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夜,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運載火箭噴吐烈焰,劃破戈壁長空,將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精準送入預定軌道。浩瀚太空中,中國“天宮”再添新力量。
飛船入軌需要有多精準?本次任務中,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要挑戰3.5小時快速交會對接,對入軌精度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飛船必須被放置在一條與空間站軌道高度契合的“快車道”上,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導致對接任務時間延長甚至失敗。
如何做到如此精準?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孟慶堯介紹,為提升火箭飛行可靠性,同時適應后續任務發展需求,長征二號F火箭從遙二十一火箭起,采用經過多型現役運載火箭飛行驗證的產品化雙十表光學慣組,讓火箭“感知”系統更敏銳,“決策”系統更精準,確保從飛行的第一秒就讓載人飛船又準又穩,以滿足3.5小時快速交會對接的任務要求。
運載火箭在飛行過程中,要判斷自身的速度和位置,靠的就是慣性導航器件。光學陀螺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使得光學慣組逐漸成為航天運載火箭控制系統的主流應用產品。隨著國內越來越多的主流運載火箭更新換代光學慣組,其子樣數據愈加豐富,穩定性不斷提升。“長征二號F火箭采用光學慣組,既可以提升產品統型化水平,降低生產保障壓力,還可以保證載人航天型號產品優中選優,確保任務產品的可靠性。”孟慶堯說。
作為目前我國現役唯一的載人運載火箭,長征二號F火箭每一次升級迭代的核心動力,都是如何在已經極高的可靠性基礎上,實現安全冗余的再加固、風險概率的再降低。
孟慶堯表示,光學慣組測量動態范圍大,對于火箭飛行中的力熱環境適應性更強,可進一步提高長征二號F火箭的可靠性,“光學慣組還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易于集成等優點,其安裝流程更短、性能更加穩定,減少了發射場工作環節,大大提升了載人航天任務的整體效率和水平”。
此外,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運載火箭還實施了近20項技術狀態改進,優化了整流罩分離方式,進一步提升全箭可靠性,確保航天員安全奔赴“天宮”。
來源:光明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