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一位是后來名震世界物理學界的楊振寧,另一位是他的父親,著名數學家楊武之先生,還有一位,則是中國近代史上如雷貫耳的大學者胡適。
這三個人,因為一件看似尋常的家庭小事,在紐約這座繁華都市里,有了一次意味深長的交集。
![]()
楊武之先生千里迢迢托胡適幫忙,給遠在美國的兒子介紹個對象。可沒想到,胡適聽完后,只是笑了笑,說了一句特別有水平的話:“他用不著我幫忙。”
父親的牽掛
楊武之先生可不是一位普通的父親,他本身就是中國數學界的泰斗級人物。作為中國第一代數學博士,他不僅在學術上頗有建樹,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曾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等名校執教,培養了像華羅庚、陳省身這樣的一代大師。
![]()
可以說,楊武之先生畢生的心血,都傾注在了科學研究和教育事業上。
對于自己的兒子楊振寧,楊武之更是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兒子的才華,從小就悉心引導,為楊振寧打下了堅實的數理基礎。
1945年,楊振寧遠赴美國留學,前往芝加哥大學深造。作為父親,楊武之固然為兒子的前程感到驕傲,但那份深植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牽掛,卻從未因太平洋的阻隔而消減。
![]()
在那個年代,兒女的婚事是父母心頭最大的“工程”,所謂“成家立業”,成家往往還在立業之前。
眼看兒子一天天長大,學業上突飛猛進,可個人問題卻遲遲沒有著落,楊武之先生的焦慮可想而知。
他擔心的,是兒子孤身一人在異國他鄉,生活是否孤單,情感上是否有所寄托。他希望兒子能找到一個賢惠的妻子,一個能夠理解他、支持他事業的伴侶,共同組建一個溫暖的家庭。
![]()
這種心情,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能理解。
于是,一個想法在楊武之先生心中萌生了:他認識的人里,有沒有人能幫上這個忙呢?他思來想去,想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這個人,就是當時也在美國的胡適。
紐約的重逢
那么,楊武之為什么會想到胡適呢?胡適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自不必說,他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一位學貫中西的大學者。
![]()
對于楊家而言,胡適還有一層特殊的關系,他是楊振寧的“太老師”。這個稱呼聽著有點傳統,但其實很貼切。
胡適與楊武之同屬一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圈子,彼此熟悉,而胡適又曾是清華大學的校董,與楊振寧的老師們都有交集。
楊振寧年幼時,也曾見過胡適,對他十分尊敬。
所以,無論是從輩分、交情還是影響力來看,胡適都是楊武之心中托付此事的理想人選。
![]()
時間來到1949年的秋天,此時的胡適正身在美國紐約。他剛剛結束了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的任期,暫時客居于此。
對于這位一生致力于思想啟蒙和社會改良的學者來說,紐約的生活或許有些落寞,但他依然是旅美華人社群中備受敬仰的核心人物。
就在這時,他接到了老友楊武之的請托。
楊武之在信中或口信里,懇切地希望胡適能幫忙關照一下楊振寧的個人問題,看看能不能在紐約的知識分子圈子里,為兒子覓得一位佳偶。
![]()
胡適收到這個請求后,并沒有立刻去當“紅娘”,而是找了個機會,約了楊振寧見個面。
這次會面的具體細節我們無從得知,但根據多方資料的記載,尤其是楊振寧先生本人的回憶,談話的氛圍是輕松而融洽的。
胡適像個親切的長輩,先是關心了一下楊振寧的學業和生活,然后便笑著轉達了父親的心意。
![]()
他大概是這樣說的:“你父親托我,讓我在紐約幫你留意一下,看看能不能給你找個女朋友。”
面對這位“太老師”的善意調侃,年輕的楊振寧或許有些不好意思,但胡適接下來的話,卻讓這次談話升華了。
他看著眼前這個朝氣蓬勃、才華橫溢的年輕人,擺了擺手,笑著說了那句點睛之筆:“你們這一輩比我們能干多了,哪里用得著我來幫忙!”
![]()
普林斯頓的奇跡偶遇
胡適的話說完了,楊振寧聽了是什么感受呢?咱們不知道,但歷史的發展,似乎真的印證了胡適的判斷。就在這次談話后不久,命運給楊振寧準備了一份意想不到的禮物。
時間還是1949年,地點換到了普林斯頓。
當時楊振寧已經來到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這里是世界頂尖科學家的匯聚之地,愛因斯坦就在這里工作。楊振寧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學研究中,日子過得簡單而純粹。
![]()
然而,一次看似不經意的偶遇,卻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那是一個圣誕夜,楊振寧和一位同事相約去普林斯頓一家唯一的中國餐館吃飯。
就在餐館里,他意外地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這個女孩,就是杜致禮。
說起來,杜致禮和楊振寧的緣分早就埋下了伏筆。
早在1944年的西南聯大時期,杜致禮曾是楊振寧的學生。那時的楊振寧,是聯大附中的一位臨時數學老師,而杜致禮則是他班上的學生。
![]()
師生一場,但當時并未有過多交集。誰能想到,五年之后,他們會在大洋彼岸的普林斯頓,以這樣一種戲劇性的方式重逢。
當時杜致禮正在紐約的莎拉·勞倫斯學院留學,這次來普林斯頓,純屬偶然。
如果不是楊振寧那天心血來潮決定去那家餐館,如果不是杜致禮恰好也出現在那里,或許這段緣分就會擦肩而過。
但命運,就是如此巧妙。這次偶遇,像一顆石子投進了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
![]()
兩位年輕人很快便發現彼此之間有著太多共同的語言,相似的出身,共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他們迅速墜入了愛河,自然而然地,就走到了談婚論嫁這一步。
楊杜聯姻的時代佳話
1950年8月26日,他們在普林斯頓舉行了婚禮。婚禮雖然不算奢華,但卻溫馨而莊重。
![]()
當時杜致禮的父親,著名將領杜聿明還被關押在大陸,母親曹秀清在臺灣,雙方的父母都無法出席。
于是,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先生,作為女方家長的代表,親手將杜致禮交到了楊振寧手中。
很多人將他們稱之為“才子佳人,天作之合”。在接下來的歲月里,杜致禮成為了楊振寧最堅實的后盾。她不僅是生活中的賢內助,更是楊振寧精神上的重要支柱。
![]()
楊振寧在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震驚世界。在他輝煌的學術生涯背后,始終有杜致禮默默的付出和支持。
而對于楊武之先生來說,兒子找到了這樣一位完美的伴侶,他心中的那塊大石頭總算是落了地。
![]()
他或許會想起當年自己拜托胡適的那件“心事”,然后會心地一笑。胡適說得沒錯,兒子這一輩人,確實比他們更能干,也更懂得如何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他們不再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憑借自己的魅力和眼光,找到了可以相伴一生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