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一暖和,不少朋友就開始饞涼皮、冰奶茶,可吃完總覺得肚子脹脹的,甚至還會反酸 —— 其實這都是脾胃在 “鬧小脾氣” 呢!咱們常說 “人是鐵飯是鋼”,可要是脾胃不好,吃再香的飯也吸收不了營養,時間長了不僅沒力氣,臉色還會發黃,整個人看著沒精神。
脾胃就像家里的 “后勤管家”,咱們吃進去的每一口飯、喝的每一口水,都得靠它慢慢消化、分解,再把蛋白質、維生素這些營養送到臉蛋、手腳,把沒用的東西排出去。要是管家 “累垮了”,營養送不到臉上,氣色自然差;送不到手腳,冬天就容易手腳冰涼,所以調脾胃真的不是小事。
![]()
說到調脾胃,中醫專家張伯禮院士特別有經驗,他常跟大家說:“調脾胃不用找復雜的方子,把日常小習慣改對了,比啥都管用。” 他還專門推薦了 5 個簡單習慣,堅持下來脾胃會越來越舒服,氣色也會慢慢透出紅潤,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個習慣:早上喝碗溫粥,別貪涼
早上剛睡醒時,脾胃還沒 “完全清醒”,就像剛起床的人沒力氣一樣,這時候吃太涼、太硬的東西,很容易讓它 “累著”。張伯禮院士建議,早上可以煮一碗溫粥,比如小米粥、南瓜粥,溫和又好消化。做法也簡單:抓一把小米放進鍋里,加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 20 分鐘,喜歡甜的可以切小塊南瓜放進去,不用加太多糖 —— 糖多了反而會給脾胃添負擔。千萬別早上喝冰豆漿、吃涼包子,不然脾胃會 “不開心” 哦!
![]()
第二個習慣:吃飯別著急,每口嚼夠 20 下
當下,諸多職場人士工作繁忙,用餐時往往風卷殘云,不過片刻便草草結束一餐。然而,個中隱憂,又有幾人知曉?食物沒嚼碎,脾胃就得 “加班” 去磨碎它,時間長了很容易脹肚子、沒胃口。張伯禮院士提醒:“每口飯至少嚼 20 下,把飯嚼成泥狀再咽。” 哪怕吃外賣,也別催自己,慢慢吃 —— 嚼得越碎,脾胃消化起來越輕松,營養也能吸收得更好,時間長了胃口會越來越好。
第三個習慣:兩餐之間加份 “健脾小零食”,拒絕甜膩
上午 10 點、下午 3 點左右,要是餓了別吃蛋糕、薯片這些甜膩零食,可以選蒸山藥、烤紅棗這種能幫脾胃的小食。蒸山藥很簡單:把山藥洗干凈(怕麻煩可以削皮),切成段放進蒸鍋,水開后蒸 15 分鐘,軟了就能吃,口感粉糯還不膩;烤紅棗更方便:選幾顆新疆灰棗,洗干凈后放進烤箱,180 度烤 5 分鐘,外皮有點脆,里面甜甜的,一次別吃多,3-5 顆就行,吃多了容易上火。
![]()
第四個習慣:晚上 7 點前吃晚飯,遠離重口味
很多人晚上喜歡吃燒烤、火鍋,或者熬夜時吃泡面,可晚上脾胃需要 “休息”,這些油多、辣、咸的食物,會讓它 “熬夜加班”,不僅消化慢,還會影響睡覺。張伯禮院士建議:“晚上 7 點前吃完晚飯,盡量清淡點。” 比如清炒西蘭花、清蒸魚,或者雜糧飯配豆腐 —— 西蘭花切小,開水焯 1 分鐘,加少許鹽和香油拌拌;豆腐切小塊,和青菜一起煮湯,簡單又舒服,吃完不會脹肚子,睡覺也能更踏實。
第五個習慣:睡前揉 5 分鐘肚子,順時針揉
晚上睡前花 5 分鐘揉肚子,能幫脾胃 “放松”,就像給它做按摩一樣。做法特別簡單:平躺在床上,雙手搓熱(手涼的話多搓幾下),然后放在肚臍周圍,順時針慢慢揉,力度別太大,就像摸小貓一樣輕,每次揉 5 分鐘就行。此舉可促進腸胃蠕動,加速日間未消化食物的排出,令脾胃得以舒緩。次日晨起,腹內不再脹滿。若持之以恒,睡眠質量亦能得以改善。
![]()
其實這 5 個習慣都特別簡單,不用花太多時間,也不用買貴的補品,關鍵就在 “堅持”。比如今天開始,早上先喝一碗溫粥;明天吃飯時多嚼幾下;下周再試著睡前揉肚子 —— 不用一下子都做到,慢慢加進來。過一兩個月你會發現,以前吃完腹脹、沒胃口的情況少了,早上起來有精神了,臉蛋也慢慢透出淡淡的紅潤,穿衣服都顯得有氣色了。
畢竟脾胃舒服了,營養才能送到身體各個地方,身體自然會舒暢,氣色也會越來越好 —— 調脾胃不是一天的事,只要把這些小習慣堅持下去,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有活力,整個人都透著健康的好氣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