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美國發出了一張通緝令,目標直指中國芯片領域的領軍人物——陳正坤。
這位天才芯片工程師,為中國芯片產業崛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卻被美國視為心腹大患,遭遇通緝逮捕。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為了逮捕陳正坤,美國給出了很高的懸賞金,25萬美元。
那么,一個華人專家,為何遭到美國如此瘋狂的通緝?這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
![]()
通緝令
這張照片與其說是一紙通緝令,不如說是一件瞄準中國科技心臟的地緣政治武器,宣告著一場來自全球頂級執法力量的追捕。
然而,這件武器的亮相有多么高調,它的落幕就有多么悄無聲息。
![]()
這場風暴的核心目標,并非只是一家公司,而是一個關鍵人物——陳正坤,通緝令選擇他,是一次經過精確計算的“斬首行動”,目的就是要讓中國的存儲芯片產業在萌芽期就群龍無首。
陳正坤的分量太重了,他1960年出生于臺灣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就癡迷于拆解收音機這類玩意兒,從臺灣清華大學電子科學專業畢業,又遠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深造,最后拿到博士學位。
![]()
他的履歷完美銜接了中美頂尖的產業與學術圈,畢業后他順利進入英特爾,拿著優厚的薪酬,卻也親身體會到了硅谷里那層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玻璃天花板”,讓華裔工程師的發展備受限制。
2002年,他毅然放棄硅谷的高薪,回到臺灣加入瑞晶電子,在這里,他帶領團隊攻克了芯片功耗與散熱的技術難關,一舉打破了美日廠商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壟斷。
![]()
這段經歷,證明了他不僅懂技術,更懂如何在中國本土的環境下打贏一場硬仗,當瑞晶后來被美光科技收購,他又順理成章地成為美光臺灣區的總裁,并推動了32納米DRAM芯片的量產。
可以說,他完整地掌握了從研發到量產的全部鏈條,這樣的人物,在2016年辭去美光職務,帶著一批核心舊部奔赴大陸,出任福建晉華的總經理,對美光來說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
晉華也并非等閑之輩,作為國家戰略“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一環,它的使命就是挑戰三星、海力士和美光在DRAM市場的絕對壟斷,陳正坤的到來,補上了從零到一最關鍵的那塊拼圖。
所以,美方的打擊是組合拳,針對陳正坤的通緝令發出之際,美國商務部幾乎在同一天將晉華公司列入了“實體清單”,這張清單的威力是毀滅性的,所有美國企業被禁止向晉華提供任何技術與產品。
![]()
來自美國的絞殺
一場完美的絞殺就此展開,生產線上,來自泛林、應用材料等美國設備商的工程師連夜撤離,遠在荷蘭的光刻機巨頭ASML也受到壓力,停止供貨。
晉華的合作伙伴,臺灣聯華電子,在巨大的壓力下選擇自保,終止了合作,一夜之間,一個投資巨大的項目瞬間停擺,短期損失就超過了200億美元。
![]()
這件“武器”從外部看,幾乎無懈可擊,精準地切斷了晉華所有的外部支援,但它的內核,也就是法律指控本身,卻脆弱得不堪一擊,充滿了邏輯上的硬傷與程序上的瑕疵。
指控的核心罪名是“經濟間諜”與“竊取商業秘密”,聲稱陳正坤竊取了美光價值數十億,一說高達87.5億美元的技術機密,這聽起來觸目驚心,但其最致命的破綻也恰恰在此。
![]()
這個所謂的“核心機密”,其技術原理竟然可以追溯到陳正坤本人在1988年讀本科時公開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這個事實讓“竊密”的說法變得無比荒唐。
一項已經公開了數十年,并且早已過了專利保護期的技術,怎么可能在法律上被定義為一家公司的“商業秘密”?
![]()
程序的草率更是暴露了其打壓的本質,負責簽發通緝令的美國司法部與舊金山聯邦法院,是在陳正坤缺席的情況下,僅僅依據美光科技的單方面證詞,通過一場只有3分鐘的聽證會就匆匆“定罪”。
這完全是“先畫靶子再射箭”的套路,正義在其中顯得極其廉價。
![]()
更深層的邏輯矛盾在于,到了2019年,也就是被制裁之后,陳正坤的團隊竟然已經拿出了25納米的DRAM芯片樣品,并且良品率高達90%,這款芯片在技術指標上,已經能與美光當時的同代產品一較長短。
一個已經具備同等甚至更優技術研發能力的團隊,又有什么必要去“竊取”對方的技術?這在邏輯上根本說不通。
![]()
所以,這張通緝令從誕生之初,就是一根空心的大棒,它揮舞起來虎虎生風,聲勢浩大,但它的核心卻是空的,缺乏最基本的法律正當性與事實支撐。
極限崛起
制裁本意是徹底扼殺,但極限的壓力往往會催生極限的反彈,這張通緝令及其背后的封鎖,不但沒能打垮陳正坤和晉華,反而陰差陽錯地成了一座“淬火熔爐”,鍛造出了一個更強大、更自主的對手。
![]()
當所有外部援助被切斷,生產線淪為一堆昂貴的廢鐵時,陳正坤團隊屏蔽了外界的一切干擾,退守到實驗室,開啟了一場絕境求生的自救。
他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主研發中,死磕25納米工藝,奇跡在寂靜中發生,2021年,一款完全自主研發的25納米存儲芯片誕生了,到2022年,這款芯片成功實現量產。
![]()
這枚被逼出來的“爭氣芯”不僅打破了封鎖,性能甚至還超越了美光,它的功耗比美光同代產品低了15%,傳輸速率則高出8%。
這不僅僅是一次技術突破,更是一次釜底抽薪式的反擊,晉華的團隊通過持續的技術改造和供應鏈重塑,硬生生將生產設備中的美國技術占比,從最初的接近70%,壓低到了12%。
![]()
這意味著,美國的封鎖網絡已經被撕開了一個巨大的口子,其威懾力大打折扣。
這正是美方的戰略誤判,他們原以為一棍子就能打死這個初生的對手,卻沒想到這一棍子反而砸醒了整個產業鏈,加速了國產替代的進程,催生了一個更加警醒也更加團結的競爭者。
![]()
當中國的公司意識到什么都可能被“卡脖子”時,自主研發就從一個選項,變成了唯一的活路。
與此同時,這種極限施壓的反噬作用也開始顯現,美光在2023年悄悄撤訴,部分原因在于中國市場同樣是其重要利潤來源,而晉華在2018年于福州法院反訴美光侵權并獲勝訴,也讓美光陷入了被動,美國的武器,最終也傷害到了持械者自己。
![]()
當舊金山法院的法官直言“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陳正坤或晉華竊取了核心技術”,為這場持續數年的風波畫上句號時,這張通緝令作為一件地緣政治武器,已經宣告了徹底的失敗,它在法理上站不住腳,在效果上適得其反。
風波平息后,陳正坤沒有接受任何采訪,也沒有召開新聞發布會來宣示勝利,他只是低調地返回了位于晉江的實驗室,繼續投入到新的研發工作中。
![]()
他麾下的團隊,如今已擴充至三千人,設備國產化率超過70%,甚至已經啟動了更為前沿的3納米工藝項目。
這個選擇本身,就是對整場鬧劇最好的回應:真正的戰場不在法庭之上,而在毫厘之間的技術前沿,那張失效的通緝令,最終成為了中國芯片發展史上一個極具象征意義的注腳。
![]()
結語
它用慘痛的代價證明了,外部的封鎖固然能帶來一時的陣痛,但也可能成為淬煉真正核心競爭力的最佳熔爐。
武器可以被撤回,但它所敲響的警鐘,以及意外點燃的自主之火,將持續燃燒。
#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