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媽今年剛退休,家里原本就離社區醫院不遠。可自從查出患有膽結石,她的生活變得提心吊膽,連家常菜里的蔥姜蒜都讓她猶豫再三。一次家人聚餐,大伙討論起膽結石的飲食禁忌,有人說“辣椒絕對不能碰”,也有人唏噓著“海鮮才最危險”。
就在爭論聲里,王大媽的小孫女突然問:“奶奶,什么才是真的會讓膽結石更嚴重?”全家人一愣,這才意識到,似乎大家都沒個準主意。膽結石,到底最怕什么?真的是蔥姜蒜和辣椒嗎?
![]()
在我們身邊,有4樣看似不起眼的東西,其實才是膽結石的“心頭大患”。尤其是第3個,你可能每天都在接觸,卻忽視了對膽囊的隱蔽傷害。到底是什么在悄悄影響你的膽囊健康?繼續往下看,答案就在文章里。
很多人一聽說查出膽結石,第一反應是忌口,遠離一切“刺激性”食物,包括蔥、姜、蒜和辣椒。但事實上,大部分權威醫生并不主張“一刀切”忌食所有辛辣。
中華醫學會肝膽外科學分會2023年共識指出:一般的蔥姜蒜、適量辣椒對大多數膽結石患者影響有限,并不會直接刺激結石增多或引發膽絞痛。相反,影響膽結石形成和惡化的,往往被我們忽視。
![]()
膽結石的形成,最本質原因是膽固醇、膽鹽代謝紊亂或者膽囊運動功能異常。中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約有10.3%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膽結石,而女性和5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更高。
膽結石患者擔心食物誘發膽絞痛情緒可理解,但實際上,除個別嚴重敏感者外,日常飯菜里的普通調味料影響很小。
真正讓膽結石“叫苦不迭”的4樣東西,你中了幾個?
高脂肪食物,尤其是動物性脂肪和油炸食品
高脂飲食,首當其沖。北京協和醫院消化科研究顯示,長期高脂飲食人群,患膽結石的風險較普通人高出27%~34%。
豬油、肥肉、烤腸、蛋黃醬、油炸物等,含大量飽和脂肪酸,容易增加膽固醇攝入,促使膽汁膽固醇析出并形成結石。而且過多動物脂肪還會導致膽囊排空變慢,讓膽汁持續淤積并加重病情。
![]()
過量精制碳水化合物,甜食、蛋糕、白面包
你是否愛吃甜食?其實膽結石也害怕“糖”。發表于《中華肝膽外科雜志》的隊列研究顯示,每天攝入精制碳水(主要為白米、面、糖)較多的人,膽結石發病風險提升約22%。糖分過高容易引發胰島素抵抗,影響肝臟對脂質的代謝,長期下去,膽固醇在膽汁中濃度升高,更易“析出結晶”。
久坐不動,缺乏鍛煉
常見但又最常忽略的一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保持中高強度活動≥150分鐘/周的人群,膽結石發病率可下降15%~19%。缺乏運動導致膽囊蠕動能力下降,膽汁流動緩慢,容易變稠、沉積,進而誘發結石形成。所以,“動起來”才是預防和改善膽結石的核心秘訣之一。
![]()
作息紊亂,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
夜班、熬夜、不定時進餐都會干擾膽汁分泌節律。多個國際流行病學項目證實,每日三餐定時、避免暴飲暴食,有助于膽囊有規律收縮,膽汁排空順暢,有效減少結石率。而暴飲暴食、長期饑一頓飽一頓,會使膽汁長期淤積,為“膽結石”埋下隱患。
![]()
醫生提醒,膽結石的“可怕”,并不在于一兩頓辛辣調味,更應警惕日常生活里的這4大致石因素。可惜生活中多數人容易忽略,反而錯把蔥姜蒜、辣椒當作頭號“敵人”。其實合理膳食、有規律的作息,遠遠勝過盲目忌口。
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保護膽囊、減少結石發作?權威指南總結如下:
優選低脂健康飲食,控制動物性脂肪攝入;建議多用植物油,如橄欖油、菜籽油、葵花油,選擇瘦肉、魚蝦代替肥肉;每天攝入飽和脂肪不宜超過總熱量的7%,避免油炸、濃湯、奶油甜點等高脂食物。
![]()
攝入適量膳食纖維,多吃新鮮蔬果谷物
研究顯示,每增加10克膳食纖維,膽結石風險降低8%。燕麥、糙米、豆類、綠葉菜都是優秀選擇,有助于維持腸道和膽道代謝正常。
堅持每日鍛煉,久坐每小時主動活動5分鐘
如散步、快走、騎車等適合中老年人的有氧運動。堅持每周累計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幫助膽囊排空,降低結石風險。
作息規律,三餐定時,戒暴飲暴食
堅定維護生活作息和飲食規律,每天三餐準時,每餐八分飽。熬夜、暴飲暴食只會讓膽囊不堪重負,反復損傷。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