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回來,中美兩國這些年關系搞得挺緊張,從貿易關稅互相懟,到科技封鎖你來我往,再到南海臺灣那邊的軍艦飛機老是擦邊球,全球都跟著捏把汗。英國有個國際關系專家,叫克里斯托弗·科克爾,他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教授,研究戰(zhàn)爭和大國博弈好幾十年。
2015年他出一本書,叫《不可能的戰(zhàn)爭:中國、美國和大國沖突的邏輯》,里面直截了當點出,如果中美真干起來,那破壞力大到沒法想象,而且打仗的地方根本不在兩國本土土地上,而是跑到網絡和外太空這些地方去折騰。這話聽著有點科幻,但仔細想想,現在的世界全靠這些高科技維系,斷了哪根線都得亂套。
科克爾這個人背景挺硬的,從1982年起就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書,一直教到2019年退休,還當過他們外國政策智庫的主任。之前他還幫北約和英國軍方出謀劃策,寫過一大堆書,從古希臘哲學家講到現代戰(zhàn)爭倫理。他這本書的靈感來自一戰(zhàn)前的情況,那時候大家覺得大國之間打仗不太可能,結果1914年一觸即發(fā)。
他覺得中美現在有點類似,經濟綁得死死的,誰都不想撕破臉,但誤判或者小事升級,就能把全世界拖下水。書里他不偏不倚,既不覺得戰(zhàn)爭鐵定發(fā)生,也不覺得絕對避得開,而是說邏輯上存在風險,得警惕。
![]()
中美關系走到今天這步,根子挺深的。早在2010年代初,美國就開始抱怨中國貿易不公平,知識產權保護不夠。2014年,美國起訴幾名中國軍官搞網絡間諜,中國否認,還停了雙邊網絡對話小組。2015年,美國情報部門說中國黑客偷了聯邦人事局兩千多萬人的數據,中國反過來指責美國監(jiān)控全球。
科克爾書里就拿這些舉例,說網絡空間已經是新戰(zhàn)場,誰控制了數據,誰就占上風。想想看,現在銀行轉賬、股市交易、物流調度全靠網絡,一出問題,經濟立馬癱瘓。美國那邊80%的消費品進口依賴中國供應鏈,中國出口也離不開美國市場,真打起來,誰都得吃虧。
![]()
外太空這塊更讓人頭大。科克爾指出,衛(wèi)星現在是全球命脈,導航、天氣、軍事指揮都靠它。2007年中國測試反衛(wèi)星導彈,把自己一顆衛(wèi)星打掉,碎片滿天飛,差點影響國際空間站。美國也成立太空司令部,防著中國。2015年,中國發(fā)射好幾顆軍用衛(wèi)星,提升定位能力,美國國防預算里太空部分占了大頭。
到2025年,中國衛(wèi)星數量超過一千顆,美國更多,但中國增長快。專家分析,如果中美沖突,太空戰(zhàn)先開打,用激光或導彈毀掉對方衛(wèi)星,全球GPS就廢了,飛機飛不了,導彈瞄不準,通信中斷。想想日常生活,手機地圖用不了,氣象預報出錯,股市數據延遲,那日子怎么過。
![]()
南海和臺灣是兩個大火藥桶。2015年,美國軍艦USS Lassen穿過南沙群島,中國海軍跟蹤警告。美國說這是自由航行,中國說侵犯主權。那年美國在南海飛偵察機上千次,中國建島礁,放雷達導彈。菲律賓告到海牙仲裁庭,2016年裁決中國九段線無效,中國不認。臺灣那邊,美國賣武器給臺灣,2015年批準18億美元導彈和軍艦,中國軍機繞臺增加,每月幾十次。
到2023年,美國偵察機在南海飛兩千多次,中國海警和菲律賓船只對峙。2025年,美國繼續(xù)售武,臺灣軍演頻繁,中國軍艦巡邏臺灣周邊。科克爾書里說,這些地方小摩擦容易升級成大事,因為涉及核心利益,誰都不退步。
![]()
科技競爭加劇了這一切。2018年貿易戰(zhàn)開打,美國對中國商品加25%關稅,說中國偷技術、強制轉讓。中國反擊,對美國農產品汽車征稅。2020年簽第一階段協議,但關稅大多留著。2019年,美國把華為放實體清單,禁美國芯片供應,中國推國產化,搞自己的操作系統和半導體。
到2025年,中國在5G和AI上追得緊,美國拉盟友封殺。科克爾覺得,這不光是錢的事兒,是未來誰主導全球格局。想想人工智能,現在軍用無人機、情報分析全靠它,誰落后,誰在戰(zhàn)場上吃虧。
經濟影響沒法小看。中美是世界前兩大經濟體,2024年美國GDP超25萬億美元,中國超18萬億。貿易戰(zhàn)讓全球供應鏈亂套,電子產品價格漲,工廠搬家成本高。假如真打,網絡攻擊癱瘓電網,醫(yī)院停擺,超市貨架空一半。中國出口停了,經濟出血,美國進口斷了,通脹飆升。科克爾警告,這仗打起來,全球分裂成兩派,小國選邊站隊,世界和平倒退幾十年。想想冷戰(zhàn)那會兒,美蘇陣營對立,現在中美更糾纏,破壞更大。
![]()
話說科克爾不光寫中美,還研究戰(zhàn)爭本質。他說戰(zhàn)爭是人類本性的一部分,從進化角度看,人類總好斗,到AI時代也不會變。2019年他出書《文明國家的崛起》,說中國和俄羅斯用文明概念挑戰(zhàn)西方自由秩序。中國強調和平崛起,但美國覺得威脅老大地位。科克爾建議,多溝通,解誤會,通過高層會晤、學術交流。2021年中美在格拉斯哥氣候峰會聯合減排,就是例子。2025年,特朗普第二任期,中美貿易談判有進展,7月特朗普信號軟化,10月框架協議在談,關稅可能降,但臺灣南海還緊張。
太空和網絡戰(zhàn)的具體風險越來越實。2025年報告說,中國黑客戰(zhàn)略化,針對太空系統危險大。美國和盟友防中國商業(yè)網絡和太空能力,用作封鎖計劃。專家分析臺灣場景,中美太空平衡,美國稍占優(yōu),但中國反衛(wèi)星能力強。2024年,中國測試更先進反衛(wèi)星,俄羅斯中國展示軌道機動。想想衛(wèi)星毀了,軍隊指揮亂,民用導航廢,全球經濟崩盤。
科克爾2023年9月5日去世前,還寫書《為什么戰(zhàn)爭?》,說基因編輯、機器人、AI會改人類打仗方式,但人性不變。他觀點被引用多,影響政策圈。2025年中美關系雖有緩和跡象,如貿易談,但風險在。10月中美準備會晤,談貿易協議,但特朗普推130%關稅,全球貿易戰(zhàn)卷土重來。大豆進口,中國9月沒從美國買,轉巴西。學生簽證,特朗普政策撤銷中國學生簽,影響交流。
總的來說,科克爾警告不是空談,現在看中美競爭全方位,從經濟到軍事。避免戰(zhàn)爭,得靠智慧和克制,多合作全球議題如氣候、反恐。想想看,世界動蕩誰都沒好處,和平才是硬道理。中美要是真掐,毀滅性后果全球扛不住,戰(zhàn)場在網絡太空,普通人日子直接受影響。希望雙方多點遠見,別讓小事釀大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