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提著昨日種種千辛萬苦,向明天換一些美滿和幸福。
可是,昨日復昨日,明天又明天,人這輩子又有多少個十年呢?
其實,多數人在這一生當中,也無非是重復著昨日的行程罷了。
于是,無聊、乏味、孤獨、平淡,甚至是迷茫、惆悵、頹廢、痛苦。
其實人這一生,擔子已經夠重了。
選擇及時放下,不是讓自己放棄,而是為了更輕快、更松弛地走向明天。
![]()
放下過往的糾纏
人嘛,總是屬于那種復雜的動物。
比如說,總愛跟過去較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還容易跟自己和別人過不去。
可是,你要知道,昨天的太陽,是曬不干今天的衣裳的。
所以,與其跟過去的是是非非糾纏個沒完沒了,不如及時割斷,放下,遺忘。
如此,反倒能讓自己走得更松弛,活得更自在些。
唐代高僧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
拾得答:“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的確,忍一忍,放一放,不再糾纏,不去搭理,這可不是懦弱,而是智慧。
于是,我們才不會在爛人爛事上浪費生命。
作家三毛說:“歲月極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確實,讓過去的成為過去,不搭理閑人,不插足別人的因果人生。
如此,我們的內心世界,才能騰出地方裝未來。
放下無謂的執著
事實上,一個人若是太執著于某個結果,那么操作就容易變形。
就好像當我們用手去抓沙的時候,但凡自己抓得越緊,那么沙流失的就越快。
蘇軾為官一生坎坷,官場幾度沉浮,但他卻能在絕境中寫下“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和灑脫之感。
在他被貶惠州時,他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后來又流放海南,他也沒放棄什么,反倒積極地辦學教書傳播文化。
他放下了對仕途的執著,放下了對人情冷暖的叩問,而是回歸內心,松弛而活,最終也活出了千古風流。
《道德經》中有言:“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其實,凡事盡可能不強求,不固執,做到順勢而為。
如此,放得下,忘得掉,不執著,一切的一切,才能回歸其中的本質。
而當你不再執著于必須怎樣的時候,反而能在現實當中看見更多的可能。
放下沉重的包袱
任何時候,心里面一旦裝上了太多東西,那自己腳下的步伐自然就走得慢了。
所以,聰明人都會定期清理自己,放下沉重的包袱,才能輕裝上陣。
陶淵明辭官時,毅然決然脫下官服,換上布衣,不關注任何官場消息。
他為了簡單、低欲地活出自己,便主動回歸田園生活。
在《歸去來兮辭》中,他這樣寫道:“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及時放下了官場上的榮華,換來了卻是“采菊東籬下”的自在,這樣的生活狀態反倒讓陶淵明過得更舒服自在。
就連哲學家威廉·詹姆斯也說:“智慧的藝術,在于知道該忽略什么。”
的確,人生在世,有太多的誘惑,有太多的干擾。
讓自己及時放下一些不必要的物欲,放下虛榮的面子,放下過高的期待。
如此,反倒那些感到平靜、自在、安然,因為當你學會了做減法,那自己的生命就開始做加法。
其實說到底,放下不是失去,而是另一種獲得。
放下怨氣,得到平和;放下執念,得到自在;放下包袱,得到輕盈。
于是,在眾生皆苦的世界里,一個人放下得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
余生,天地本寬,歲月本長,可若是我們活得太忙,又舍不得放下,那勢必沒法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