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這盤棋正悄然變局?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曾報告:從現在算起,再過十四年,中國經濟總量就將超過美國,穩居世界頭把交椅。報告還點明,韓國也將擠進前十強,印度巴西這些新興玩家向上爬升,而美國德國等老牌經濟體排名下滑。
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每年底都會推出這個叫“世界經濟聯盟表”的年度預測, 他們對190個國家從2023年到2038年的經濟走勢做了細致模擬,核心指標包括增長率、市場規模、人口結構和發展潛力。
報告直言,中國到2037年就能實現彎道超車,經濟規模躍居全球第一。 這不是頭一回了,早幾年他們就預估過類似趨勢,不過這次調整了時間節點,從原先的2028年推到2037年,主要是考慮到疫情后全球復蘇的曲折和貿易摩擦的影響。
![]()
他們結合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最新數據,還參考了各國政府的經濟規劃。舉個例子,中國這些年穩扎穩打,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數字經濟轉型,報告里就把這些因素量化進模型。結果到2038年,全球GDP總量預計翻番,達到221萬億美元。
報告還特別提到韓國。到2038年,韓國將取代意大利,擠進全球前十。韓國靠啥?出口導向的制造業和創新驅動,尤其是半導體和汽車領域,全球份額穩中有升。
這份報告的亮點,不止中國超美一樁。它對全球前十的預判挺接地氣。到2038年,頭把交椅是中國,第二是美國,第三印度,第四日本,第五德國,第六英國,第七法國,第八巴西,第九加拿大,第十韓國。
對比現在,變化不小。美國從第一掉到第二,德國從第四滑到第五,意大利直接出局。
印度和巴西這兩個拉美和南亞代表,靠人口紅利和資源優勢,直沖前八。加拿大穩住第九,韓國從第十二跳到第十。
![]()
拿中國來說,報告預估2038年GDP達48.811萬億美元。中國這些年GDP增速保持在5%左右,遠高于美國的2%多點。關鍵是結構優化:從投資拉動轉向消費和創新驅動,高鐵、5G、電商這些實打實的成績,轉化成經濟體量的積累。印度呢,人口超14億,年輕勞動力充裕,數字服務和制造業雙輪驅動,預計排第三。巴西靠農業和礦產出口,穩扎前八。
韓國躋身前十的邏輯,也值得說說。它現在是第十二,2038年進第十,靠的是技術出口的韌性。韓國GDP增長率預計維持3%以上,半導體全球市占率第一,汽車和造船業也穩。報告還算了全球GDP翻番的貢獻度,亞洲占了大頭,中國一家就拉動近20%。
當然,報告也直面風險。地緣沖突、貿易壁壘、通脹壓力,這些都能擾動路徑。
![]()
俄羅斯總統顧問馬克西姆·奧列什金的觀點,也給報告添了佐證。他在2023年底說,中國已是事實上的世界第一,俄羅斯是歐洲最大經濟體,正追趕日本進全球第四。 2024年,俄羅斯GDP增長超3%,按購買力評價算,排全球第四。這和世界銀行數據吻合:2024年中國PPP GDP第一,美國第二,印度第三,俄羅斯第四,日本第五,德國第六。 奧列什金強調,發展中國家在上升,西方在調整,這和CEBR的判斷一脈相承。
全球經濟這張牌局,正重洗一輪。新興市場上位,老牌經濟體讓位,這趨勢從數據里看得清清楚楚。按名義GDP算,美國現在第一,中國第二;但換成購買力平價,中國早超了,2024年達38萬億美元,美國29萬億。差距還在拉大,印度16萬億緊追,俄羅斯近7萬億穩第四。德國6萬億出頭,日本稍高點。
![]()
美國下滑的癥結,在哪?債務超34萬億,財政赤字年年破紀錄,增長靠刺激,內生動力弱。 德國能源危機后遺癥重,制造業依賴進口,轉型電動車和可再生能源,短期陣痛大。英國脫歐后,金融服務雖強,但整體增速慢,報告預估它守住第六。法國和加拿大,靠服務業和資源,勉強穩位。
說到底,這預測的核心,是對中國道路的肯定。我們從不爭第一第二,只求實實在在往前走。
全球看,中國是穩定器。2024年,外貿超40萬億,穩世界第一。外資流入第一季度近2000億,信心滿滿。
報告預估2037年超美,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