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前海有前海石。現在,后海也有了「后海石」!
2025年11月1日,深圳灣文化廣場正式開放。
有意思的是,八年前的同一天,正是深圳首個“人才日”與人才公園的開幕日。
大石頭沿著南山中軸線與周邊建筑遙相呼應,從雨后春筍、破繭成蝶,再到水落石出,后海的規劃只能說太有遠見了。
遠看石頭大,近看大石頭!
沿著人才公園走上一圈,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會被其獨特造型所震撼。
這座由MAD建筑事務所創始人馬巖松領銜設計的文化地標,從施工開始就眾說紛紜。
有人說它像AirPods,有人說像鵝卵石,甚至有人調侃像剁椒魚頭…其實,它的設計靈感來自海邊原石。
整座建筑的曲面約3萬平方米,外墻面處理得相當精細,據說最薄處僅為15厘米,細膩得像打磨過一樣。
那么這幾塊造型獨特的大石頭,里面到底能怎么玩?
簡單來說,這里是一個把看展、觀景、逛公園合而為一的好地方。
深圳灣文化廣場由九塊“原石”建筑構成,每塊石頭形態各異,名字也充滿詩意,分別是攝云石、倚虹石、珍珠石、銜海石、懸云石、望云石、靜水石、浮水石、流紋石,同時也對應著九個展廳。
在布局上,這里分為南、北兩館,地下相互連通,仔細逛上一圈,步數輕松過萬。
而且不必買票進場,就能走上屋頂花園。
起伏的屋面、空中走廊與人才公園相連,構成了一條適合散步打卡、觀海的公共路線。
目前館內設有多個常設展與主題展,涵蓋平面設計、建筑、非遺以及科技等多個類別,絕對讓人大飽眼福。
要說有什么缺點?那就是逛起來確實挺費腿的。
分享一處個人最喜歡的地方,北館入口右側那座35米長的扶梯。
緩緩上升時,兩側配合光影效果,仿佛正登上一艘飛船,瞬間進入“星際穿越”模式。
穿過電梯,直達攝云石。27米高展廳空曠而幽靜,頂部還有玻璃天窗,天氣好時,還能看到流云飄過。
11月1日至11月22日間,深圳灣文化廣場處于試運營期,館內進行人流管控,每日入館人數有限。
場館暫不售票,以體驗官報名預約形式開放,搜索“深圳灣文化廣場”小程序即可,預約成功可以帶6歲及以下孩童。
地址:深圳人才公園西北側約50米
交通:地鐵13號線人才公園B1口出站
#現代建筑美學
#深圳地鐵
#深圳灣文化廣場
圖文/Vennphang
本文由深圳微時光原創發布
轉載需授權,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