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美元首的會晤順利完成。這場持續了100分鐘的高規格峰會,不僅吸引了全球目光,也在國際舞臺上掀起了巨大波瀾。特朗普在鏡頭前笑得格外燦爛,親自為中方代表團送行,還不忘在耳邊悄聲低語,讓這一幕迅速刷屏。
看上去這是一場“友好”的會晤,但仔細看協議內容,幾乎所有美方的承諾都只有一年有效期。。幾小時后,特朗普又在華盛頓簽署了重啟核試驗的命令,展示出截然不同的另一面。中美關系真的緩和了嗎?還是這只是美國的一次戰術性喘息?特朗普留的“后手”又藏著什么算盤?
![]()
這次釜山會晤的陣容堪稱豪華。美方包括國務卿魯比奧、財政部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貿易代表格里爾、白宮幕僚長懷爾斯以及駐華大使珀度,全都是特朗普核心圈子中的“實干派”。美方對這場會談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特朗普當場宣布,美方將對中國商品下調10%的關稅,取消所謂的“芬太尼關稅”,暫停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301調查,一切看上去都非常“友好”。
![]()
但細看協議,所有措施都只管一年。就連此前已經暫停的24%對等關稅,也只是再延長一年。出口管制方面,美方暫停了9月29日發布的“50%穿透性規則”,期限也僅一年。看似誠意滿滿,實際上步步為營。
這還沒完。在特朗普乘坐專機返回美國的途中,他告訴隨行記者,“稀土和貿易問題已經解決”。這話聽起來像是“重大突破”,但協議的短期性質透露出另一種信號:這是一份臨時、可變的協議,美方任何時候都可以翻臉不認賬。
![]()
在國內,美國正面臨通脹飆升至3%的壓力,進口成本居高不下,關稅成了“燙手山芋”。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5年前9個月,美國自華進口下降了8.7%,其中機電產品的進口減少直接導致國內產業鏈成本上升12%。
光是汽車零部件短缺,就讓底特律三大車企減產5%。這才是特朗普“暫停遏制”的真正原因。特朗普的算盤很清楚:用一年時間換取經濟緩沖,為中期選舉爭取喘息空間。美聯儲預測,如果維持當前關稅水平,美國CPI將下降0.3個百分點,這對處于降息周期中的美國來說,尤為關鍵。
![]()
不過,這份協議可不是“無條件投降”。在釜山會晤當天,特朗普在華盛頓簽署命令,重啟美國核試驗,還公開宣稱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核武器”,并已全面翻新。這不是巧合,而是典型的“胡蘿卜加大棒”策略。
一邊示好,一邊施壓,這正是特朗普慣用的談判手段。他在第一任期中就多次使用相似戰術:先釋放善意,再亮出武力,讓對手在希望與恐懼之間搖擺不定。這次他又復制了那一套。
![]()
特朗普政府設定1年“暫停期”,并不是為了友好,而是為了更好地蓄力。11月2日,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發布了《2025-2026年對華科技戰略預備方案》,明確表示將在未來一年投入850億美元,在三大領域對中國展開“預埋”式遏制。
其中300億美元將用于擴大美國半導體產能,計劃在亞利桑那州和得克薩斯州新建6座12英寸晶圓廠,目標是在2026年底將自給率提升至25%。
![]()
250億美元用于提前封鎖新興技術,重點投向量子計算、6G、生物制造,參與企業需簽署不向中國轉讓技術的協議。IBM與谷歌已啟動“量子安全通信網絡”,計劃2026年實現跨州量子通信,防止中國追趕。
另一部分經費用于更新“實體清單”,將“技術擴散風險”的評估權重從30%提升到50%,未來將更多中國新能源材料、精密儀器企業納入管控名單。
![]()
人才遏制也是一個重點。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2026年起將收緊中國理工科學生的簽證政策,簽證有效期從5年縮短到1年,還要求每季度提交學習報告。同時,美國擴大“杰出人才計劃”,吸引中國科技人才赴美,削弱中國科技儲備。
在產業層面,美方也在構建“中國替代鏈”。11月5日,美國與歐盟、日本、韓國簽署供應鏈合作備忘錄,計劃在一年內建立“半導體、稀土、新能源”三大領域的替代供應鏈。
![]()
特別是在稀土方面,美國85%的稀土依賴中國。為改變這一局面,特朗普政府已撥款120億美元,在懷俄明州擴大稀土礦產能,并在得州建廠。同時,美國已與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簽訂長期采購協議。
新能源方面,美國能源部宣布投入180億美元擴大本土產能,目標是將光伏組件產能提升至30GW,動力電池產能提升至150GWh,大幅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特朗普還推動建立“新能源技術標準聯盟”,與歐盟、日本共同制定標準,為未來設立技術壁壘打基礎。
![]()
從這個布局可以看出,美國設定1年暫停期的核心,是“邊緩和、邊蓄力”。一方面緩解經濟壓力,一方面為2026年重新遏制中國做準備。這種做法就是“以時間換空間”的典型戰略。
中國也沒有坐以待斃。科技部宣布啟動“先進技術攻堅專項”,投入600億元加快半導體設備、AI算法等研發,計劃在2026年前實現28納米光刻設備國產化。人才培養方面,中國將新增10所高校開設半導體、量子信息專業,力爭兩年內培養2萬名高端人才。
![]()
產業鏈方面,中國稀土集團已與巴西、越南簽署合作協議,在海外建兩個稀土冶煉基地。新能源企業也在泰國、馬來西亞設廠,規避未來可能的貿易壁壘。
在經貿領域,中國商務部引導企業建立“關稅波動應對機制”,通過長期供貨協議、金融工具對沖風險。同時加大與歐盟、東盟的合作。11月,中國與歐盟簽署新能源產業合作備忘錄,預計未來一年將向歐洲出口光伏組件12GW、動力電池80GWh。
![]()
這場“暫停一年”的協議,其實是一場戰略博弈的前奏。美國一邊緩和壓力,一邊悄悄布局,中國則把這段時間用來強化自身實力,爭取主動權。說到底,特朗普的“暫停遏制”并不是善意,而是一次極具算計的戰術調整。他從不做無利可圖的事,這次也不例外。
中方清楚認識到這一點,正在用實際行動抓住這個窗口期,不僅是為了應對一年后的變局,更是在為更遠的未來打基礎。
![]()
釜山會晤表面看是中美關系的緩和,實則是美方戰略調整下的試探與布局。這一年既是挑戰,也是機會。對中國來說,關鍵是用好這段時間,增強自身實力,真正把主動權握在手中。
信息來源:
[1]克里斯托弗:特朗普很快發現,自己是帶著關稅去打一場白刃戰 觀察者網
[2]商務部:美方將取消針對中國商品加征的10%所謂“芬太尼關稅”,對中國商品加征24%對等關稅將繼續暫停一年;中方將相應調整反制措施 環球時報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