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這些年移民政策一松,印度人就跟開了閘似的涌進來,本來是想補勞動力缺口,結果現在看,政治圈子都快變味了。2023年那會兒,加拿大永久居民新添了40多萬,印度人就占了近三成,留學簽證104萬張里印度學生拿走42萬,臨時簽證更夸張,432萬張中印度獨占128萬。
一年下來,近200萬印度人進門,這數字擱誰身上都得掂量掂量。白人為主的國家,人口老化嚴重,本土出生率低迷,靠移民續命沒錯,可印度這波來得太猛,社區變了樣,選票也跟著動起來。2025年4月大選,印度裔議員直接沖到22人,占國會總席位6%,三大政黨里都滲透了進去。
外交上,2023年尼賈爾遇刺案鬧得印加關系直線下滑,互相趕外交官,簽證一收緊,現在緩和了點,可根子上的移民壓力還在。西方其他國家也開始警鈴大作,美國英國看加拿大這事兒,覺得自家也得趕緊剎車。
印度人抱團能力強,經濟上鉆營,政治上拉票,文化上站穩腳跟,這不光是人數問題,是整個社會結構在悄然挪位。白人基底的國家,等老一輩走完,新一代印度裔長大,這天下還真可能換主人。
![]()
加拿大從上世紀90年代就推寬松移民政策,主要是人口老齡化鬧的,勞動力短缺,養老體系扛不住。企業主們嚷嚷著要人手,政府一看印度那邊年輕人多,英語基礎好,就敞開大門。
結果呢,印度人來得快,扎根也穩。2023年數據擺在那,永久居民40.5萬,印度貢獻13.9萬,占了三分之一強。留學簽證104萬,印度學生42萬,臨時簽證432萬,印度128萬,總和近200萬。
這不是小打小鬧,加拿大總人口才4000萬出頭,這波印度人一涌,溫哥華素里市、布蘭普頓這些地方,旁遮普語超市、寺廟到處是,社區氛圍直接南亞化。
經濟上,印度移民先從底層干起,快餐店、建筑工地、IT碼農,啥活兒都接。加拿大失業率2025年躥到7%以上,本地白人工人抱怨崗位被搶,尤其是服務行業,快餐業幾乎印度人壟斷。
印度人經商腦子活,開了不少小生意,香料店、移民中介,鏈條拉得長。數據上看,印度裔人口從2011年的100萬,2025年飆到近500萬,增長50倍,這速度擱全球都罕見。加拿大政府當初樂見其成,覺得補了人口負債,可現在看,這不光是填坑,是直接換地基。
![]()
其他西方國家也差不多,美國H-1B簽證印度人拿大頭,硅谷印度裔工程師一大堆,英國倫敦東區印度社區影響力越來越大。可加拿大最典型,因為面積大人口少,移民占比高。
2024年第一季度,新移民12萬,印度還占30%,這節奏讓統計局都傻眼。政策上,加拿大2025年移民水平計劃調整了,永久居民目標降到39.5萬,臨時居民限流,畢業工簽收緊,低薪崗位配額砍。
可印度人沒停,申請照樣多,拒簽率升20%,但WTO上印度代表直接懟,說這是針對性歧視。加拿大想關門,印度那邊媒體社交平臺一炒,鼓勵人更勇敢去,這事兒鬧得兩邊都下不來臺。
說白了,加拿大當初招印度人是看中廉價勞動力,現在發現這幫人不是來打工的,是來站隊建勢力的。社區組織起來快,宗教網絡拉選票,商人團體捐款,選舉一到就成主力。
白人選民老齡化,投票熱情低,印度裔年輕,抱團投票率高,這差距拉開,政治天平就歪了。西方國家后悔的點就在這兒,本想用移民充電,結果系統被重裝了。
![]()
2025年4月28日加拿大聯邦大選,結果一出,印度裔議員22人當選,創歷史新高,總席位343中占6%。這不是巧合,印度裔候選人65人參選,三大政黨都沾光。
自由黨保守黨內印度裔占比7%,新民主黨更狠,直接有印度裔領袖。布蘭普頓市五席全印度裔拿下,素里市議會印度裔聲音最大。印度媒體《經濟時報》直呼加拿大變天,南亞裔政治領導層前所未有轉變。
為啥印度裔這么能鉆?根子在社區動員。印度人來加拿大不散,抱團取暖,錫克教、印度教網絡密。2023年市政選舉,素里印度裔候選人就推交通預算,聯邦層面更上層樓。白人政黨靠傳統渠道,印度裔玩新興玩法,門檻低門檻高都行。
這影響深遠,議會提案上,移民配額、貿易談判,印度裔議員一發言,就得顧及對印關系。2025年5月卡尼新內閣,三位印度裔入閣,賓頓地區十名印度裔議員,歷史最多。
馬克·卡尼上臺后,承諾在2027年永久居民控在人口1%以下,臨時工人學生降到5%,但印度裔已站穩,政策調整也得繞著他們走。加拿大政治光譜變了,本來白人主導,現在新興群體補位,議題控制力從住房到外交,都得聽印度裔的。
美國英國也警醒,2025年美國移民辯論中,印度H-1B簽證成焦點,國會聽證會直指印度裔游說團影響太大。英國脫歐后移民收緊,印度社區抗議不斷,倫敦市長選舉印度裔票倉關鍵。
西方國家白人基底在動搖,印度人不是被動參與,是主動變主人翁。加拿大這例子,告訴大家,移民不是勞動力充電器,是潛在系統重裝包。等白人老去,印度裔一代長大,這權力交接就順理成章了。
![]()
2023年6月18日,加拿大錫克教領袖哈迪普·辛格·尼賈爾在素里市錫克教寺廟停車場遭槍殺,加拿大騎警調查后,指印度情報人員涉案。9月18日,特魯多在議會公開點名,印度外交部否認,說加方荒謬沒依據。
兩國火藥味濃,互相驅逐外交官,加拿大趕走印度情報負責人,印度停發加方簽證,高層互訪全暫停。2024年10月,爭端升級,又互逐六名外交官,RCMP專員在渥太華總部公布證據,印度針鋒相對。
這案子不簡單,尼賈爾是加拿大公民,管管道公司,還推錫克教獨立,印度視他為分裂分子。加拿大錫克社區抗議大,游行拉橫幅,印度媒體反擊,說加拿大庇護恐怖分子。
雙邊貿易談判停,WTO上印度抗議加拿大簽證政策歧視。2024年7月,加拿大拒簽5853人,印度學生工人游客最慘,畢業工簽砍,低薪配額緊。印度政界社交平臺齊發聲,懟加拿大種族牌。
轉機在2025年,6月18日卡尼和莫迪會晤,同意互派高級專員,恢復常規外交。尼賈爾案周年,抗議者擔憂,但兩國情報共享協議重啟,貿易論壇握手合影。印加關系從冰點回暖,但風險在,錫克社區不買賬,加拿大公眾移民不滿高。
這摩擦暴露西方移民政策的軟肋,加拿大指印度干涉內政,印度說加拿大縱容分裂。軍事上沒直接沖突,但情報戰暗流涌,印度否認一切,加拿大證據鏈不全。西方其他國家看熱鬧,美國英國也卷入類似,英國錫克獨立游說,印度施壓。
2025加拿大移民計劃大改,永久居民39.5萬,臨時居民限流,留學生許可兩年上限,研究生工簽停發。IRCC部門計劃透信號頭,去年留學生數量限,畢業工簽改革,多個項目暫停。
印度申請暴跌七成,但非洲國家異軍突起,印度穩居留學生來源第一。自由黨承諾控人口占比,卡尼政府內閣大換血,面臨經濟住房雙壓。
美國跟進,2025年H-1B抽簽印度中簽率高,但國會推法案限簽,硅谷印度裔抗議。英國點系統移民收緊,印度社區游說減弱。西方后悔點在,引進印度人解決人口老化,卻忽略文化政治碰撞。加拿大永居申請負增長,華人印度人都少,但根子沒拔,印度裔已內化。
![]()
長遠看,白人國家基底松動,印度裔生育率高,社區自給,未來議會印度聲音更大。西方想關門晚了,印度人已占股份,連本帶利。政策調整是剎車,但車已上坡,停不下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