瓣已經(jīng)滿足不了這些人的拍照欲望,他們開始爬上樹木,擺弄花枝。

攀爬的高度,似乎與照片的"價值"成正比。
有人不滿足于低矮的樹木,開始挑戰(zhàn)更高的枝干。
![]()
有著百年歷史的樹木,也被游客排隊攀爬,樹枝在重壓下?lián)u搖欲墜,葉子紛紛落下。
![]()
許多老樹的低矮枝干,被壓得傾斜,那是日復(fù)一日被當(dāng)作拍照道具的痕跡。
這種不文明的行為,在雕像作品前,更加令人汗顏。
![]()
景區(qū)廣場上,一尊孔子雕像上,有人踩著浮雕花紋向上攀爬。

他跨坐在雕像肩頭,對著鏡頭比出勝利手勢,下面的人喊他下來,出片主角卻不聽勸告。
在湖南懷化,地標(biāo)性雕像的手臂上,已被無數(shù)次的騎跨,磨去了原有的色澤。

令人擔(dān)憂的是,這種行為,正在向更危險的區(qū)域蔓延。
西安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古城墻,有人為了拍攝照片,踩著墻磚向上攀爬。
越來越多游客攀上脆弱的歷史建筑,城磚都禿了一大片。

這些行為,把所有景物,都當(dāng)成了拍照的背景板。
古樹不再是需要敬畏的生命,雕塑不再是承載歷史的藝術(shù)品。
為了出片,它們都淪為了照片里的裝飾元素。
再者,這些漠視規(guī)則的人,如果在攀爬的過程中不慎掉落,無辜的景區(qū)想必也會跟著一起遭殃……

![]()
別讓動物,為出片買單
追求與動物同框,成了許多人拍攝“生命感照片”的選擇。
然而,那份想要親近自然的初心,往往演變成對動物的侵?jǐn)_。
紅山腳下,天鵝湖旁,有人為了拍下天鵝飛翔與落地的畫面,拿起石子砸向天鵝。

最終,不堪侵?jǐn)_的天鵝,只能成群離開。
![]()
動物園的孔雀,總有人試圖與它們近距離合影。
他們舉著手機(jī)步步逼近,遇到開屏的孔雀,故意走上前扒開屏羽,把孔雀當(dāng)成擺拍道具。

在野生動物園里,盡管明令禁止下車,仍有游客在猛獸區(qū)搖下車窗,伸長手臂舉著手機(jī)拍攝。
這種對安全距離的漠視,在投喂行為中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
有人將手中的菜葉、胡蘿卜放在動物頭上,再與它們合影,拍下“滑稽”的一幕。
![]()
為了博取流量,有人假意投喂猴子,實則在薯片桶里放入整蠱道具,猴群被驚嚇?biāo)纳ⅰ?/p>

這樣的“搞笑整蠱”,引來無數(shù)人效仿。

零食拋向鹿群,看著它們爭相搶食的樣子覺得有趣,卻不知有些食物可能會傷害動物的消化系統(tǒng)。
在自然保護(hù)區(qū),還有游客用食物引誘鳥類靠近,打斷了它們正常的覓食節(jié)奏。
更令人憂心的是,有些人為了拍下有趣的畫面,進(jìn)行非法捕捉。
有些海域,明令禁止喂食、抓捕海洋動物、破壞海域內(nèi)生態(tài)環(huán)境。但仍有一大批游客,無視規(guī)則,將海星從海中捕撈,擺放在沙灘上任其曝曬,只為拍下“生動有趣”的畫面。
![]()
殊不知,海星離水后最多存活幾小時。
虎鳳蝶作為保護(hù)動物,有無知的游客攜帶捕網(wǎng)進(jìn)山,前往虎鳳蝶棲息地,捕捉蝴蝶放在指尖拍照。
看似無害,實際上蝴蝶的鱗片非常脆弱,在外力摩擦、抓握或掙扎時會大面積脫落,一旦大量脫落,蝴蝶會難以飛行甚至存活。
![]()
在一些商業(yè)化景區(qū),動物被迫成為了全天候的拍照道具。
年幼的猴子常年被鐵鏈鎖住,變成“合影專用猴”,供游客輪流逗弄合影。
![]()
溫順的小鹿被不斷拉扯、驚嚇,只為了讓它看向鏡頭。
這些動物眼中流露出的驚恐與疲憊,似乎從未被在意。
最隱蔽的傷害,往往發(fā)生在不經(jīng)意間。
當(dāng)我們?yōu)榱伺臄z一張與動物的合影而跨越安全距離時,當(dāng)我們?yōu)榱双@得更生動的畫面而干涉動物自然狀態(tài)時,或許應(yīng)該反思:
這到底是想要與動物親近,還是為了滿足一己私欲?
![]()
“到此一游”,仍在繼續(xù)
有些人在追求“拍得特別”的過程中,不滿足于取景,開始干預(yù)、擺弄、甚至改動眼前的一切。
本該被好好保存的自然和古跡,反倒成了他們隨意動手的背景板。
在不少景區(qū),古墻上新的刻痕總比舊痕更醒目。
古塔的內(nèi)壁上,游客們刻下“到此一游”的痕跡,斑駁的歷史痕跡上,就這樣覆蓋了一層粗劣的涂鴉。

北京司馬臺長城上,一對情侶在墻壁上刻字留名。
一旁的游客提醒“這樣不好吧”,卻被無視,直到刻完后拍照留念才離開。

這種對公共空間的占有欲,在自然景物上表現(xiàn)得更為直白。
原本完整的竹林,不少竹桿上被刻滿深深淺淺的字句,新鮮的刀痕在青綠竹衣上顯得格外刺眼。
![]()
竹林管理人員只能“結(jié)網(wǎng)”,以阻止這些不文明的游客。
![]()
溶洞中,歷經(jīng)多年的自然景觀,不僅被亂涂亂畫,有人還攜帶彩色煙霧彈制造氛圍感,原本自然的表面,蒙上一層渾濁。

有些人的行為,總是明目張膽。
在藝術(shù)街區(qū),喇叭不斷警告著“請勿胡亂涂鴉”,這些人不停勸阻,甚至將警告的喇叭都噴上彩漆。

這些看似微小的破壞,累積起來卻是對公共資源的巨大損耗。
古跡的修復(fù),需要專業(yè)技藝,自然景觀的恢復(fù),更需漫長時光。
鏡頭應(yīng)該用來記錄自然和古跡的永恒,而不是為了一時的出片,去破壞那些本該永恒的存在。
![]()
另一種風(fēng)景
紛亂的鏡頭之外,還有另一種拍照方式,它和喧嘩無關(guān),也和占有無關(guān),而是在人來人往之間,悄悄留下自己的位置。
舊相冊,是不會撒謊的。
翻開家里的舊相冊,總有些照片讓人駐足,像素不高,色彩泛黃,那是八十年代的一個普通午后,小城公園的花壇邊,女人坐在石磚之上,沒有刻意的姿勢,也沒有驚擾花草,腳尖停在磚邊,花安靜開在她身旁。
![]()
沒有美顏,沒有濾鏡,只有真實的笑容和干凈的背景。
那個年代的人拍照,懂得保持距離。
長城上,沒有攀爬、涂畫,也能在沒有美顏、沒有濾鏡的鏡頭下,留下生動的畫面。
![]()
他們相信,最美的風(fēng)景,應(yīng)該完完整整地留給后來的人。
所以,舊相冊里泛黃的照片,即便五十年后翻開,也能讓人感受到當(dāng)時的莊重與美好。
如今,這樣的溫柔正在回歸。
在青海湖邊,攝影師架起三腳架安靜等待多日,只為用長焦鏡頭,捕捉候鳥起飛的瞬間。
![]()
前往北京游覽的許多年輕人,他們選擇走入人流稀少的胡同,拍下美麗的影畫。
![]()
拍照的瞬間,本就可以不那么“費(fèi)力”,夕陽斜照下,紅墻金瓦自帶光芒,無需驚擾任何古跡,也能記錄瞬間。
![]()
更讓人感動的,是那些普通人的選擇:
媽媽告訴孩子,只需靜靜站著,和花朵一樣高,就能拍出好照片,不必踩進(jìn)花壇。
![]()
在秋日約會的情侶發(fā)現(xiàn),湖泊倒映的晚霞,比起費(fèi)盡心思制造的氛圍更美——大自然,本就是最好的調(diào)色師。
![]()
這些照片或許不會在社交媒體上獲得最多點贊,但它們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
其實,我們一直都明白:真正值得珍藏的瞬間,從來不需要以傷害為代價。
不必踐踏花草、攀爬樹木雕像、侵?jǐn)_動物、損毀古跡,依然能在鏡頭下“出片”。
![]()
當(dāng)你選擇溫柔對待這個世界,鏡頭里的風(fēng)景也會以溫柔回應(yīng)你。
在按下快門的瞬間,我們不僅留住了美,也定義了自己與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
在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達(dá)的現(xiàn)今,我們見證了太多以美之名的失序。
從踩踏花海到攀爬古樹,從驚擾生靈到留痕古跡——
每一張驚艷照片的背后,都可能藏著一處看不見的傷口。

人們追逐“出片”,本是為了與世界建立更深的聯(lián)結(jié)。
可當(dāng)這份追逐變成征服,當(dāng)欣賞變成占有,照片就失去了最初的意義。
在這個人人都是記錄者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明白——
放下出片的執(zhí)念,才能看見更廣闊的風(fēng)景;
在適當(dāng)?shù)奈恢民v足,才能真正與萬物共鳴。
愿我們帶走的,只是照片與感動,留下的,只有腳印與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