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場魔幻商戲正在演:安世半導體源自荷蘭飛利浦,法律根在荷蘭,2019到2020年被聞泰科技340億收歸旗下。
![]()
今年九到十月,荷蘭政府跟著美國步調發難,拿 “國家安全” 說事兒,搬出1952年的老《商品供應法》托管聞泰股份,停張學政職務,轉走投票權。
本以為奪了總部就控了全局,轉頭才發現核心產能全在中國,寶座早空了。
![]()
核心在中國,誰也拿不走
安世半導體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其荷蘭的法律身份上,雖然它的總部名義上設在荷蘭,但這更像是一個外部的標簽,實際的運作和核心價值則完全依賴于中國。
荷蘭總部的法律身份和技術管理只是表象,真正的核心技術和生產能力已經深深嵌入到中國的產業鏈中,安世的歐洲工廠主要負責前端的晶圓制造,看起來很重要,但這只是生產流程中的一部分。
![]()
一個芯片是否能夠順利交到客戶手中,關鍵在于后續的封裝、測試和最終交付,而這些環節都主要在中國完成,安世約80%的核心產能,事實上都依賴中國工廠的支持。
要是沒有中國的生產基地,安世的產品只能卡在原材料階段,變不成最終的成品,不光這個,安世在研發上的投入和創新能力,也沾了中方母公司聞泰科技的光,靠他們支持著。
![]()
自打聞泰科技把安世全資買下來后,公司在研發上花的錢漲了 150% 還多,而且就短短幾年時間,安世又多了快一千項全球專利。
安世的技術和產品更新換代,幾乎完全是依靠中國母公司強大的資金和戰略支持,聞泰不僅買下了安世,還推動其向碳化硅等前沿業務拓展,讓其未來潛力無限。
![]()
在這種背景下,荷蘭總部想通過切斷與安世中國區的聯系來制約公司的運營,顯然是低估了中國區的重要性。
安世中國區一點沒受波及,反而趕緊動手反擊,不光沒讓員工薪資出岔子,還讓公司整體運營保持穩定,沒出啥問題。
![]()
這個舉動不僅展示了中國區的獨立運作能力,也清晰地向全球市場證明了,真正能夠掌控公司發展的,是在中國的管理層和生產基地。
荷蘭政府背后的美國影子
荷蘭政府插手安世半導體,看著像突然來的,其實早有預謀,這事兒背后使壞的不是荷蘭政府自己,是美國政府特意策劃的。
![]()
通過一系列行動,荷蘭與美國的戰略目標相互配合,共同打擊中國在全球科技領域的影響力,事情的開端可以追溯到2022年12月,美國將聞泰科技列入“實體清單”。
這一舉措標志著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打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緊接著今年9月,美國推行了所謂的“穿透規則”,將制裁范圍擴大至所有中資控股超過50%的公司。
![]()
美國官員直白說,安世要是想從制裁里脫身,得換掉中國籍的 CEO,這一連串動作的心思再清楚不過:就是要壓弱中國資本在全球科技行業里的話語權。
荷蘭政府的舉動正是這一戰略的一部分,荷蘭政府以“國家安全”為名,采取了暫停中方董事長職務、轉移投票權等一系列措施,直接配合美國的制裁要求。
![]()
這些舉動不僅讓人感到諷刺,更暴露了荷蘭政府實際上是根據美國的指示行事,而不僅僅是在執行所謂的“法律程序”。
荷蘭當局用的法律,是一九五二年制定的《商品供應法》,這部法律本來是針對二戰后沒物資的局面來的,現在商業環境都全球化得很了,顯然跟現在對不上。
![]()
荷蘭政府打算用這部過時的法律當工具,去管全球化的安世半導體,這本身就特離譜,根本不合時宜。
安世方面雖然做出了妥協,提出過引入西方股東的方案,意圖緩解荷方的安全擔憂,但這一方案被荷蘭政府拒絕。
![]()
更離譜的是,荷蘭政府甚至打算對中方招聘研發人員插手,這事兒本來就是公司自己的經營活動,他們卻想拿 “否決” 的權力來卡脖子。
這么干下來,荷蘭政府的真實心思徹底露餡了,他們根本不是真關心安全問題,而是想靠這法子,把這家在全球都值錢的公司從中國手里搶回去。
![]()
荷蘭的這一計劃顯然是一個戰略誤判,他們以為擁有了法律上的名分,就能繼承安世的全球客戶和產能,而全球化的商業世界早已超越了紙面上的法律地位。
要把客戶、供應鏈還有技術能力轉走,不是光靠一張命令就能成的,荷蘭這判斷明顯錯了,最后他們的計劃肯定沒法如愿。
![]()
一國任性,全球“買單”
荷蘭政府最近的動作,很快就引爆了一場全球供應鏈危機,最先遭殃的就是安世半導體,它可是全球汽車行業離不了的基礎芯片供應商。
雖然安世生產的芯片并不屬于尖端技術,但它卻在全球汽車制造中扮演著“神經末梢”的角色,由于現代汽車制造商的芯片庫存通常只有兩到三周,供應鏈中斷的消息立刻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連鎖反應。
![]()
隨著荷蘭政府的干預,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和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等機構紛紛發出警告,稱危機可能會蔓延到更多行業,甚至遠在北美的本田工廠,由于芯片短缺,已經開始減產停工。
隨著危機蔓延,全球產業鏈感受到了來自荷蘭的寒意,所有企業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供應緊張,而最具戲劇性的場景卻發生在遙遠的南美洲。
![]()
巴西是世界上造汽車的主要國家,現在有些汽車企業可能因為芯片不夠要停產,挺棘手的,出乎意料的是,巴西政府沒求荷蘭政府協助,而是直接和中國對接。
巴西汽車制造商協會甚至公開表示:“安世中國區是唯一可信任的合作伙伴”,這一表態猶如一次全球性的公開“不信任投票”,使荷蘭政府的所謂“控制權”徹底失效。
![]()
這一幕無疑是對荷蘭政府的一次“公開處刑”,同時也讓全球各界重新審視企業全球化背景下的控制權問題。
危機一個勁兒升級,中國商務部馬上推出了出口管制辦法,安世中國區的員工也公開宣布,作為獨立法人,他們只服從中國這邊法定代表人的命令。
![]()
中國這邊話說得很直接:荷蘭必須撤銷非法的股份托管,把安世的治理權交回來,中方不僅在供應鏈上展現出強大的調控能力,也通過這種“果斷行動”向全球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息。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早就越過了法律上的歸屬權,真正能掌控的,是在產業鏈中能起決定性作用的那一方。
![]()
參考資料
財聯社——巴西官員警告:若芯片短缺持續 部分汽車制造商將暫停巴西業務
![]()
和訊網——一文讀懂安世半導體危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