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點,在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巴彥高勒蘇木,一束手電光穿透蒼茫的夜色,牧民黃培智來到駱駝棚圈旁,開始準備擠駝奶。
看著棚圈內120峰擠奶母駝,黃培智感慨道:“幾年前誰能想到這些只會馱東西的大家伙,能成為致富的‘金疙瘩’。”
![]()
牧民正在擠駝奶。(受訪對象供圖)
阿拉善盟被譽為“中國駱駝之鄉(xiāng)”,全盟駱駝存欄量達16.8萬峰,占全國存欄量的三分之一。在分布有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的阿拉善盟,駱駝曾是沙漠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
如今,駱駝不僅馱人馱物,還因為從駝絨到駝奶渾身都是寶,延伸出多元產業(yè)鏈。阿拉善盟有擠奶母駝2.5萬余峰、年產出駝奶1萬噸以上,年產駝絨500余噸,為駝乳、駝絨深加工提供了充足原料保障。
黃培智在2018年創(chuàng)辦了駱駝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開始發(fā)展駝產業(yè)。“旗政府幫助牧民馴化擠奶母駝、擴大駱駝養(yǎng)殖規(guī)模。”他說,“合作社最初只有十幾峰擠奶母駝,現(xiàn)在超過了百峰擠奶母駝,1峰駱駝一年擠奶收入就有1萬多元。”
新鮮駝奶在離開牧民家后,還要經過一系列“變身”才能走向市場。在阿拉善右旗神駝乳業(yè)科技有限公司,駝奶被分流到駝奶精深加工、駝奶肽、休閑駝奶產品等不同生產線,生產出鮮駝奶、駝酸奶、駝奶粉、駝奶肽等20余種駝奶產品。
阿拉善右旗神駝乳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王新平說,公司現(xiàn)在每天加工鮮駝奶50噸左右,與周邊170余戶養(yǎng)殖戶建立了穩(wěn)定合作關系,直接帶動3100余名農牧民通過駝奶增收致富。
![]()
阿拉善右旗神駝乳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將駝乳制品裝箱。(受訪對象供圖)
秋天的阿拉善盟,金黃的胡楊林、五彩的沙山湖泊群吸引著五湖四海的游客。許多游客在飽覽自然美景的同時,還將融入當?shù)匚幕氐鸟劷q制品帶回家。漫步在阿拉善左旗的駝絨制品商店,天津游客劉思倩表示“挑花了眼”。“實用的有駝絨大衣、駝絨圍巾,裝飾性的有各種可愛的駝絨擺件,駝絨制品又溫暖又有特色,我買了好多作為伴手禮帶回家。”劉思倩說。
在阿拉善左旗的一家工藝品店內,手工匠人楊詠霖操作雕刻機精心打磨著駝骨原料,經過反復雕琢,一塊駝骨吊墜已初見輪廓。“駝骨雕刻使用的是阿拉善本地駱駝骨,融合了現(xiàn)代風格的設計,還能根據(jù)游客的需求定制。”楊詠霖說,這不僅是一門手藝,也是對阿拉善駱駝文化的傳承,希望游客能帶走一份獨屬于阿拉善的回憶。
從奶駝養(yǎng)殖、飼草種植,到駝產品加工、駝文化旅游,目前阿拉善盟已培育出16家駝產業(yè)龍頭企業(yè),突破了“養(yǎng)駝賣奶”的傳統(tǒng)模式,實現(xiàn)了全鏈條發(fā)展。預計到今年底,阿拉善盟駝產業(yè)全產業(yè)鏈產值將突破30億元。
“‘沙漠之舟’成了‘致富之舟’,我們要進一步平衡好駱駝養(yǎng)殖和荒漠草原保護的關系,推動駝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使這條‘致富之舟’行穩(wěn)致遠。”阿拉善盟農牧局副局長康建軍說。(記者魏婧宇、貝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