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制造的皇冠要掉了!
![]()
化工巨頭巴斯夫在老家德國巨虧數十億,引以為傲的一體化生產模式,因為缺能源、被官僚流程卡脖子,快玩不轉了。
可另一邊,它卻砸下歷史最高投資,在中國湛江復制并升級了一個核心基地。
這哪兒是簡單搬家?分明是全球工業重心往中國挪的大信號!
![]()
先說說巴斯夫的一體化模式有多牛,以前在德國路德維希港,它把從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像樂高一樣拼在一塊兒,成本壓到最低、效率提到最高,一度是德國制造的招牌。
可現在在德國,這套模式徹底歇菜了。
![]()
罪魁禍首是能源,德國斷了俄羅斯的廉價天然氣后,巴斯夫的能源成本一下漲了30%。
要知道,天然氣對化工行業來說,既是燃料又是原料,這一漲價路德維希港基地直接從賺錢機器變成虧損大戶,還創下建廠以來的虧損紀錄。
更糟的是德國的官僚主義,88%的企業都吐槽德國審批流程太長,據算這種低效率每年讓德國經濟少賺1460億歐元!
![]()
巴斯夫的一體化靠效率吃飯,被這些流程拖后腿,優勢全沒了。
不光巴斯夫,整個德國工業都在掉鏈子,大眾要在德國減產、關工廠,博世、大陸這些零部件巨頭也大規模裁員,四成化工企業愁訂單,2009年以來最嚴重的破產潮要來了。
可在中國湛江,巴斯夫的一體化模式卻活過來了,還升級了!
![]()
首先是市場近,湛江挨著珠三角、長三角,汽車、電子產業需要大量化工新材料,還有1.5億人的消費市場,生產線旁邊就是客戶,比為全球生產效率高多了。
中國還給了完美的配套,湛江有深水港,進口原料成本低,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找個螺絲釘、閥門都快得很,這正是一體化需要的協同效率。
![]()
更牛的是政府效率,湛江基地的一個裝置比計劃提前交付,跟德國的慢審批形成鮮明對比。
能源方面更戲劇性,德國缺能源,中國卻給了未來方案,湛江基地今年就要100%用可再生能源電,還能循環利用工藝尾氣,碳排放直接減50%,這哪兒是復制?
![]()
簡直是給一體化模式搞了次綠色革命!
巴斯夫來中國不是簡單搬生產線,是把核心技術和研發都帶來了,像埃克森美孚把北美以外唯一的聚丙烯中試裝置從美國遷到惠州。
巴斯夫更徹底,把德國一體化的核心體系全搬到湛江,目標很明確:幫中國填補半導體封裝材料、高性能聚烯烴這些高端領域的空白,深度嵌入中國產業鏈。
![]()
這么拼就是因為到2030年,中國化工市場要占全球近50%,這么大的蛋糕,誰都不想錯過,巴斯夫在湛江建基地,不是避險,是看準了全球工業重心東移,提前布局。
回頭看,二戰后沒實施的摩根索計劃想毀德國工業,沒想到幾十年后,德國自己的能源政策和官僚問題,倒讓工業受了重創。
![]()
這也提醒大家,國家的競爭力,不是靠口號,是靠穩定的能源、完整的產業鏈、高效的環境和大市場。
中國靠科技、產業、金融聯動,接住了全球產業鏈重構的紅利,這也給其他國家指了條明路,想在未來立足,得把產業需要的基礎打好!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