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這次亞洲行搞得挺熱鬧,從馬來西亞到日本再到韓國,表面上看是拉投資談貿易,實際里頭藏著不少貓膩,尤其是到了韓國那站,跟李在明一碰頭,就整出個大新聞。
特朗普10月26日先落地吉隆坡,跟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聊了聊邊境安全和貿易,簽了些初步協議,重點是美國天然氣和半導體出口那邊。沒鬧出多大動靜,就轉戰東京,10月27日跟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見面,兩人談稀土合作和能源進口,日本想從俄羅斯搞原油,美國那邊沒給準話,就簽了個初步框架,更多是場面話。特朗普這趟亞洲游,本意是給美國拉訂單,穩住國內經濟,順便在印太地區刷存在感。
重頭戲在韓國,特朗普飛10月29日在慶州跟李在明開峰會。這倆人見面背景是亞太經合組織論壇,李在明急需外交成績穩住國內,李在明上臺后經濟壓力大,失業率高企,還得應對北韓導彈威脅。
特朗普剛上任沒多久,就想盡快兌現競選承諾,搞貿易壁壘的同時從盟友那兒榨點油水。兩人談的貿易協議是焦點,韓國承諾砸3500億美元買美國貨和服務,包括能源、半導體和軍工產品,美國則把對韓出口關稅從25%降到15%。這筆買賣對美國來說是實打實的訂單,對韓國是關稅優惠,但李在明沒那么容易松口。
談判過程李在明玩得溜,他知道特朗普性子急,行程緊,就在貿易條款上卡殼,評估來評估去,不急著簽。特朗普團隊想速戰速決,李在明就把核動力潛艇技術甩出來當籌碼。韓國軍方惦記這技術好幾年了,以前幾屆政府求美國都沒門,這次李在明捆綁談判,用貿易訂單換技術許可。
特朗普起初不答應,這種敏感東西涉及核擴散風險,但架不住時間緊,李在明咬住不放,最終特朗普點頭了。10月29日,美韓聯合聲明出來,確認貿易細節,還明確美國批準韓國開發核動力潛艇。
![]()
特朗普這人愛在社交媒體上秀,10月30日一大早,他就發長文吹噓這事兒,說韓國要建核潛艇在美國干,還得用美國技術,夸這是對美國船廠的大投資。帖子一出,全球媒體炸鍋,因為核動力潛艇不是鬧著玩的,全球就幾國掌握,韓國有了這玩意兒,海軍能遠洋巡航,盯北韓和中國船只時間更長。
印太地區本來就敏感,半島問題糾纏幾十年,這下軍事平衡又要變。韓國海軍升級后,在南海或東海的活動空間大增,對中國海軍是個潛在威脅。
中國那邊反應快,外交部10月30日就表態,希望美國遵守核不擴散承諾,別破壞地區穩定。中美在釜山見面,就在同一天,談禁毒和稀土關稅,特朗普把對華關稅降了點,換中國管制芬太尼出口,但核潛艇事兒沒提。
日本那邊對比鮮明,高市早苗接待特朗普規格高,簽了稀土和貿易協議,但沒拿到實惠,俄羅斯原油進口美國沒松口,日本外務省文件說成果有限。馬來西亞更直接,特朗普走后沒幾天,就跟中國簽貿易升級協議,深化基礎設施和數字合作,東盟國家這幾年在中米間走鋼絲,哪邊給的好處多就靠哪邊。美國國防部長緊跟著訪亞,推盟友合作,但除了韓國,其他國家熱情不高,大家都在算自家賬。
![]()
李在明這手玩得精,他沒一味討好美國,也沒空談友誼,就盯著利益換。韓國國防部10月29日發布會說,海軍規劃更新,這技術對國防現代化關鍵。李在明政治地位穩了,國內軍方和保守派支持率升。但長遠看,這事兒風險大,半島緊張加劇,北韓可能反彈,中國海軍活動增加,各方博弈更復雜。
![]()
特朗普亞洲行暴露了大國間赤裸裸的交易,馬來西亞低調,日本空歡喜,韓國實惠多。李在明利用特朗普急性子,換來核潛艇綠燈,這對美國是訂單,對韓國是軍力躍升。但對中國,這消息確實不利,印太戰略重組,中國得應對新變數。美國國防部后續訪亞,韓國啟動潛艇項目,東盟平衡策略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