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Okanagan校區)的物理學家團隊發布了最新研究成果,從數學和物理角度論證了“宇宙并非計算機模擬”的觀點。長期以來,科幻作品中常探討“我們的宇宙是否可能只是某種更高級文明超級計算機中的模擬”,但據此次發表在《物理全息應用雜志》(Journal of Holography Applications in Physics)上的論文,專家認為這一設想不僅不太可能,甚至在數學上也是不可能成立的。
![]()
該團隊主要成員包括Faizal博士及Lawrence M. Krauss、Arshid Shabir和Francesco Marino幾位國際物理學家。他們指出,雖然理論上模擬宇宙可以產生生命,并進一步產生遞歸的模擬世界,但現實中的物理本質卻是任何現有算法系統無法復制的。Faizal博士表示,“以前大家認為,宇宙是否真實這一問題超越科學范疇,我們的最新研究則證明可以用科學手段加以探討。”
研究核心在于現代物理對“現實”本質的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讓人們超越了牛頓時代的機械論。近期發展出的“量子引力”理論更進一步認為空間和時間不是最根本的存在,它們源自一種更深層的“信息”。這些信息屬于物理學家所謂的“柏拉圖領域”,是凌駕于我們經驗宇宙之上的數學根基。團隊進一步證明,即使是信息層面,也無法僅用計算方式完整描述現實。他們利用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等數學工具證明,要對一切事物做出完整且自洽的理論證明,必須依賴所謂“非算法理解”,而這個認知超越了任何程序化的邏輯步驟。
論文舉例:計算機只能按照設定步驟運行。但某些真理(如哥德爾句:“此真命題不可證明”)卻必須通過非算法邏輯來領會,否則將導致系統或不自洽或不完備。因此,單靠計算理論,無法囊括物理現實全部層面。“我們的結論是:無法僅用計算理論完整描述量子引力及物理現實,因此,對宇宙的說明必須依賴超越計算規則的理解,而這超越了時空本身。”
研究進一步解釋,“柏拉圖領域中的計算法則看似可以模擬宇宙,但根據不完備性和不可定義性數學定理,現實的完整描述不可能只靠計算完成,必須依賴無法程序化的認知。由此決定,宇宙絕不可能是模擬。”
合著者Krauss博士補充指出,此發現對物理學具有深遠意義,因為最根本的物理法則本身在空間和時間之外,它們生成了我們的時空。雖然科學界曾期望最終能找到計算理論來解釋所有物理現象,但最新研究顯示,全面描述現實需要更深層次的“非算法性理解”。
Faizal博士總結道:“任何模擬本質上都是算法性的,都依賴于既定程序規則。而宇宙的根本層面是非算法性的——這意味著我們的世界絕不可能是電腦模擬。”團隊認為,這項工作首次將“模擬宇宙假說”納入數學與物理學的科學范疇,并給出了明確答案。
編譯自/ScitechDai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