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廣東奧體中心跳水館將迎來十五運跳水項目的首個比賽日,而備受矚目的全紅嬋,卻在開賽前一日突然被確認退出女子單人10米跳臺項目。根據全運會官網最新信息及廣東跳水隊領隊證實,她僅保留“女子團體雙人10米臺”和“女子雙人10米臺”兩項賽事,原定與陳芋汐的“巔峰對決”就此擱淺。
![]()
最后一刻的賽程調整
此次退賽決定來得突然。早在10月底,多家媒體仍報道全紅嬋將參與三項角逐,甚至世界泳聯(lián)曾發(fā)布其訓練視頻,預熱她與陳芋汐的同場競爭。然而11月1日,官網名單更新:女子單人10米臺項目中,廣東隊僅蔣林靜、謝佩鈴在列,全紅嬋的名字悄然消失。這一變動迅速引發(fā)熱議,畢竟作為上屆全運會該項目的衛(wèi)冕冠軍,她的缺席無疑讓期待已久的觀眾感到遺憾。
退賽背后的三大關鍵原因
傷病恢復需謹慎:今年5月,全紅嬋因腳踝舊傷復發(fā)和腰部勞損退出全國跳水冠軍賽,此后長達183天未參加正式比賽。盡管此次復出,但單人項目需在48小時內完成15跳,高強度賽程可能加重其舊傷。廣東隊此舉被視作對運動員的長期保護。
身體發(fā)育期挑戰(zhàn):18歲的全紅嬋正處于身高體重增長階段,這對跳水運動員的動作穩(wěn)定性與水花控制提出更高要求。此前三站世界杯中,她均在單人項目中屈居亞軍,可見技術調整壓力不小。
戰(zhàn)略重心轉向:雙人項目對個人負荷較輕,更利于她逐步恢復競技狀態(tài)。搭檔王偉瑩出戰(zhàn)團體與雙人賽,既能保持賽場曝光度,又可規(guī)避單人項目的高風險。
賽程與觀眾影響
全紅嬋的復出仍值得期待:11月2日她將亮相女子團體雙人10米臺預賽,11月6日則出戰(zhàn)女子雙人10米臺預賽。女子單人10米臺決賽原定11月10日舉行,她的退出意味著“全紅嬋效應”帶來的搶票熱潮可能降溫。此前,她參賽場次的門票曾秒速售罄,甚至促使組委會二次放票。
![]()
長遠規(guī)劃勝于短期榮譽
盡管無法衛(wèi)冕單人項目,但這一決定折射出中國跳水隊長遠的運動員保護理念。全紅嬋年僅18歲,職業(yè)生涯仍在上升期。若強行挑戰(zhàn)高強度賽事,反而可能影響其巴黎奧運周期的備戰(zhàn)。正如網友所言:“她過去的成績已足夠耀眼,此刻的健康比金牌更重要。”
全紅嬋的退賽,雖是十五運會的一大遺憾,卻體現了競技體育中“人與成績并重”的成熟態(tài)度。明日的跳臺之上,她將與隊友攜手開啟復出首秀,而那份屬于“水花消失術”的傳奇,或許正在積蓄下一次迸發(fā)的力量。
![]()
對此您怎么看呢?歡迎在評論區(qū)留下您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