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清晨,故城縣鄭口鎮衛生院內,艾草香氣裊裊。縣醫院對口支援醫師開好藥方,按下發送鍵,處方便通過內部互聯網系統即時傳至故城縣醫院審方中心;過去需跑到縣級醫院才能報銷的藥品,如今在這間基層診室里就能同步享受報銷政策。這順順利利的就醫流程背后,是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老百姓實實在在的便利與安心。
不遠處的鄭口鎮五戶村衛生室,一段驚險的救援故事至今仍被村民們津津樂道。去年冬天,村民韓女士突發急性心臟病,村醫迅速通過遠程心電診斷系統完成檢查,系統彈出診斷結果的瞬間,故城縣總醫院的急救流程同步啟動。“急救藥剛吃下去,救護車就到村口了!”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韓女士仍難掩激動。正是這張延伸到村頭的醫療網,把她從死神手中拉了回來。
一組組沉甸甸的數據,印證著故城縣醫療領域的深刻變革:全縣納入慢性病管理人群達94991人,縣域就診率從8年前的72.03%升至92.49%,基層診療量占比從42%提至75%……這些數字的背后,是故城縣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為抓手,打破縣域醫療“困局”的執著探索,更是一張覆蓋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的“生命網”,正以暖乎乎的民生溫度,守護著每一位故城百姓。
破局
從“各自為戰”到“三位一體”
改革撕開突破口
8年前,“醫共體”對故城縣而言還是個新鮮詞。彼時的縣域醫療,深陷“縣醫院吃不下、鄉鎮衛生院吃不飽、村衛生室沒人找”的怪圈:村民有個感冒發熱要往返幾十里路跑縣城,縣醫院門診、住院量常年飽和,鄉鎮衛生院卻門可羅雀,醫保基金因資源分散難以發揮最大效益,缺口逐年擴大。
![]()
“必須打破‘各自為戰’的壁壘!”2017年,故城縣醫院率先扛起河北省醫聯體改革試點大旗,三張赴安徽省天長市的考察報告鋪展在會議室桌前,“一家人、一本賬、一盤棋”的改革構想逐漸清晰。以兩家鄉鎮衛生院為起點,故城縣按“567”建設路徑(五個主要目標、六個基本思路、七項機制建設)織密醫療網絡,靠“963”幫扶舉措(九方面上下融合管理、六方面提升鄉鎮能力、三方面推進醫防融合)筑牢改革根基。同期,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也分別牽頭開展醫共體建設,縣域醫療整合的大幕正式拉開。
2019年,故城縣成為國家緊密型醫共體試點縣,“九統一”管理模式(統一規劃布局、統一資源配置等)如無形紐帶,將縣、鄉、村醫療機構擰成責任共同體;醫療、醫保、醫藥、醫防、醫養“五醫協同”,讓上下聯動更緊密。2024年8月,全縣三個醫共體進一步整合為故城縣總醫院,以故城縣醫院為龍頭,故城縣中醫醫院、故城縣婦幼保健院、故城縣疾控中心為協作單位,下轄13個鄉鎮衛生院、505個一體化村衛生室及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資源整合不是簡單合并,而是讓每個機構都找準定位。”故城縣總醫院院長居艷梅說。在她的37萬字改革筆記里,一組數據格外亮眼:2024年縣域就診率升至92.49%,藥占比降至23.84%,醫療服務占比提高到30.34%。數字背后,是鄉鎮衛生院新增的58種手術項目,是村民省下的藥費,更是村衛生室里越來越多的笑臉。
織網
從“孤島就醫”到“全域協同”
智慧醫療打通“最后一公里”
“嘀——”在故城縣總醫院信息中心一塊實時更新的電子屏上,遠程心電中心剛接收完一份來自鄉村的心電圖,不到5分鐘便出具了診斷報告;區域審方中心正快速篩查基層處方,攔截不合理用藥;影像診斷中心內,鄉鎮衛生院上傳的CT片,1小時內就能得到縣級專家的解讀……這里,正是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智慧大腦”,5個分中心的管理權限已延伸至每個村莊。
作為河北省首家醫共體中心(云)藥房和集中審方中心,故城縣的創新模式直指基層藥學服務痛點:通過統一藥品采購、配送,既保障了基層藥品供應,又實現了上下級用藥銜接,還能通過集中審方提升合理用藥水平,為患者用藥安全上了“雙保險”。
![]()
這張“生命網”的神奇之處,在于將醫療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變成了“最近一張網”。在武官寨鎮五臺坡村的健康小院里,每周三都有故城縣醫院中醫科醫生坐診,艾草清香中,村民排隊做針灸,墻上“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人管”的標語格外暖心;饒陽店鎮衛生院的滯銷藥品,通過系統調配至急需的三朗鎮衛生院;青罕鎮衛生院采購的兩盒特殊藥品,也能精準送達患者手中。
2018年,故城縣率先實施醫保基金總額預付機制,“總額預付、超支合理分擔、結余留用”讓縣、鄉、村成為利益共同體。2019年,醫保基金結余的432萬元,變成了鄉鎮衛生院升級的彩超機器、村醫的績效獎金、村民的減免藥費。“以前還想著開藥掙錢,現在滿腦子都是怎么穩住村民的血壓——這才是醫生該干的事。”五戶村村醫秘運彬道出了基層醫者的觀念之變。
護佑
從“治病救人”到“健康守護”
醫防融合筑牢民生防線
“您昨天的血糖有點兒高,記得少吃點甜食。降壓藥明天就吃完了,我下午給您送過去。”一大早,故城縣“1+2+N”家庭醫生團隊的村醫,通過專屬手機App查看轄區村民的健康動態,隨后便撥通了隨訪電話。由縣級專家、鄉鎮醫生、村醫組成的這支團隊,如同密布的毛細血管,已延伸至故城縣538個村莊,細致關注著村民的血糖波動、用藥情況、疫苗接種日程,串聯起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完整鏈條。
在故城縣,群眾健康防線早已前移,扎根到了村口、地頭與集市。2020年起,故城縣每年財政出資400萬元,為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免費發放藥品;鄉鎮家庭醫生每月上門隨訪,村醫每周電話提醒患者用藥。這一舉措讓全縣高血壓規范管理率從58%升至89%,腦卒中發病率下降23%,2021年該縣獲國家衛健委表彰。
2024年10月,故城縣總醫院啟動全國首創的縣域全民健康篩查項目,計劃兩年完成縣域適齡居民慢性病、腫瘤等高發重疾篩查。截至2025年7月,縣、鄉、村三級篩查團隊已為13個鄉鎮、185個村的15462名40歲以上村民完成篩查,新發現的六大慢性病人群全部納入系統管理。此外,故城縣還為13個鄉鎮衛生院、10個村衛生室配備了健康一體機,村民自己就能測量身高、體重、血壓、血糖,數據實時傳至縣醫院,醫生據此建檔案、做診治,村民還能直接與上級醫療機構醫生在線溝通。
![]()
更動人的變化藏在日常里:軍屯鎮中醫館中,孩子們跟著醫生學做護眼操;仁德敬老院里,醫生每月準時巡診;托育中心內,婦幼專家手把手教新手媽媽科學育兒……醫防融合不再是口號,它是村衛生室宣傳欄上“腦卒中黃金6小時”的科普畫,是學校操場上孩子們練習急救動作的認真模樣,更是每個村民手機通訊錄里那個隨時能撥通的家庭醫生的電話,是觸手可及的踏實,也是融進日子里的守護。
答卷
從“試點探索”到“模式輸出”
讓“故城經驗”惠及更多百姓
如今的故城,早已不是8年前那個外出取經的“學生”,而是成為全國縣域醫療改革可復制的“樣板”:海南、天津、山東的同行專程而來,學習醫保打包的“故城經驗”;新疆、河南的團隊遠道探訪,借鑒數字化建設的“故城方案”。今年8月8日,河北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盛會在故城縣順利舉辦,這是自2019年舉行河北省民心工程暨醫共體工作推進會之后,故城縣第二次承辦省級醫共體工作會議,充分彰顯了故城在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領域占據的重要地位和擁有的廣泛影響力。9月24日,河北省基層藥品聯動管理政策培訓暨經驗交流會在故城舉辦,“故城方案”得到全省同行的認可。河北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現場會一次又一次在這里落地,讓故城的實踐被更多人看見。
![]()
從“中國醫聯體探路先鋒”到國家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示范單位,故城縣的改革答卷,寫在三組關鍵數據里:縣域就診率從72.03%升至92.49%,基層診療量占比從42%提至75%,群眾滿意度從76%漲到93%。而更珍貴的答案,藏在西半屯鎮衛生院的艾草香里,在急救車救下的510條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里,在53萬故城人從容的笑容里。
當健康中國的藍圖在神州大地鋪展,故城縣的實踐給出了深刻啟示:醫共體不是冰冷的機構組合,而是有溫度的生命紐帶;縣、鄉、村聯動不是簡單的資源疊加,而是心手相牽的民生承諾。從運河古岸到現代新城,這場浸潤著民生溫度的醫療變革仍在繼續,它描繪的健康底色,正成為故城縣最動人的民生風景。
信息來源:縣域和基層醫聲
信息采集:衛健君
聲明: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眾號立場。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