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此特別分享一篇跨越三十年的珍貴回憶,是蔡玉水人生中第一篇報告文學,作者是王修滋和于江。讓我們一起回顧1995年《中華百年祭》橫空出世的歷程,致敬以藝術銘刻歷史的赤誠之心。
30年前,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的1995年,在山東,在山東藝術學院,誕生了一組反映此一重大題材的大型水墨歷史人物組畫《中華百年祭》,作者是該校青年教師蔡玉水。整幅畫作,長約60余米,高約4米,架構恢宏、技法精湛,大氣磅礴、沉郁凝重,洋溢著濃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和崇高的悲劇美,被有關專家學者譽為我國當代當時為止頗為罕見的史詩性精品力作。蔡玉水的出現和《中華百年祭》的誕生,實屬難能可貴,它為沉寂已久的中國畫創作,開創了一條新路,帶來了一股生機,具有里程碑式的現實意義!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山東省委宣傳部確定將蔡玉水及其作品,作為抗戰勝利系列紀念活動中的一個人物典型,加以宣傳推介,以此來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期冀以此為引領,重振山東畫壇齊魯畫派之雄風。
任務落到我的頭上。我和年輕記者于江隨即放下手頭工作,開始了緊張的采訪。
蔡玉水其時正年輕,比我年長一歲,長得高大、精瘦,言語不多,但眼睛有神,聊起他的《中華百年祭》來,頓時激情四射,滔滔不絕。隨著他起起伏伏的喜怒哀樂的敘述,故事隨即次第展開……
——王修滋
![]()
尋求豐厚的創作源泉
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畫創作,題材以吟詠自然者居多,寫社會政事者寥寥;風格以輕柔秀美者居多,雄強恢宏者鮮見;體裁以小品居多,巨構尚稀。因此,美術界常聞呼喚力作之聲。年少的蔡玉水決心打破中國畫創作的沉寂局面,在人物畫創作領域有所作為。
還在上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一個不期而然的事件使蔡玉水對悲劇以及悲劇所具有的崇高力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年輕的中國足球隊首次沖擊世界杯未果,國人為之焦慮、惋惜,這一悲劇性事件使蔡玉水夜不能寐,固有的愛國之心使他急欲振臂疾呼,一股抑制不住的創作沖動驅使他拿起了畫筆。于是,近半年的煎熬,一篇充溢著悲劇氣氛、題為《爭氣歌》的中國畫出現在全省美術作品展覽會上,引起了學術界的驚奇與贊嘆。自此,蔡玉水開始了他對悲劇題材執著的探索與追尋。他開始領悟:藝術家不能僅僅關注自我、表現自我,而應全身心地投入火熱的現實生活,去關心民族的命運,關心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而悲劇就是藝術家關注社會、關注歷史的重要藝術載體,悲劇能夠產生震撼人心、催人奮起的藝術效果。
![]()
蔡玉水喜讀歷史,他從中國歷史厚重的積淀中,讀出了悲劇的底蘊,感受到了悲劇的崇高力量,感受到了一個當代青年藝術工作者肩上的重擔。在百余年的中國近代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所遭受的屈辱與災難多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而作為反映現實生活的藝術創作,卻極少去體現那種痛苦的掙扎與頑強反抗的意志力。而在外國,重大的歷史事件幾乎都能在美術或其它藝術形式的作品中得到觀照。作為一名藝術家,應該時刻關注人類命運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用藝術真誠地表達美好的情感,呼喚真理,呼喚和平,這是每個當代藝術家義不容辭的責任。
![]()
一個偶然的機會,蔡玉水發現了林覺民烈士寫在手絹上的《與妻書》的真跡照片,便一口氣將這篇感人肺腑、令人蕩氣回腸的千古絕唱讀完。他的心被撕裂著,震撼著,悲劇的崇高精神,催生出一種強烈的創作欲望,在他心中升騰起來。他要畫,畫悲劇,畫出民族的情感與精神,畫出藝術工作者的良知與責任!
![]()
畢業作品展上,蔡玉水與眾不同地拿出了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材的幅高兩米、長達3.8米的巨幅作品《血雨腥風》,作品所營造的悲劇氣氛、對觀眾所產生的震撼力,更加堅定了他已有的決心。這時候,他腦子里常常朦朦朧朧地浮現出中國近代史上幾次重大歷史事件:甲午海戰,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戊戌變法,抗日戰事…… 倘若將這些歷史的悲劇事件用繪畫語言再現出來,組合起來,將會產生一種何等強烈的震撼力量!這樣的一種想法,令他激動了好幾天,他慶幸自己找到了一個用繪畫藝術表現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的 “點”。于是,創作巨幅歷史組畫《中華百年祭》便由此而發端。
然而,這是一項浩繁而艱苦的工程,非常人和一般力量所能完成。蔡玉水不肯放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像一雙無形的手在牽引著他,使他無法休止。
這時是1985年初秋,蔡玉水剛剛畢業留校。
癡愛事業 甘于寂寞
對年輕的蔡玉水來說,選擇這樣一條充滿誘惑也充滿艱辛的創作之路,就意味著要長期與寂寞為伍,與清貧為伴,意味著將失去許多世俗生活中的樂趣。然而,蔡玉水目標已定,他義無反顧。
![]()
1987年初,蔡玉水入中央美院國畫系進修,此時他已為那幅在他心中描繪過無數遍的歷史組畫默默準備了兩年。他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閱讀了大量有關悲劇藝術書籍,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和資料卡片,準備了豐富的繪畫素材,并已經開始設計草圖、畫素描稿了。當時,商品經濟已經沖擊到美術界,許多人將畫作當成商品,期望通過繪畫成為財富的擁有者。中央美院地處首都鬧市區,經常有國內外畫商前來購畫。每遇畫商來,總有一些人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討價還價。蔡玉水也缺錢,他生活得很清苦,可是他寧愿過清貧的日子,也不愿放棄自己的藝術追求,仍默默地為自己的宏篇巨制做著技術上和資料上的準備。一年后他進修歸來時,雖然人消瘦了許多,卻帶回了100多張大幅創作和寫生習作。這一年,他收獲豐碩。
![]()
然而,1989年暑假,一場意外事故給了蔡玉水殘酷的打擊:他的那個與他朝夕相伴的小小畫室,遭遇大火洗劫,已經完成的百余張創作、肖像、人體、寫生、創作草稿和大量珍貴的資料被燒成灰燼。
望著眼前的慘景,蔡玉水失聲痛哭 —— 那是他在花費了整整 4 年心血孕育的 “孩子” 啊!他有些神情恍惚,一連半個多月,天天坐在樓梯口,望著被焚燒的畫室呆呆地出神,飯不吃,水不喝,深夜歸去,翌晨又來…… 躺在宿舍的床上,蔡玉水翻來覆去,一種早有的欲望之火又在他心頭熊熊燃燒起來:不行啊小蔡,你得振作起來,繼續你的創作!雖然前功盡棄,但目標不能變,信心不可無,一切從頭重新開始吧!
![]()
經歷過這場意外的變故和心靈的曲折,蔡玉水更加執著于自己的追求,他以數倍于前的干勁和毅力投入到創作之中。與專業畫家不同,他是教師,有繁重的教學任務,所有的創作都只能放在教余和休息時間干。盛夏,位于頂樓的畫室熱如蒸籠,蔡玉水光著膀子,手執刻刀,一筆一劃地鐫刻著碑文,手磨起了血泡,頭上生滿了痱子。妻子心疼他,從不多的積蓄中拿出錢買來空調送到了畫室……寒夜,畫室里地板冰涼,蔡玉水雙膝跪地,近乎虔誠地畫呀、描呀,夜半時分,畫室的門被輕輕推開,妻子披一身雪花為他送來了夜宵……
有時,他會一氣兒畫上一天,連飯都不吃;有時,他會靜靜地望著地上的畫稿,一筆不動地坐上一整天……
![]()
從走上這條藝術道路的那一刻起,蔡玉水就與清貧結伴而行。然而創作離不開錢,一張丈二宣紙40多元,他用了不知多少張,還有筆墨、顏料、石膏等等,工資幾乎全部用在購買材料上;裱畫費用拿不出,便邀來幾名學生一同動手,在教學樓的走廊上裝裱開來,一直干到臘月二十九。
![]()
大年初四的早上,師徒幾人又一同出現在走廊的寒風里,一氣干了兩個月。雖然囊中空澀,可看著越畫越長的畫稿,就像自己越長越高的孩子,一種愉悅感和幸福感便在心間蕩漾開來。
![]()
因為有了與畫作融為一體的心境,《1991——悼黃花崗七十二死難烈士》和《1937——鐵蹄下的孩子》兩幅各自長約15米的作品,是在異常興奮與喜悅中完成的,沒有素描稿,沒有草圖,沒有任何過細的準備,只用最簡單最強烈的視覺語言,最直接最簡練的繪畫形式,把心中激蕩已久的情感渲泄出來。畫面中沒有具體情節的描繪,更沒有敘事性的解釋,有的只是一種撲面而來的歷史的悲劇精神,而這,正是蔡玉水10年間苦苦追求著的!
各界援手 夢成真
在蔡玉水的創作進行到最艱苦的時候,山東藝術學院領導、系領導及各方人士紛紛伸出手,支持他完成這部史詩性巨構。
![]()
一天,蔡玉水將部分畫稿呈請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山東省美協主席楊松林教授賜教。楊松林深為震驚:想不到平素少言寡語甚至有些靦腆的蔡玉水,竟有如此宏大的藝術構想和如此可貴的藝術探索。當蔡玉水提出想去中國美術館角廳舉辦展覽時,楊松林搖頭不允:“這樣的力作在角廳展太可惜了,為何不爭取一下中央圓廳呢?”正是這一句鼓勵,堅定了蔡玉水進京辦展的信心。
![]()
美術設計系主任李百鈞是山東省屈指可數的有成就的女畫家之一,在蔡玉水畫室被燒、畫稿遭焚的痛苦時刻,是李百鈞在教學用房異常緊張的情況下,將五樓一個待用的三間教室批給小蔡臨時當畫室的。如果沒有這三間大教室,也許就沒有今天這幅中國規模最大的國畫組畫。
![]()
國畫大師于希寧偶然聽人講起蔡玉水搞了一幅大畫,一天下午,83歲高齡的于老獨自一人爬上五樓,輕輕推開畫室的門。展現在他面前的,是一幅大氣磅礴、沉郁凝重、具有開拓精神的當代力作!老人一邊看,一邊流淚,他為在物欲橫流的今天能有這樣一位有志青年默默耕耘于人物畫這片活土且終有所成而高興、而激動。當蔡玉水謙恭地請老院長指教時,老人連連搖首:“我沒有資格評價你的畫,我有的只是感動,你的精神感動了我。”當夜,老人伏案疾書賦詩一首,并附短文一篇,給小蔡以真誠的鼓勵。后來,當他聽說小蔡因為缺錢而自己在走廊里裱畫時,第二天就領著自己的裝裱師來到小蔡的畫室。當天下午,他又專門打電話將小蔡的妻子劉暉叫到了家中,當面叮囑劉暉好好照顧小蔡的身體,說:“我見小蔡越來越瘦了……”說著,淚水已涌出了眼眶。
![]()
遠在北京的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鄧福星借來山東出差之機,撥冗來到小蔡的畫室看畫,稱贊小蔡“悄沒聲地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
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劉曦林看過蔡玉水帶來的畫稿照片,禁不住拍案叫絕,親自帶小蔡去中央圓廳丈量尺寸。剛從臺灣訪問歸來的中國美術館主持工作的副館長楊力舟,更為小蔡對藝術的執著精神和作品所洋溢著的崇高的悲劇精神而感動,當即決定在今年6月將《中華百年祭》放中央圓廳展出。要知道,中央圓廳是很少搞個人展的,而今卻為年輕的蔡玉水破了例。獲此殊榮,蔡玉水乃山東第一人。
![]()
山東省委宣傳部更是對這幅精品力作傾注了關懷與厚愛。表示全力支持《中華百年祭》進京辦展,所需場地費五萬元由省委宣傳部解決。省里出資為個人舉辦展覽,蔡玉水又稱得上是山東第一人。
![]()
4月25日,《中華百年祭》先期在山東省美術館隆重展出,觀者如堵。人們在百年歷史悲劇大事件的藝術化回溯中,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視覺沖擊和觀念頓悟。
文/王修滋、于江
![]()
次日,大眾日報在二版推出通訊《十年韶光釀力作——記蔡玉水史詩性組畫 < 中華百年祭 > 的創作》,引發熱烈反響。
(來源:“持正修堅 有滋有味”微信公眾號)
藝術家簡介
![]()
蔡玉水,北京畫院原副院長、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一級美術師。
蔡玉水在繪畫、雕塑、電影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是中國當代最為優秀全面的藝術家之一。
蔡玉水1963年出生于濟南,六歲起師從山東藝術學院著名畫家、教育家段谷風先生學習繪畫。曾先后任教于山東藝術學院、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1995年,蔡玉水歷經十年艱苦創作完成里程碑式的大型水墨歷史人物組畫《中華百年祭》,1995年6月年僅三十一歲的蔡玉水在中國美術館中央圓廳成功舉辦《中華百年祭》蔡玉水畫展,成為新中國建國以來享有在中國美術館中央圓廳舉辦個展這一殊榮最年輕的藝術家。
1995年年底應邀赴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進行創作、教學及文化交流。1999年舉辦蔡玉水亞洲巡回畫展。2004年入北京畫院任專職畫家至今。
2005年以來先后承擔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國美協等主辦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刑場上的婚禮》(與王明明先生合作)“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中《國殤公祭》(與買鴻鈞先生合作)以及“山東省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五三慘案》等多項國家重要的創作任務。
并先后榮獲“2008·中華十大財智人物”大獎、第六屆“北京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第十五屆中國經濟論壇“中國創新榜樣獎”等。
2009年至2019年,蔡玉水甘于寂寞扎根邊遠貧困的山村,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提出了“藝術改變鄉村”的創新理念,幫助濟南市雙泉鎮的父老鄉親擺脫貧困走向美好生活,進行了一系列大膽的助推鄉村發展的藝術實踐。其中由他傾力出資、導演,為雙泉鎮量身定制的院線電影《藝術也瘋狂》于2017年6月16日在全國公映。電影先后獲得第26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新片優秀獎、第五屆溫哥華華語電影節“紅楓葉獎”最佳美術和最佳男演員雙料大獎,濟南市第十一屆“文藝精品工程”一等獎,第十一屆泰山文藝獎等多項大獎,電影入圍十余個國際國內電影節。并被中國電影博物館永久收藏。
蔡玉水的繪畫藝術作品深受世人的喜愛,被世界多家博物館、美術館、藝術機構以及私人所收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