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傅作義,不少人第一反應就是,他可是國軍將領里少有的“猛將”。
傅作義在巔峰時期,那實力杠杠的,把好多中央軍出身的嫡系都比下去了,成功躋身解放戰爭時期國軍四大“剿總司令官”之列。在擔任華北剿總司令官那段時間,他指揮過華北的60萬國軍精銳,是解放戰爭后期國軍高層里為數不多掌握實權的人物之一。
不過呢,華北這60萬國軍雖說名義上歸傅作義指揮,可實際上真正聽他號令,或者能算得上他嫡系的,也就20萬人左右,這到底是咋回事呢?
![]()
先來說說中央軍系統這邊。解放戰爭那會兒,在華北國軍的作戰序列里,傅作義原本只是個戰區長官,也就是張垣綏靖公署主任,他和保定綏靖公署主任孫連仲,名義上歸北平行營主任李宗仁管。但大家都知道,老蔣對桂系這個老對手可不放心,所以很多時候都是他直接指揮這兩個綏靖公署。
到了1947年底,孫連仲在華北打仗老是吃敗仗,連石家莊這么重要的地方都丟了,老蔣一氣之下就把孫連仲給撤了,還對華北戰區做了調整。
他任命傅作義當華北剿總司令官,還對華北的國軍進行了整編。可原先華北地區歸孫連仲指揮的中央軍,還有總部直屬的那些部隊(有的是去東北增援的,有的是從東北撤回來的),雖說名義上歸傅作義管,可這些部隊的軍事主官只聽老蔣的。
這部分中央軍的總兵力可不少,達到了40萬呢。
都有哪些部隊呢?
有胡宗南系統的李文(黃埔一期畢業)的第4兵團,這個兵團下面有2個軍,就是16軍和94軍,一共6個師。其中16軍是胡宗南的老部隊,94軍(軍長鄭挺鋒)是陳誠土木系的嫡系,也是老牌的13個美械軍之一,戰斗力挺強的。
![]()
石覺的第9兵團,是湯恩伯系統的,下面有第13軍(5個師)和一個被打殘的31軍。13軍是湯恩伯的起家部隊,兵團司令官石覺還有個綽號叫小湯恩伯,在東北都敢跟杜聿明叫板。當年東野入關打密云,暴露戰斗意圖就是打的這個軍,在華北中央軍序列里,這軍可是頭號主力。
在天津和塘沽那塊兒,還有黃埔一期畢業的侯鏡如的第17兵團。這個兵團剛成立的時候下面有62、86和92軍,其中62和92是半美械部隊,62軍是粵軍投靠過來的,是余漢謀的嫡系部隊,92軍是侯鏡如的起家部隊,86軍是新成立的部隊。這個兵團在遼沈戰役的時候當過東進兵團,去支援東北,結果被我軍擋在了塔山防線。
除了這3個兵團,在北平和天津地區還有華北剿總直屬的幾個汽車團,還有炮兵、輜重、通訊兵部隊,這些部隊也都屬于中央軍系統。
這些部隊加起來,一共是3個主力兵團加上直屬部隊,大概40萬人,占了華北剿總的三分之二。
再來說說傅作義真正能指揮的部隊。前面說過,傅作義之前當過張垣綏靖公署主任,在任期間他徹底脫離了晉綏軍系統,組建了自己的“綏軍”系統。到傅作義當華北剿總的時候,他的部隊可不止一個35軍了。
在華北剿總序列里,傅作義綏軍出身的部隊,除了孫蘭峰的11兵團,下面有1個105軍和3個騎兵旅,剩下的部隊都沒編進兵團,而是以軍為單位,直接歸傅作義指揮。
這些軍分別是:第35、101和104軍。
![]()
也就是說,傅作義真正能指揮的部隊其實就4個軍,還有在北平新成立的三個新兵師(310 - 312師),再加上直屬部隊,總共也就20萬出頭。這20萬綏軍部隊就是傅作義的嫡系和起家部隊。
在這些部隊里,老牌的35軍和101軍戰斗力最強。35軍是傅作義的王牌起家部隊,號稱國軍10大王牌軍之一,全軍都能摩托化行軍(有400輛汽車),好幾次和我軍作戰都搞突襲。
當年大同集寧戰役,就是這軍偷襲了我張家口腹地。101軍是從35軍分出來的,作為兄弟軍,戰斗力比35軍差半個檔次,大概相當于國軍嫡系里的半美械軍水平。至于104和105軍,那就是標準的雜牌軍了。
![]()
所以啊,別看傅作義號稱指揮著60萬大軍的華北剿總,可他真正的嫡系部隊也就4個軍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