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剛出爐的 10 月樓市數據簡直炸了鍋!先給大伙扒三個扎心數字:百強房企這個月賣房子的錢,比去年同期直接少了 41.9%—— 說白了就是去年賺 100 塊,今年頂多賺 58 塊;新房銷售面積跌到 9.7 億㎡,要知道這可是跟 2024 年的基數比,而 2021 年巔峰期一年能賣 18 億㎡,等于直接腰斬還多;更要命的是庫存同比漲了 10.6%,現在全國房子堆起來,光三四線城市就得賣四年才能清完。
可能有人說 “數據太虛”,那咱換個說法:你家樓下的售樓處是不是又在搞 “骨折促銷”?以前排隊搶房的場面,現在是不是只剩銷售小哥追著你要電話?我上周去河北一個地級市調研,當地銷售說去年全年才賣了不到 4 成房子,不少新小區晚上亮燈率連 30% 都不到。這就是數據背后的真實景象,不是行業不行了,是真的賣不動了。
為啥會變成這樣?咱得從根上捋。首先是咱老百姓兜里沒錢、心里沒底。剛出的調研顯示,現在只有 15% 的人還想買房子,超半數都在存錢 “躺平”。為啥躺平?收入不穩定啊!房貸壓力擺在那,現在找工作都難,誰敢隨便背上幾十年的債?我鄰居大哥本來想換房,上個月公司裁員降薪,立馬把看房計劃擱置了,說 “先保住飯碗再說”。這不是個例,是普遍心態。
其次是房企自己作的,信任崩塌了。前幾年房企瘋狂加杠桿,現在爆雷的爆雷、化債的化債,光今年就有 21 家出險房企砸了 1.2 萬億還債,很多債務直接削掉一半以上。老百姓怕啊!怕交了錢拿不到房,畢竟爛尾樓的新聞誰看了不揪心?現在大家買房先問 “能按時交房嗎”,期房根本不敢碰,可現房又少,自然沒人買。
還有個大問題:房子建錯了!現在庫存里 44% 都是 100-140㎡的戶型,可老百姓想要的是低總價的小戶型。三四線城市本來人口就外流,還建一堆大戶型,能賣出去才怪!反觀北京、武漢那些 “好房子” 項目,小戶型一開盤就售罄,這說明不是沒需求,是供需錯配太嚴重,房企拍腦袋建房,根本不看市場需要啥。
這事兒影響可太大了,不光是房企難受。先說房企端,現在千億陣營就剩 7 家,中小房企死的死、逃的逃,連碧桂園、融創都掉到 300 億陣營了。房企沒錢就不敢拿地,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少了,修路、建學校這些民生工程都受影響。更慘的是上下游行業,我認識個做裝修的師傅,以前一年能接 20 多個活,今年到現在才接了 5 個,只能去打零工補貼家用。建材、家電這些行業也跟著倒霉,連鎖反應一觸即發。
對咱們普通人來說,影響藏在細節里。小區旁邊的建材店關門了,樓下中介門店換了三波老板,這些都是樓市冷下來的信號。不過也有好跡象,比如二手房成交占比在漲,1-9 月賣了 5.58 億平方米,說明大家更認 “看得見摸得著” 的房子了。還有 “以舊換新” 在諸暨這些地方挺火,幫老百姓賣掉老房子換新房,已經帶動了 11 億的銷售額,這說明找對方法還是能激活市場的。
最后說點我的實在話,這事兒沒那么悲觀,但也別想一夜回暖。很多人問 “樓市是不是要崩了”,我覺得不是崩,是在 “排毒”。以前靠高杠桿、高周轉的玩法早該淘汰了,現在倒下的都是那些只顧著圈錢、不管房子質量的房企。你看活下來的保利、中海這些企業,都是穩扎穩打的,說明行業正在回歸理性。
但有個真相得說透:以后不會再有 “閉眼買房漲漲漲” 的好事了。現在 10 個買房的里,有 6 個覺得房價會穩住,2 個覺得會跌,真正認為會漲的只有 1 個半。而且房子會越來越分化,核心城市的好房子依然值錢,三四線那些沒人住的空房子,可能真的會變成 “負資產”。
最關鍵的是啥?是信心。房企別再玩套路了,把房子建好、按時交房,比啥促銷都管用;政策也得接地氣,別光喊口號,得真解決老百姓收入不穩、怕爛尾這些實際問題。等啥時候鄰居大哥敢重新看房了,樓下中介門店不用天天打折了,樓市才算真的穩了。
這輪調整不是結束,是新的開始。以前是 “有房就賺”,以后得是 “好房才值”。咱普通人不用慌,也不用急,慢慢看、慢慢等,樓市總會回到該有的樣子。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