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圈”從來都是娛樂圈的傳奇存在。
這里藏著一群有背景、有實力的大佬,個個家族不簡單。
那么,“京圈”中的這6位大哥,你知道都是誰嗎?
陳凱歌能成“第五代導演領軍者”,真不是憑空開掛。
他爹陳懷皚是北京電影制片廠的“老炮兒導演”,《楊門女將》《鐵弓緣》這兩部拿過百花獎的經典戲曲片,全是老爺子的手筆。
![]()
更牛的是《霸王別姬》的藝術指導就是陳懷皚,難怪影片里的東方美學韻味藏都藏不住。
往上數一輩更厲害,陳凱歌的爺爺陳宗岳是河北的教育名流,早年創辦學校培育人才,妥妥的“文化世家”底色。
有這兩層buff加持,陳凱歌拍《妖貓傳》時敢砸錢還原盛唐氣象,拍《長津湖》能調動頂尖資源,這底氣可不是普通導演能比的。
鄭曉龍被叫作“中國電視劇教父”,背后站著一位傳奇老爹——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鄭希文少將。
![]()
在軍區大院長大的他,打小見的就是“大人物”,這眼界可不是后天能補的。
當年馮小剛還沒成氣候,得靠鄭曉龍牽線才進了京圈核心。
鄭曉龍選演員有多神?
拍《甄嬛傳》挑孫儷,沒試戲就拍板,說“這姑娘眼里有戲”,結果成就了現象級經典。
![]()
拍《渴望》時更敢賭,讓當時還是新人的趙寶剛無償執導30集,直接捧出個名導。
這魄力,一半是天賦,一半是家世給的底氣。
英達的家族譜簡直是本“中國近現代文化名人錄”。
往上數五代全是精英,到他這代更狠,兄弟仨英達、英壯、英寧全扎進演藝圈,個個都有代表作。
![]()
他的太爺爺英斂之是天津《大公報》創始人,奶奶是才女呂碧城,這文化基因簡直刻進DNA里。
拍《我愛我家》時,英達能把文興宇、宋丹丹這些戲骨湊到一起,靠的不光是人脈,更是家族積累的聲望。
后來主持文化訪談節目,他跟季羨林、啟功這些大師聊得游刃有余,網友調侃“這哪是訪談,分明是家族故交茶話會”。
王朔被尊為“京圈靈魂人物”,出身軍委訓練總監部大院,雖說父親只是普通教員,但大院里的氛圍早把他煉就得與眾不同。
![]()
他媽媽是參加過朝鮮戰爭的軍醫,姥姥更是獨自闖日本的女強人,這硬朗性格全遺傳給了他。
當年《渴望》《編輯部的故事》兩劇本一出,直接轟動全國,也讓他奠定了京圈“老大哥”地位。
葛優、張國立這些大腕早年都受他提攜,連王子文跟經紀公司鬧糾紛,都是他出面擺平的。
雖然馬未都調侃他是“大院末端”,但誰都得承認,京圈沒了王朔,得少一半故事。
![]()
海巖的背景藏得最深,奶奶是紅色女特工,老爹是文化部任職的作家,標準的“根正苗紅+書香世家”。
年輕時當兵的經歷,給了他寫《便衣警察》的靈感,這劇本一翻拍,直接開啟了他的編劇生涯。
他跟莫言、史鐵生一起算是京圈初期創始人,當年趙寶剛拍《便衣警察》當副導演,還得靠他的劇本打底。
最神的是他的“造星能力”,拍他的戲必出紅人,但他后來突然退出娛樂圈,至今還是圈內的謎。
![]()
馬未都不僅是收藏界大佬,更是京圈隱形“話事人”之一。
他爹馬丹林是空軍政治部文化部部長,妥妥的軍隊高級文職干部。
在空軍大院長大的他,見多了稀世珍品,這才培養出一雙辨真偽的“火眼金睛”。
他創辦的觀復博物館,里面隨便一件藏品都價值連城。
![]()
京圈聚會只要他在,沒人敢亂聊收藏。
這地位,比單純的富豪可金貴多了!
京圈的“大哥們”看似靠家世,實則個個憑實力說話。
陳凱歌的鏡頭語言、王朔的文字鋒芒、鄭曉龍的選角眼光,都是真本事。
![]()
他們的家族是敲門磚,但能紅幾十年,靠的還是自己的修行。
這大概就是京圈最真實的模樣:背景給你鋪路,本事決定能走多遠。
![]()
對此,您怎么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