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成語“掃榻以待”,意為掃除榻上的灰塵等待客人到來,比喻待客熱情。
榻,是何種形制的家具?《說文解字》:“榻,床也。”注釋云:“榻即是床,長窄而低的坐臥用具”。《通系文》說得更為詳細:“床三尺五曰榻,板獨坐而曰枰,八尺曰床。”
![]()
榻,在漢代是一種單純的坐具,面板呈長方形,是一種比枰更大一些的坐具,而“枰,平也;以板作之,其體平正也。可坐一人。(聶菲-中國古代家具鑒賞)。
![]()
漢代的《釋名·釋床帳》是這樣解釋榻的:長窄而卑(低)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有獨坐榻、連坐榻(坐多人)及可坐可臥大床等數(shù)種。
明代以前,典籍之中所說的床榻,多指同一種家具,成語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安睡,即是一例。或置于臥室,或置于廳堂,皆稱床或榻。
![]()
置于公開場所的“榻”,上面的陳設(shè)畢竟有別于臥室中的“床”。于仲在《木樣年華——中國古代家具》一書中說到宋榻:“宋榻仍具有著坐臥的雙重功能,在當時多為貴族階級和文人雅士之用。
![]()
榻上常放有憑幾、靠背和棋枰。
按照榻的座部區(qū)別可分為榻下施足和榻下施方座兩種。前者是由傳統(tǒng)的矮式坐榻發(fā)展而來的,造型簡潔明快,但是在高度上與晚唐以前的矮榻已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而榻下施方座在宋元兩朝時期更是常見,而且在數(shù)量上也比較多。
![]()
明代是家具發(fā)展的鼎盛期,床與榻在造型和功能上已有了明顯的區(qū)別。
床,作為專用的臥具,退居到室內(nèi),在形制上越來越封閉和私密化,如床、帳結(jié)合的架子床,床、帳、踏廊結(jié)合而成的拔步床等。
![]()
榻,比床矮短,多半不用來睡覺,更多的是用來坐息、會客和辦公,上置矮幾,幾上放茶具、文具、書籍和清供之物,幾的兩側(cè)分別置坐墊、隱枕。榻一般置放在廳堂、書房等高雅場所,具有某種“公眾性”。
![]()
![]()
說明|本文為詩意生活美學編撰,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感謝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