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加欄桿長椅”事件:公共空間到底在服務誰?
最近,東莞某公園給長條石凳上裝了一排金屬扶手防護欄,一瞬間沖上熱搜。
你看看那畫面——原本一條平平整整的公共長椅,硬是被分割成一個個“小單人座位”,視覺沖擊不比機場安檢弱。
![]()
官方解釋也有了:
“為了防止流浪漢等躺臥,讓路人都能夠坐下來休息。”
聽上去邏輯順滑,但網友集體炸鍋:
“這設計反人類。”
“這是怕別人太舒服。”
說真的,看到照片那一刻,我腦子里蹦出一句話:
公共椅子本來是給人歇腳的,不是給人教育用的。
我們從什么時候開始,連“坐下來休息”都變得拘謹了?
想象一下日常——
逛街走累了,腿軟得不行;
帶孩子出來曬太陽,娃剛睡著;
老人散步,走兩步就想坐一下歇歇氣;
外賣小哥快遞員,從天亮忙到天黑,就想找個能倚靠的地方喘口氣……
這些都是最普通、最基本的城市需求。
長椅,本來是城市對人的一種溫柔。
可現在呢?
坐可以,但別想太舒服。
這感覺就像你進商場,保安沒看你、但你總覺得自己被盯著。
不是管你,但就是讓你“別太放松”。
![]()
02
“我們不是不歡迎你,我們只是怕你待太久”
這幾年,類似的設計越來越多:
公園長椅中間突然多出小扶手
商場空地放尖角柱防“占坐”
花壇邊緣改成不平凳子“防倚靠”
有地方甚至給地鋪設計“防睡釘”
每次看到,我都忍不住想問:
一個城市,連讓人停下來休息的勇氣都沒有了嗎?
有網友說得扎心:
“看似是在防流浪漢,本質是在防所有需要休息的人。”
03
“治理”不是把問題趕走,而是想辦法解決
不得不承認,流浪人員管理確實是社會議題。
但是——
你把椅子扎得像仙人掌,流浪漢就有房子住了嗎?
不會。
他只是換了個角落,
更暗、更冷、更遠離人群。
問題沒有消失,只是你看不見了。
這不是治理,這叫“眼不見為凈式管理”。
真正更高級的城市是什么?
不是趕走脆弱的人,
而是給他們一個不會被趕走的臨時喘息空間。
有些國外公園會設置“可躺休息區”,
有些城市設日間庇護所、公共休息室、救助站……
解決問題,而不是遮擋問題。
04
城市的溫度,是對最弱的一群人態度
我一直覺得——
城市有沒有溫度,不看燈光霓虹,看它對最沒力量的人有多溫柔。
很多人嘴上說“是防流浪漢”,
但潛臺詞往往是:
“我不想看到他們,影響我心情。”
這聽起來很現實,也很殘酷。
可別忘了:
每一條街上奔波的普通人、每一個累得不行需要躺一下的上班族、每一個坐地鐵睡著的年輕人,
和那群“躺凳子的人”,其實都沒差多遠。
生活本來就有時候很累,公共空間就是為了讓人喘口氣。
不是為了教你“別賴著”。
05
你會坐那種長椅嗎?
坦白講,看到那條“加欄桿長椅”時,我的第一感受是:
它看上去不是為人類設計的,它只是為了“管理效率”而存在。
你說市民更容易坐?
但那不是真正的“讓人舒服”。
那只是“讓人不敢久留”。
公共空間的終極意義是什么?
是讓人安心停下來,
不是逼人繼續趕路。
也許我們都要問一句:
當一個城市開始害怕“人休息”,它還叫宜居嗎?
你怎么看?
你愿意坐一條“不能太放松的椅子”嗎?
還是你更希望生活的城市,哪怕只多一點點溫柔?
歡迎留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