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歷史上被殖民的時間長,西班牙管了三百多年,美國又接手了近半個世紀,二戰后獨立了,但美國的影響根深蒂固。冷戰時期,菲律賓基本是美國的跟班,1951年簽了共同防御條約,成了美國的軍事前哨,換來經濟和軍事援助。
到了1960年代,冷戰格局變了,美國有點守勢,中國和蘇聯的關系也緊張,菲律賓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開始不想一頭栽在美國那邊。
![]()
1967年,馬科斯總統提出多極平衡的主張,菲律賓開始跟周邊國家互動,組建東南亞聯盟什么的。1975年,中菲建交,這算是個轉折點。
冷戰結束后,世界多極化,菲律賓的外交就在親美和平衡之間來回切換。1992年,拉莫斯上臺,趕走了美國駐軍,但同時加強跟中國的接觸。阿羅約時期,中菲關系上臺階,簽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經貿合作推進。
阿基諾三世一上來,就調頭親美,在南海挑事,搞黃巖島事件和仲裁案,中菲關系降到冰點。杜特爾特2016年接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想拉回平衡軌道。
![]()
一方面保持美菲同盟,另一方面跟中國接觸,在南海克制點。繼任的小馬科斯又親美了點。可見,菲律賓外交從來不是鐵板一塊,總是在大國間找空間,核心是本國利益最大化。
很多人覺得杜特爾特是為了騙援助才這么干,因為他上臺后首訪非東盟國家就是中國,2016年10月去的,還表示愿意直接談判南海問題。中國對菲的投資增加了,項目有橋梁、鋼鐵、能源。禁毒和反恐上,中國也給了支持,2017年馬拉維戰斗時捐了200多萬美元。
南海油氣開發也談了,菲律賓想省外匯,減少從中東進口石油的依賴。這些看起來像是在撈好處,但不能簡單說成騙援助。
![]()
杜特爾特的算盤是務實的,菲律賓基礎設施落后,自己缺錢缺技術,中國正好有優勢。合作是互利的,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對菲經濟發展是個機會,不是單方面給錢。
誤解的根源在于忽略了杜特爾特的整體策略。他沒完全反美,只是調整了點。美菲同盟本質沒變,從美國那邊拿政治軍事好處,從中國拿經濟好處,兩頭通吃。2016年他批評美國人權問題,暫停南海聯合軍演,但沒廢除防御協定。
2017年特朗普上臺,美菲關系緩和,恢復軍演。2021年拜登時期,進一步升溫,恢復訪問部隊協議,還支持澳英美聯盟,發表聯合聲明。杜特爾特后期在南海強硬了,2020年公開說仲裁案是菲律賓勝利,2021年仁愛礁事件后在東盟峰會上提了,措辭硬。
![]()
海軍采購也加強,從韓國美國印度買巡邏艇、直升機、導彈。島礁建設投錢,中業島北子島建軍營,西月島設哨所。跟日本澳大利亞越南合作,這些都有針對南海的意味。
國內民意調查顯示,60%信任美國,近60%不信任中國,70%支持加強合作和島礁建設。杜特爾特要迎合民族主義,為下屆選舉鋪路,也想借助美國鞏固南海利益。他的支持率高,主要因為民眾更在意經濟發展,不是地緣政治。
南海管控模式沒破,中菲關系提升到戰略合作,但沒犧牲主權。說他是騙援助,就太低估了,這種看法忽略了菲律賓作為小國的生存之道,在中美間平衡,避免一邊倒的風險。
![]()
杜特爾特的政策有其國內根基。他從達沃市長起家,以鐵腕禁毒聞名,上臺后全國推行,引發人權爭議。美國奧巴馬政府批評,取消援助,杜特爾特就懟回去,轉向中國尋求支持。這不是騙,而是現實選擇。美國在人權上施壓,中國沒那么多條件。
禁毒戰爭導致數千人死亡,國際刑事法院調查,但杜特爾特堅持,認為這是國家安全需要。他的外交調整,也受這個影響,想擺脫美國干涉。
親中不是盲目的,2020年后南海強硬,就是回應國內壓力和現實威脅。中國在南海動作大,菲律賓船只被驅離,杜特爾特不能一味軟。
![]()
對比前任,阿基諾三世親美過頭,南海緊張,經濟也沒撈到多少。杜特爾特拉回平衡,經貿額漲了,投資進來了。批評者說這是出賣主權,但數據上看,菲律賓沒丟島礁,仲裁案也沒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