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買家暫緩采購,巴西暫停大豆裝船。中美元首確定韓國釜山會面,中方下單三批美國大豆,總量18萬噸。這一連串的新聞,看似零散,串聯在一起,卻能看出中美博弈的真章。
中國的大豆進口,主要來源是巴西、阿根廷和美國。其中,美國大豆的份額近年來逐漸下降,今年9月起,從去年同期的170萬噸降到了0。最大買家撤離,加上今年北美大豆大豐收,成山的大豆堆在地里,美國豆農們是欲哭無淚。美財長貝森特都公開表示,自己也是豆農,最懂豆農的傷悲。
![]()
隨著中美吉隆坡會談結束,韓國釜山會晤即將開始,美豆滯銷這件事情漸漸有了轉機。 10月28日下午3點,外交部宣布,中美元首將于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會晤,議題涉及中美關系及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這場會晤,成為中國采購美國大豆的重要背景信號。接著路透社10月29日報道,中糧集團購買了三批美國大豆,總量為18萬噸。裝運時間覆蓋12月至1月。這筆采購雖然在總量上不算大,但意義非常明確:為中美元首會晤釋放政策信號,同時為未來可能恢復的中美大豆貿易預留空間。
不過,路透社報道中同時也承認,中糧的這筆訂單量并不大,恢復之前的采購量,不太可能。因此從市場層面看,這18萬噸采購更多是信號大于量級。它表明中方在中美談判中保持主動,愿意展示一定的靈活性。
中國重新購買美豆,巴西大豆這邊卻暫停裝船,是怎么一回事呢?日前,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官網通報了一則消息:巴西大豆溢價太高,中國買家暫緩采購。
巴西新豆報價比芝加哥期貨11月大豆高出每蒲2.8至2.9美元,這里的“每蒲”指的是 每蒲式耳(bushel),是國際大宗農產品特別是谷物和豆類常用的計量單位。1 蒲式耳約等于27.2 公斤大豆。
![]()
之所以漲價,是因為巴西企業方面認為中國短期內難以找到充足替代貨源,對巴西大豆存在需求剛性,因此試圖趁機哄抬價格,甚至有巴西貿易商提出 “要把過去三年的利潤一次性賺回來”。
另外,巴西國內運輸、人工費用,疊加全球航運費用飆升,大豆出口的物流成本顯著上升,這些成本最終轉嫁至終端價格中。同時,燃油價格上漲、司機罷工、港口擁堵等問題,進一步推高了物流成本,成為漲價的直接借口之一。
巴西豆價高于美國大豆的溢價水平,因此中國買家決定暫時“按兵不動”。那么缺口怎么補?在買美豆之前,我們差點動用國儲大豆來應對短期供應壓力。
巴西大豆貴,我們還有阿根廷大豆可以選擇。我方已大量采購阿根廷大豆,主要供應11月裝運。阿根廷大豆有一個0關稅的優勢。9月22日,阿根廷米萊政府出于經濟自救的考慮,宣布取消大豆出口稅,隨后中國買家在48小時內火速下單了130萬噸。每噸比國際價格低 5%,為中國節省了約6500萬美元。
![]()
此外,烏拉圭 2025 年對華大豆出口同比增長 30%,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新季大豆也將在 11 月中旬裝船,中國的大豆進口有豐富的可選項,抗風險能力很強。
中方一直秉承的是別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理念。現在巴西、阿根廷、美國、烏拉圭、俄羅斯都能供貨,讓它們互相有競爭,我方才能在價格和供應上掌握主動權,這才是抗風險的關鍵。
中美元首會晤前,買這 18 萬噸也算是釋放個積極信號,既展示了咱們的靈活性,也為之后的經貿溝通留個好氛圍。但還是那句話,這量不大,就是個信號,主動權還在中方手里,未來怎么選還是看我們的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