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規,3號倉庫跳出了大眾對餐飲店的“刻板印象”。
![]()
在餐飲界,少有人走的路,風景也許更好。
2025年,當一眾餐飲品牌還在執著于“小店模型”、追求極致坪效與快速復制時,有一個品牌卻選擇了一條看似“逆行”的路——在核心商圈拿下千平空間,把餐廳打造成一座“賽博空間體驗館”。
它就是火遍上海、浙江的網紅餐廳“3號倉庫”。
從旋轉流體狀的進店通道,到光影交織的鏡面穹頂、漂浮島嶼般的卡臺設計,3號倉庫店內每一處細節都在為食客提供了更多新奇的就餐體驗。
這樣極具視覺沖擊力的設計,難道僅僅是為了制造視覺噱頭、博取一時流量嗎?其背后又藏著怎樣的經營邏輯?
溫州起步,火遍浙滬,排隊2小時成常態
2014年,當餐飲業尚未被“網紅經濟”席卷之時,3號倉庫在溫州悄然誕生。它的命名源自真實的物理空間——一座被改造的舊倉庫,這個起點似乎預示了品牌未來對空間價值的獨特理解。
十年間,當同行們紛紛收縮面積、追求極致坪效時,3號倉庫卻逆向而行,堅持將門店面積擴大到千平以上。
![]()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值得玩味的是,這個發軔于溫州的品牌,沒有選擇深耕本土市場,而是將半數門店開進了上海——這個全中國餐飲競爭最激烈的城市。
在豫園、南京西路、陸家嘴這些上海寸土寸金的地段,3號倉庫用巨大的空間體量宣告著它的存在。
某周日中午12點,上海龍之夢購物中心的3號倉庫門店外,等位食客沿著走廊排開,連前臺也被取號的人群圍得水泄不通。紅餐網詢問后得知,該門店暫不開放線上取號,彼時,現場1-2人桌還需排隊49桌,等候時長至少2小時。
![]()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令人意外的是,這樣的排隊熱潮并非3號倉庫某幾家門店的特例,無論開在哪個城市、哪個商圈,門口的等位長龍幾乎成為“標配”。
截至目前,3號倉庫已在上海、杭州、溫州、嘉興等地開出19家門店,所到之處,幾乎開一家火一家。其熱度甚至催生了黃牛業務,在部分社交平臺,某些熱門時段的排隊號碼被明碼標價,上海某個門店晚上7點的就餐號,一度被炒至160元,卻依然有人愿意買單。
網紅餐廳的熱度往往難以持久,3號倉庫為何能跳出這一“魔咒”?
網紅短周期下,靠價值感做到“長紅”
近兩年,餐飲行業“內卷”不斷加劇。在消費人群總量穩定的背景下,即便不斷有品牌退出市場,整體仍呈現出供過于求的態勢。
如何持續吸引顧客,已經成為所有餐飲經營者必須面對的課題。
紅餐網走訪上海龍之夢店時,和幾位正在排隊的食客交談得知,其中大部分人是被3號倉庫的門店風格所吸引。
一對來上海旅游的母女直言,“這家店的裝修很像科幻片里的場景,我們還專門抽半天時間過來拍照打卡。”社交平臺上也有網友調侃,“進店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入座點菜,而是拍照。”
可見,裝修設計是3號倉庫名副其實的流量密碼。餐廳空間開闊,大面積使用鏡面元素,與明亮的燈光相互映襯,再加上錯落布置的多款巨型裝置和滾動著英文字母的燈帶,制造出強烈的未來科技感,隨手一拍就是大片。
這種新穎的視覺設計和如今市面上鋪天蓋地的ins風、市井風、山野風等形成了巨大反差,進而吸引新客前來探店打卡,他們所發布的社交內容,又能持續反哺品牌的線上曝光。
![]()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盡管這是許多網紅餐廳常見的傳播路徑,但得益于3號倉庫的裝修風格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稀缺性,這有效延長了消費者對品牌的新鮮感周期。
如果說視覺是吸引顧客走進來的“鉤子”,那么菜品,才是讓人愿意再次回來的關鍵。
一方面,和其他網紅店類似,3號倉庫在菜品上也有自己的特點,既涵蓋中式料理、西餐、日料等常見品類,也有榴蓮酸菜魚、黑松露鰻魚比薩、鮑魚芙蓉蛋等創意菜式,能滿足大部分消費者的味覺需求。
另一方面,作為一家創意菜品牌,3號倉庫除了在菜品種類上推陳出新,還在形式和體驗上精心設計。比如茶香火焰肋排,這道菜品的食材盛放在一個仿真書本的容器中,表面覆有一張火紙,上桌后點燃,魔法世界般的畫面感撲面而來,表演感和互動感雙雙拉滿。
![]()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而體驗價值最終要靠合理的價格落地。
大眾點評顯示,3號倉庫的人均消費約為150元。這個價位區間在高端餐飲里不算貴,但又略高于大眾餐飲,消費者會覺得,為這樣的環境、創意菜品和出片效果支付這個價格,是“值得”的。
如果定價過低,反而會破壞其營造的“高級感”,讓體驗與價格脫節。
歸根結底,3號倉庫之所以能持續爆火,在于打造出一套立體化的、新鮮的餐飲體驗,讓餐廳能夠持續占領消費者的心智。
結 語
3號倉庫的打造,還打破了餐飲行業的兩個固有認知。
一是高翻臺、高坪效并非盈利的唯一路徑。如今,隨著新一代消費者更加注重體驗價值,餐廳的吸引力來源正變得多元。像3號倉庫這種大面積、具有前衛風格的品牌,反而能提供更稀缺的體驗,靠差異化形成自己的壁壘。
二是“網紅”不等于“短命”。流量只是品牌起步的契機,能否實現從“網紅”到“長紅”的跨越,僅靠高顏值裝修遠遠不夠,還要在菜品、定價以及運營等底層能力上扎實投入,真正把流量轉化為“留量”。
成功的品牌背后并沒有高深的秘密,3號倉庫的這套經營邏輯,同樣適用在所有餐飲店身上。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盧子言;編輯:笛子;本文封面圖來源:紅餐網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