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晉國最后被韓、趙、魏三家給分了,史稱“三家分晉”。
這魏氏,有魏絳“和戎”的大功,是實力派。
那趙氏,人祖上一直很闊,甚至出現過一門三卿的盛況。
可這韓氏,憑啥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呢?
![]()
并且,如果你翻開史料,你會發現:大多數時間,在范氏、荀氏這些世卿大族面前,早期的韓氏,弱的像只隨手可以捏死的螞蟻!
那么問題來了,這個韓氏,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混成最后三大卿族之一?
其實,關鍵就在兩個人:韓厥父子。
韓氏的地獄開局
韓氏,本為晉國公族,出自桓莊之族。
聚邑之圍時,韓萬因為在晉武公時期,就已經獲得了封邑。
所以,他在外,剛好躲過了晉獻公對桓莊之族的屠殺。
但從此,韓氏一族,也不得不在晉國朝堂上處處謹小慎微,低調做人。
![]()
到韓厥父親韓輿這一代,韓輿從小又體弱多病,早早離世。
整個韓氏一族,這個時候,就僅僅只剩韓厥這一未成年的孤兒,眼看就要被除名了。
就在這危難之際,趙氏的掌門人趙衰出手了。
他收養了韓厥,對韓厥視如己出。
趙衰不僅給幼小的韓厥以庇護,更是給了他教育和成長的機會。
這份恩情,韓厥記了一輩子。
等韓厥長大,正趕上趙衰的兒子趙盾執政,趙盾又提拔韓厥擔任了“司馬”要職。
韓厥從此算是正式踏上了晉國政壇,這一干就是五十年。
當時,晉國政壇,范氏、荀氏、欒氏、郤氏、趙氏這些家族叱咤風云。
![]()
韓厥,好不容易在鞍之戰后,混了個“新中軍將”的職位,勉強擠進了卿的序列。
但晉國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你想當上執政正卿,必須先從上軍佐干起。
而上軍佐這個職位,基本被排名前四的大家族壟斷了。
所以,像韓厥這種從基層干起來的,正常來說,職業生涯的天花板也就是混個下軍將了。
也就是說,你想進入核心決策層,幾乎門兒都沒有!
但韓厥這個人,有個最大的優點:他深受趙衰的影響,穩得住,而且眼光毒辣。
雪中送炭
趙盾死后,趙氏一門三卿,一時權傾朝野。
但是,趙同、趙括兩人囂張跋扈,看不清形勢。
當時的晉國政壇,對六卿專政不滿。
![]()
你想想,大部分利益長期被六卿家族所攫取,國內的其他大夫、家族難免心生怨恨。
而趙氏這兩兄弟,又在此時處處反對晉景公的改革政策。
希望擴充君權的晉景公終于忍不住,聯合欒氏、郤氏對趙同、趙括展開了聯合絞殺。
于是,毀滅性的“下宮之役”爆發了,趙氏幾乎被滅門。
只剩下一個嬰兒趙武,也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趙氏孤兒。
當時,晉國各大卿族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沒人敢沾這個晦氣。
就在這個時候,只有韓厥站了出來,此時此刻恰似彼時彼刻。
他挺身而出,力勸晉景公,請求保留趙氏的血脈,恢復趙武的繼承權。
![]()
這一手,不僅是韓厥對趙氏恩情的報答,也是春秋史上最成功的投資!
當時趙武就是個孤兒,可以說是要啥沒啥,還背負著趙氏一門的罪責,絕對的風險資產。
但是,韓厥沒有猶豫,他看重的是趙氏家族深厚的底蘊和龐大家業。
站在韓厥視角看,趙氏雖然基業暫時被封,但潛力是巨大的。
韓厥這是在用自己為數不多的政治資本,投資趙氏的未來。
因為韓厥太清楚了,這也是韓氏機會。
韓氏根基淺薄,缺財力,缺安全感。
而趙氏恰好有龐大的家族資產,有輝煌的家族名望。
韓氏此時有正在上升的政治地位,這是趙氏現在所欠缺的。
![]()
韓氏,正好可以做趙武長大后的政治靠山和他重回政壇的引路人。
你看,優勢完美互補。
韓厥這一步,將在未來產生巨大的“復利”。
“讓賢”大戲
時間一晃,韓厥憑借超長的壽命和謹慎的作風,被晉悼公破格提拔為執政正卿!
但位置越高,他越害怕。
一方面,晉悼公雄才大略,正在加強君權。
韓厥能當這個執政卿,有一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韓氏相對欒氏、郤氏、荀氏來說處于弱勢。
![]()
這是晉悼公很看重的一點,意味著韓氏暫時不會成為鞏固公室權威道路上的絆腳石。
但是,以后晉悼公會怎么想,這是個未知數。
另一方面,韓厥此時年事已高,馬上就要退休。
而他最大的憂慮是:如何確保他退位以后,韓氏的地位不掉隊?
如果按以前的規矩,他可以安排他的接班人直接空降為上軍佐。
但現在君主是晉悼公,他未必準許韓氏繼續做大。
于是,就在這時,韓氏上演了一出兄友弟恭、感動晉國的好戲。
韓厥本想傳位給長子無忌,但無忌自稱有殘疾,主動讓賢。
![]()
韓無忌還吟誦《詩經》,把弟弟韓起夸成了一朵花,說弟弟仁德、正直,是當氏族領袖的料。
晉悼公一聽,大為感動,順水推舟就讓韓起當了上軍佐。
但是各位,你們可別真以為這是一出兄友弟恭的家庭倫理劇。
這件事,極大概率是韓厥和兩個兒子關起門來,商量好的劇本。
長子無忌身體可能確實不好,但更重要的是,讓韓起名正言順的以一種“高風亮節”的方式,直接鎖定上軍佐的位置。
以“仁德”的敘事,讓所有人都覺得理應如此。
也讓想要集權的晉悼公不得不接受這樣的安排,甚至還應該表彰韓氏兄弟。
![]()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晉悼公封韓無忌為公族穆子,也就是公族大夫之長。
韓起之謀
好,現在主角換成了韓起。
他和他爹一樣,也是個深謀遠慮的戰略家。
當時,晉悼公想按資排輩,提拔韓起為上軍將,讓欒黡做他的副手上軍佐。
這看起來就是正常晉升,但韓起堅決推辭。
他非要把他上軍將的位置,讓給他的好兄弟,當時資歷尚淺的趙武。
但是,這一次,晉悼公不樂意了。
![]()
首先,這不符合規矩。
其次,這打亂了晉悼公的安排。
晉悼公希望韓氏和欒氏能夠走在一起,因為這兩家都出自于晉國公族。
韓氏和欒氏如果能走向同盟,對晉悼公鞏固公室權威顯然是有利的。
所以,晉悼公一開始不愿意答應,他就去問欒黡的意見。
欒黡也不傻,一看韓起和趙武這鐵板一塊的架勢,他知道自己爭不過。
最后,欒黡只能賭氣地對晉悼公說:自己不如韓起,國君還是按照韓起的意思辦吧。
韓起為什么要讓?我們來算一筆賬。
韓起如果不讓,他當上軍將,欒黡當上軍佐。
![]()
那韓起想提攜趙武當自己的副手,名不正言不順。
晉悼公和欒黡會拼命反對,趙武上位的成功率會極低。
但是,趙武當上軍將,那韓起肯定穩坐上軍佐。
這樣韓趙聯盟將牢牢占據了中軍將和中軍佐之下的位置,形成了絕對的權力優勢。
欒黡就是再有意見,那是人家韓起高風亮節,只能吃個啞巴虧了。
韓起用一次表面的退步,換來了韓、趙聯盟實力的實質性飛躍。
這,就叫格局。
不過,這背后的根本原因還是韓氏過于弱小。
![]()
所以,他們精準地選擇了最值得投資的盟友趙氏,并數十年如一日地維護這段關系。
從韓厥投資趙氏孤兒,到韓起讓位趙武,他們的所有行動都服務于一個核心目標:鞏固韓趙聯盟。
在那個弱肉強食的叢林里,小家族想活下去,單打獨斗就是死路一條。
你必須找到那個和你互補、又能彼此信任的伙伴,把兩副爛牌合在一起,當成一副王炸來打。
而這,或許就是韓氏的生存智慧,也是他們能三分晉國的最大原因。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點個贊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