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40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8分鐘
![]()
在基礎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跨學科課程建設始終是破解傳統教學壁壘的關鍵命題。西安浐灞第三小學自2018年建校以來,始終以“童真”為課程主線,堅持“教育為了讓孩子更好地走向生活”的核心理念,在跨學科課程領域深耕七年,完成了從1.0到4.0的四次迭代升級,構建起全員參與、無邊界融合的教育生態。
1
七年四迭代:
跨學科課程的進化之路
浐灞三小的跨學科實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探索中不斷完善,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課程體系。董海英校長介紹,學校自2018年建校之初便確立了“童真課程”主線,強調課程要貼近兒童生活,以真實情境驅動學習,跨學科學習在此理念下自然萌芽。經過七年發展,課程已迭代至4.0版本,每一次升級都是對教育本質的更深層探索。
1.0版本(2018-2020年)是“拼盤式”探索階段。由于起步較早,缺乏可借鑒的經驗,學校采取了“摸著石頭過河”的策略,將各年級的語文與數學學科進行簡單整合。“當時不管學科間是否有必然聯系,都強行關聯在一起,更像是學科拼盤,并未觸及跨學科的真正內核。”校長坦言,這一階段雖顯稚嫩,卻為后續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讓教師團隊對跨學科學習有了初步認知。
進入2.0版本(2020-2022年),學校實現了從“拼湊”到“關聯”的轉變。教師們發現國家教材編排中,同年級不同學科的部分內容存在天然的高關聯性。基于這一發現,學校開始圍繞高關聯知識設計主題式教學,讓跨學科學習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例如,將科學課中的“植物生長”與語文課的“觀察日記”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完成多學科知識的融合吸收,跨學科課程的科學性與實效性顯著提升。
3.0版本(2022-2024年)的核心突破是“以學為中心”的轉型。此前的課程實踐仍以教師教授為主,未能實現真正的無邊界學習。為此,學校引入合作學習法、費曼學習法,并運用“學習金字塔”理論評估學習效果,區分低階與高階學習任務。這一階段,課堂從形式上的學科跨越,深入到內容上的深度融合,教師授課時長不斷減少,學生思考與活動時間顯著增加,深度學習與高階思維培養成為課程核心目標。
當前的4.0版本(2024年至今),學校將人工智能與跨學科課程深度融合,實現了無邊界學習的全面落地。借助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模式,整合校內校外、家庭社會等各類資源,構建起開放多元的課程生態。目前,學校已開發165門跨學科課程,涵蓋主題式與項目式等多種類型。
2
實踐案例透視:
無邊界學習的生動演繹
在4.0版本的實踐中,浐灞三小打造了眾多極具代表性的跨學科案例,讓無邊界學習從理念轉化為可感知的教育實踐。其中,三年級的“童音繪童年”項目式課程,便是國家教材校本化跨學科實施的典范。該課程源于三年級語文教材中關于童年生活的詩歌單元,教師團隊發現這一內容與美術教材中的插畫創作、信息技術課的基礎應用存在高關聯性,于是整合三門學科資源,設計了完整的項目式學習方案。語文課上,學生在學習詩歌單元后,依據課程標準大膽想象,創設詩歌情境并進行原創;美術課上,學生根據自己的詩歌內容,運用教材中的插畫知識進行創作,將文字意境轉化為視覺藝術;信息技術課上,學生不僅完成詩歌與插畫的編撰整合,還在教師指導下生成作品二維碼,通過校園平臺發布,實現成果的全校共享。如今,學校樓道里陳列著大量此類學生作品,掃碼即可欣賞詩歌朗誦與插畫創作,讓學習成果真正走出課堂。
六年級的 “畢業旅行課程” 則充分展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傳統由教師安排的畢業旅行不同,浐灞三小的畢業旅行全程由學生自主設計。從目的地選擇、行程規劃、酒店預訂,到景點研學、人文調查、天氣預判,都由學生團隊完成攻略。方案成型后,學生需面對由校領導、教師、家長及學生代表組成的評審團進行答辯,答辯通過方可成行。充分的前期準備讓旅行過程井然有序:學生自主擔任小領袖、安全員、導游等角色,教師僅以助教身份提供輔助,旅行結束后還會自主復盤評價。
另一項創新實踐是“流動課堂”與功能部室開放制度。學校允許學生根據課程需求隨時調整學習場地,一節課可從教室延伸至操場、實驗室等任意校園空間。同時,信息技術室、音樂教室、科學實驗室等功能部室全天向師生開放,學生在學科學習中若需求證內容,可小組請示后自主前往實驗室開展探究。這種靈活的教學模式,打破了物理空間對學習的限制,讓學習真正追隨需求而發生。
3
教師成長:
從“執行者”到“共創者”的蛻變
跨學科課程的深入推進,不僅改變了教學模式,更讓教師隊伍實現了從“課程執行者”到“課程共創者”的身份轉變。這一轉變的核心動力,源于學校對教師內驅力的喚醒與培養。
學校首先從治理體系入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將傳統層級式管理體制轉變為扁平化治理體系,行政人員職能從“管理”轉向“服務”,把教師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使其能專注于教育教學與課程研發。早在2019年,學校便推行教師彈性上下班制度,用制度保障讓教師獲得強烈的歸屬感與專注力。
在課程研發方面,學校堅信“一線教師是基于學生認知的學科專家”,給予教師充分的自主權與試錯空間。沒有嚴苛的制度考核,沒有僵化的時間限制,教師可根據教學需求打破40分鐘課時限制。為支持這一改革,學校在2019年便取消全校鈴聲,推行長課、短課、大課、小課相結合的靈活課時制度,充分尊重教師的課程研發權利。
校本教研的創新則為教師成長提供了堅實支撐。學校打破固定學科組界限,以年級團隊為單位開展無邊界備課,教師因課程需求主動交流協作,備課從“任務”變成“需求”。常規教研中,學校推行“三備”制度:教師獨立備課形成初稿,小組研討完成二次迭代備課,全年級智慧眾籌生成備課定稿,確保每一節常態課的質量。此外,學校每學期末開展5天半封閉式課程研發,成果直接應用于下一學期教學;同時組織教師與特色學校交流學習,汲取先進經驗助力課程迭代。
這些舉措讓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與成就感顯著提升。當看到學生在跨學科課堂上變得敢于表達、善于合作,綜合素養不斷提升時,教師們感受到了課程研發的價值,內驅力被充分喚醒。“現在老師們不是為了完成學校任務而工作,而是為了學生的成長變化而努力,這種由內而生的動力,讓整個教師隊伍充滿創造力。”校長欣慰地說。
4
學生發展:
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跨學科課程的最終落腳點是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在七年實踐中,浐灞三小的學生在思維方式、能力素養與學習習慣等方面均發生了深刻變化,逐漸成長為具備綜合能力的自主學習者。
自主學習與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尤為顯著。在各類跨學科項目中,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究問題。畢業旅行的攻略設計與答辯,培養了學生的規劃能力、邏輯思維與溝通表達能力;“童音繪童年”課程中,學生自主完成詩歌創作、插畫設計與成果發布,實現了從知識學習到成果創造的跨越。這種學習模式讓學生明白,知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
合作與溝通能力成為學生的必備素養。學校從一年級便開設“我會合作”跨學科主題課程,專門培養學生的傾聽力、專注力與表達能力。通過游戲化的課程設計,根據學生注意力發展特點逐步延長合作學習時間,從最初的5分鐘到10分鐘再到15分鐘,配合相應的學習任務與學習單,讓低年級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種培養貫穿1-6年級,使合作溝通成為學生的日常行為模式,學會了傾聽他人、謙讓包容與高效協作。
高階思維能力在深度學習中不斷發展。學校的跨學科課程拒絕成為“已有知識的匯報課”,而是強調在原有認知基礎上構建新的知識體系。教師通過設計探究性問題、開展項目式學習,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與深度探究。在科學實驗室的自主求證中,在外出實踐的調查分析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與邏輯推理能力得到持續鍛煉,思維深度與廣度不斷拓展。
低年級與高年級的課程設計充分體現了差異化培養理念。低年級課程以教師設計為主,學生適度參與,如二年級的“叮叮當當做班牌”課程,通過師生共創培養基礎能力;高年級則更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鼓勵他們將真實問題轉化為課程主題并進行研發。這種梯度設計既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又確保了跨學科學習的持續性與有效性。
5
教育初心:培養能獨立生活的完整的人
談及跨學科課程的最終目標,校長強調:“教育的本質是培養能在社會生活中獨立生存的人。因此,我們必須通過綜合的知識輸入,確保孩子走向社會后能實現綜合的能力輸出,解決真實問題,過好自己的一生。”這一教育初心貫穿于浐灞三小跨學科實踐的全過程。
七年的探索與實踐,讓浐灞三小構建起獨具特色的跨學科教育生態。從1.0的初步嘗試到4.0的智能融合,從教師的理念轉變到學生的能力提升,從學校的制度保障到家校的協同發力,每一步都彰顯著對教育本質的堅守與對創新實踐的追求。未來,浐灞三小將繼續推進跨學科課程的迭代升級,計劃在5.0、6.0版本中進一步深化AI技術應用,挖掘更多社會資源,完善課程評價體系。校長表示,課程建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校將持續依托師生對課程的熱愛,不斷開發優質課程,讓教育真正回歸生活,讓每個孩子都能在無邊界的學習中實現全面成長。
西安浐灞三小的實踐證明,跨學科課程并非簡單的學科疊加,而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生態重構。它不僅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壁壘,更喚醒了師生的內生動力,為基礎教育改革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樣本。在這場教育變革中,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學校與家庭協同發力,最終實現了“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的教育追求,為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綜合型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校長派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發展大會暨第三屆特色課程博覽會,2025年11月9日—11日我們在西安不見不散,年度盛會,期待您的加入,歡迎掃碼報名!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
中小學"十五五"時期發展規劃編制與學校高質量特色發展·專題八講
![]()
邀請函| 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發展大會暨第三屆特色課程博覽會
![]()
關于舉辦2025第二屆中小學科學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教育研討會的通知
![]()
2025全國中小學班主任發展力高級研修班暨《班主任說》編委會遴選
編輯|智庫君
說明|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