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前言
咱們天津這兩年在航空圈,真是藏不住的功臣。
2024年一年,就有67架空客飛機從天津總裝線起飛,穩穩占了全球交付量的11%。
這邊產能跑得又穩又快,剛好接住歐洲那邊因零件短缺掉的鏈子,空客能撐住交付目標,天津工廠功不可沒。
![]()
雙巨頭齊“掉鏈”,零件卡了脖子
10月底的航空圈,簡直是“壞消息連連看”。先是歐洲空客扔出一顆炸彈:從2026年開始,A220這款熱門窄體客機,每個月只能造12架了。
要知道,之前他們拍著胸脯說要造14架,這一下就砍了2架。別覺得2架不多,對航空公司來說,這可是實打實的“斷糧”。
就說波羅的海航空,之前因為10架A220缺零件停飛,直接取消了19條航線,乘客怨聲載道,公司損失上百萬歐元。
現在空客又砍產能,那些等著飛機跑運輸的航司,只能干著急。
說句實在話,空客也不是故意要“掉鏈子”。CEO紀堯姆·福里在財報會上把話說得很明白:“不是我們不想造,是零件跟不上。”
核心問題就倆:一是發動機不夠用,二是剛收購的Spirit工廠還沒理順。我跟你講,這Spirit公司可是個關鍵角色,專門給A220造機翼,相當于飛機的“大翅膀”。
之前它就老拖后腿,空客想著“自己人辦事放心”,花大價錢把它在歐美非的工廠買了下來,結果整合起來比想象中費勁。
Spirit的資產負債率都飆到160%了,工人熟手不夠、生產流程亂,短期內根本沒法指望它提速。
空客的老對手波音,日子過得更慘。幾乎是空客宣布減產的同一時間,波音說自家的777X寬體機又要推遲交付了,最早得2027年才能交第一架。
就因為這事兒,波音一下子記了49億美元的非現金損失,相當于虧了350多億人民幣。說白了,這壓根不是空客、波音兩家的“家事”,而是全球航空業的“疫情后遺癥”大爆發。
疫情那幾年,航空公司停飛的停飛、裁員的裁員,造零件的供應商也跟著“過冬”,一下裁掉了一半工人。
現在坐飛機的人回來了,訂單排到了幾年后,可供應商的工人沒了、生產線冷了,想重啟哪有那么容易?光培訓一個合格的航空零件工人,就得兩三年時間。
![]()
財報亮瞎眼,全靠“拆東補西墻”
有意思的是,空客一邊喊著“產能不夠”,一邊交出了一份超亮眼的財報。
三季度營收178.3億歐元,比去年漲了14%;經調整的息稅前利潤19.4億歐元,直接暴漲38%,比分析師預期的17.6億歐元多了一大截。
截至9月底,空客已經交付了507架飛機,全年820架的目標看著穩了。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份漂亮的財報,更像是“拆東墻補西墻”湊出來的。空客心里跟明鏡似的,現在市場上最缺的是A320這種主流窄體客機,所以把所有資源都砸在了這兒。
它計劃到2027年,把A320的月產量提到75架,比現在翻了快一倍。至于A220這種支線客機,只能先“靠邊站”,產能砍了也不心疼。
咱們再說說發動機這個“卡脖子”的關鍵。給空客A320供貨的CFM國際,最近總算傳來點好消息。
今年上半年交付了729臺LEAP發動機,比去年多了65臺;二季度更猛,一下交了410臺,同比漲了38%。
這意味著A320的產能壓力能松口氣,但A220用的普惠發動機,麻煩還沒解決。普惠的GTF發動機現在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維修起來特別費勁。
很多航空公司的A220飛著飛著就沒備用發動機了,只能停在機庫里“趴窩”。
普惠說要在2025年交付880臺發動機,可現在看來,光是解決維修積壓的問題,就得花不少功夫,新發動機的供應根本跟不上。
空客的財務總監在財報會上也說了大實話:“現在就是保重點機型,先把能賺錢的飛機造出來。”雖然A220產能砍了,但它的訂單并沒少。
巴黎航展上,波蘭航空一下訂了40架,還握著44架的選擇權;沙特的利雅得航空也下單25架A350,這些訂單都是空客的“定心丸”。
![]()
東邊不亮西邊亮,空客押注新賽道
民機業務被供應鏈捆住了手腳,空客干脆轉頭去“上天”。扎進了太空領域。
上周剛宣布,要和法國泰雷茲、意大利萊昂納多聯手,把三家的衛星和空間業務整合成一家新公司。
這家新公司光員工就有2.5萬人,在德國、法國、意大利等五個歐洲國家都有工廠,目標特別明確:跟馬斯克的SpaceX正面硬剛。
這步棋走得挺聰明。
現在太空領域可是塊“肥肉”,馬斯克的SpaceX靠著星鏈衛星,在通信、導航領域賺得盆滿缽滿。
歐洲之前在這方面散兵游勇,空客牽頭把歐洲的技術巨頭湊到一塊兒,既能整合資源,又能拿到歐洲政府的支持,說不定能在太空市場搶下一塊地盤。
在民機市場,空客還有個“壓艙石”。中國。
咱們中國的航空市場恢復得最快,對飛機的需求也最大。空客在天津的A320總裝線,去年一年就交付了67架飛機,占全球交付量的11%。
現在第二條總裝線也快投產了,投產后中國的產能直接翻倍,以后咱們國內航司的飛機,說不定大半都是“天津造”。
最近美歐達成的航空貿易協議,也幫了空客一個大忙。
之前飛機零件來回跨境要交不少關稅,現在協議一簽,所有航空產品都實現了“零關稅”,每年能幫空客省30億歐元成本。
空客的CEO特意提了這事兒,說這給供應鏈帶來了“急需的準信兒”,不用再擔心關稅突然漲了。
但空客也沒敢掉以輕心。
它在財報里特意警告:現在全球經濟不穩定,要是貿易再出點亂子,或者出現新的地緣沖突,比如之前的紅海航運危機,供應鏈隨時可能再“掉鏈子”。
之前紅海危機的時候,空客為了運A320的零件,只能改用空運,光這一項成本就多花了1.2億歐元。
![]()
結語
航空業這碗飯,現在真是看著香、吃著燙。乘客覺得機場熱鬧就是行業回暖,可只有廠家知道,背后是零件不夠的焦慮、工廠整合的頭疼。
空客財報再好看,也遮不住供應鏈的“慢性病”;波音再著急,沒零件也造不出飛機。說白了,后疫情時代的復蘇,拼的不是訂單多少,是供應鏈夠不夠硬。
空客押注中國和太空,方向是對的,但最終能不能成,還得看車間里的零件、流水線上的工人給不給力。
畢竟飛機是鐵疙瘩,不是畫出來的餅,真金白銀的交付才是硬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