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氣一冷我這腿就癢得受不了,
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一抓就破,結了痂又癢……”
73歲的張大爺(化名)在寧波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鄞州人民醫院)皮膚科診室里一邊說,一邊忍不住又去撓小腿。
接診的謝意杰副主任醫師輕輕掀開張大爺的褲腿,只見他雙側小腿皮膚干燥如魚鱗,布滿細小裂紋和紅斑,不少地方因反復搔抓已形成血痂、色素沉著,甚至出現輕微滲出。這是典型的“干燥性濕疹”,是秋冬季節老年人皮膚瘙癢最常見的“元兇”。
![]()
謝意杰醫生在診室中
在詳細詢問病史后,謝意杰發現,張大爺有每天洗澡的習慣,尤其進入秋冬后,總覺得皮膚瘙癢是“不干凈”所致,于是洗澡更加頻繁,還堅持使用沐浴露、用搓澡巾大力搓洗。“越洗越癢,越癢越洗”,竟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您這可不是臟,反而是‘太干凈’了!”謝意杰解釋道,“皮膚表面有一層天然的皮脂膜,就像一層‘保護油’,能鎖住水分、抵御外界刺激。但隨著年齡增長,皮脂分泌逐漸減少。您每天用熱水、沐浴露洗澡,還用力搓,等于把皮膚僅存的保護層徹底破壞,導致水分流失加快,皮膚干裂、發癢,最終發展為濕疹。”
謝意杰介紹,近期皮膚科接診的瘙癢患者明顯增多,60歲以上老年人占七成。不少患者和張大爺一樣,誤以為勤洗澡能緩解瘙癢,結果適得其反,癥狀反而加重。
“氣溫較低時,建議老年人每周洗澡1-2次,每次不超過10分鐘,水溫控制在38-40℃,避免過熱。”謝意杰介紹,盡量少用肥皂、沐浴露,尤其避免堿性強的產品。洗完澡擦干后,趁皮膚微濕時立即涂抹保濕劑,重點加強小腿、前臂等易發部位,可選用尿素乳膏、維生素E乳、硅油霜、護膚甘油等。瘙癢時可用手掌輕拍或冷敷緩解,切勿用力抓撓,以免加重皮膚損傷。穿著柔軟透氣的純棉貼身衣物,避免羊毛、化纖材質直接接觸皮膚引發刺激;室內可使用加濕器,保持空氣濕度在50%-60%為宜,緩解干燥環境對皮膚的影響。
“很多人覺得‘癢’是小事,忍一忍就過去了。但長期搔抓不僅會導致皮膚增厚、色素沉著,還可能引發感染,甚至影響睡眠和生活質量。”謝意杰強調,若瘙癢持續超過1周、嚴重影響睡眠或皮損不斷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明確病因,規范治療,切勿自行濫用激素類藥膏,以免延誤病情或引發副作用。
來源丨寧波晚報
編輯、一審丨鄭凱元 二審丨王昱嘯 三審丨陳旻茗
責編丨沈焰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