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仗從2022年2月24日打響,到現在2025年10月27日,已經整整三年多,邊境線上炮火沒停過,全球經濟卻被攪得一鍋粥。俄羅斯軍隊當初想速戰速決,結果拖成消耗戰,烏克蘭靠西方援助死扛,歐洲能源鏈子斷了,美國軍火和天然氣賣得飛起,中國和印度撿了不少便宜貨。
![]()
表面上看,誰也沒撈著大便宜,但細扒扒賬本,就能看出門道。有些國家被拖進泥潭,日子越過越緊巴;有些國家隔岸觀火,順手撈油水。
先說挨打的仨:烏克蘭、俄羅斯、德國。這仨可不是隨便挑的,前倆是戰場主角,后一個是歐洲老大,被波及得最狠。烏克蘭這幾年,經濟像坐過山車,先崩盤后勉強喘氣。2022年,俄羅斯入侵后,基輔周邊工廠停工,東部礦區和港口全癱,國內生產總值直接腰斬29%,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農業出口掉六成,黑海航道封了,糧食船出不去,全球糧價都跟著漲。
2023年,好歹反彈5.3%,靠西方砸錢修路建橋,歐盟和美國援助超2000億歐元,勉強穩住。2024年又爬了3.7%,但基礎設施損損總額已經1500億美元,哈爾科夫和馬里烏波爾這些城市,發電廠炸了七八成,冬天全國拉閘限電,居民用蠟燭過日子。
到了2025年,基金組織預測增長就2%,通脹12.6%,失業率高得嚇人,1400萬人流離失所,波蘭和德國收了上百萬難民。烏克蘭以前是歐洲糧倉,現在田里埋雷,農民不敢下地,出口量還不到戰前的三分之一。這仗打下去,重建得花幾代人的工夫,年輕人全跑國外打工,人口老齡化加速,經濟底子爛透了。
俄羅斯呢,自個兒挑事兒,結果把自己也坑進去。2022年,西方一波制裁,歐盟凍結央行3000億歐元資產,美國禁高科技出口,國內生產總值縮水2.1%。能源賣不出去歐洲,轉手亞洲,價格打折,天然氣收入掉三成。2023年,靠軍工拉動反彈3.6%,坦克飛機加班加點造,但通脹躥到8%,盧布匯率晃蕩,超市進口貨短缺,老百姓排隊買土豆。
![]()
2024年增長4%,但主要是國防開支堆起來的,軍費占GDP 8%,預算赤字1.9%。現在2025年,路透社說增長不到1%,新制裁又來,油氣出口再遭堵,克里姆林宮的現金儲備縮水,外匯管制越來越嚴。戰場上,裝備丟了8000多輛,士兵傷亡估算50萬,招兵難,后勤跟不上,瓦格納這種雇傭軍都內訌。
國際上,朋友圈小了,北約東擴,芬蘭瑞典都進去了,俄羅斯邊境線拉長,安全環境更糟。經濟上,表面硬扛,實際內傷重,投資停滯,勞動力短缺,年輕人不想當兵,街頭物價漲20%,普通人日子苦哈哈。這仗本想吞地盤,結果吞了制裁,賠本賺吆喝。
德國這倒霉蛋,離戰場遠,卻被能源卡脖子。2022年9月北溪管道爆了,俄羅斯停供天然氣,占德國需求的40%沒了,化工和鋼鐵廠直接減產,巴斯夫這種巨頭開工率掉一半。2023年,歐元區整體收縮,德國拖后腿,失業率升到6%,電價翻三倍,家庭取暖費多80%。大眾汽車供應鏈斷,俄羅斯市場從15%縮到2%,出口掉15%。
![]()
2024年,好轉點,但歐洲央行數據說增長才0.9%,德國作為老大,化工產值降15%,風電裝機雖增20%,但煤電臨時重啟,碳排放反彈。2025年,零增長,通脹高,柏林街頭抗議不斷,政府一邊援烏掏腰包,一邊補貼能源,左右為難。歐盟內部還吵,匈牙利不配合,法國有主意,德國夾中間,頭大。以前靠廉價俄氣稱霸工業,現在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成本高,競爭力弱。這能源危機不光是錢的事兒,還拖慢了綠色轉型,德國經濟引擎熄火,歐洲整體拉胯。
轉到沾光的仨:美國、中國、印度。這仨沒直接挨炸,卻從亂局中鉆空子。美國這手玩得溜,戰略上賺翻。2022到2025年,軍援烏克蘭超1300億美元,愛國者導彈、海馬斯火箭、F-16戰機全上,洛克希德馬丁訂單翻番,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說對歐軍售漲50%。
北約壯大了,芬蘭2023年4月加入,瑞典2024年3月跟上,美國東歐多部署5000兵,話語權穩。能源上,液化天然氣出口到歐洲增40%,2024年創紀錄,得克薩斯港每天多10艘油輪,歐洲依賴度20%,俄羅斯氣管子斷了,美國卡位。國內通脹油價高點,但比起地緣收獲,小菜一碟。新制裁2025年10月又推,油氣銀行全堵,俄羅斯賣油難,美國市場份額更大。話說回來,美國離得遠,沒流血,沒炸彈,援助換來聯盟鐵板一塊,這買賣值。
![]()
中國這低調玩家,沒站隊,但實打實拿好處。中俄貿易2023年破2400億美元,2024年2448億,主要能源進口,俄羅斯打折供油氣,中國煉廠如大連石化日增10萬噸,能源安全穩了。2025年上半年貿易降9%到1065億,但整體基數大,非洲拉美投資加速,吉布提港擴建快了。歐洲出口2024年增10%,德國對華投資升4.3%。
外交上,喊和平,2023年拉俄烏談伊斯坦布爾,雖沒成,但形象分加。風險有,跟俄走近,西方貿易吃虧點,但經濟緩沖厚,軍工民用貨賣俄,穩賺不賠。中國這波,悶聲發大財,全球供應鏈重塑,它占先機。
![]()
印度更會鉆營,左右逢源。2022年俄油進口翻番,2024年總值671億美元,占需求35%,2025年36%,折扣14%,每年省5到17億刀,信實工業主導,賈姆納格爾廠前七月進口1830萬噸。煉油后出口歐盟漲15%,2025年外資421億。
莫迪政府買俄武器,還跟美搞軍演,不得罪兩邊。自貿協定談得火熱,經濟增速沒慢。俄羅斯市場丟了歐洲,轉印度,印度撿便宜油,全球油價穩住,它成本低,競爭力強。這仗跟印度沒直接干系,反而地位亮眼,會算賬。
![]()
現在說最終勝利者,美國可能性最大。為啥?它沒挨炸,沒流血,援助烏克蘭換北約擴張,俄羅斯衰落,黑海到波羅的海邊界東移1300公里,能源市場控歐洲,液化天然氣鎖死依賴。戰略上,按住俄,歐洲抱大腿,中國印度雖賺經濟,美國影響力深遠。
俄羅斯2025年預算赤字3%,軍費8%,推進頓涅茨克5公里,但烏克蘭新征兵法降到25歲,西方每月50億援。全球供應鏈重構,糧食價波動,非洲饑荒加劇,但美國主導聯盟,資源卡位,長遠贏面大。中國貿易穩,印度外交活絡,但戰略火候差。美國這布局,值了。
![]()
當然,這仗沒人真贏。烏克蘭傷太深,領土丟18%,重建萬億刀;俄羅斯孤立,經濟內卷;德國歐洲緩不過勁,全球亂套,美國也跑不掉。2025年10月27日,俄無人機襲基輔,烏防空攔70架,但碎片砸樓,15人死。停火遙遙無期,結局還得看。但從賬本看,美國這手牌,高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