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時刻,國家出手,“漲工資”開始了。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又發布了全國最低工資標準情況,
數據顯示,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第一檔最低工資,全面突破了2000元大關,這在歷史上還是頭一回。
![]()
具體來看,除北京和上海,其他省份的最低工資漲幅都在8%以上,顯著高于國內生產總值(GDP)漲幅。
其中,內蒙古的變化最大,“第一檔”最低工資增長14.65%,“第二檔”增長15.18%,“第三檔”增長15.68%。
除此之外,貴州、安徽、福建、重慶、四川、青海、廣西等地,該檔次的漲幅也在10%以上。
那么問題來看,為什么地方集體出手,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呢?工資普漲的時代,真的要來了?
![]()
.01
為什么反復強調漲工資?
其實,仔細算來,今年應該是歷史以來喊話漲工資最多的一年。
3月16日提出:要完善最低工資調整機制,并科學提升標準;
4月25日提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
5月26日強調:企業要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
6月9日強調:完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合理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7月明確:將研究完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
![]()
而一次次喊話,信號也非常明確,就是為了“促消費”——從“生產主導型社會”向“消費主導型社會”轉型,讓底層的、普通的老百姓的收入先漲起來。
原因有兩個:
第一,低收入人群更愿意花錢。
其實給不同人群增加工資,得到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你給高收入人群每月多100元,他們可能不太在意;但如果給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情況就不一樣。
比如:兼職家教的大學生小孟說:我以前給孩子輔導作業,一小時賺20塊,一個月賺320塊,現在一個小時漲23塊,一個月就多賺48塊,雖然不多,但一個月的早餐牛奶錢夠了,這個錢就不用從生活費里面擠了。
所以對于低收入人群來說,工資增加了,多半會用來改善生活。他們可能會在食品、服裝、日用品等方面增加消費,從而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消費市場活力。
有研究顯示:中低收入群體收入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能帶來2500億元的消費增長。這對拉動經濟是非常有效的。
而高收入人群呢,他們增收以后更多是拿去投資,所以只有低收入人群的錢包鼓了,才能釋放更多的消費需求。
![]()
2、縮小收入差距,穩定社會預期
提高最低工資還有助于縮小貧富差,讓社會更穩定。而這種穩定,又會進一步提升整體消費意愿,從而帶動中高收入群體也跟著漲,最終大家收入都慢慢提高。
比如,最底層收入漲10%,可能連帶著中低層收入也普漲5%~8%,最后整條收入梯子都被抬高。
有專家指出,歷史上最低工資漲得快的時候,勞動報酬占GDP的比例也上升得更快。
![]()
.02
除了漲工資,還有哪些方式促進消費?
除了直接漲工資,國家也在用其他方式幫大家“變相增收”:
①發消費券、搞以舊換新補貼,比如對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給予銷售價15%的補貼。
②發放育兒補貼,直接打到個人賬戶;比如今年9月,國家政策明確,每個娃每年能補3600元,直到孩子滿3歲為止!
另外,減輕老百姓在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的負擔,其實也是增收,畢竟這也能間接刺激消費。比如:
1、住宿方面,國家繼續下調個人公積金住房房貸利率,以及存量房貸款利率,直接減輕了房貸壓力;
2、教育方面,從2025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幼兒園學前一年在園兒童的保育教育費......
3、醫療方面,今年對城鄉居民醫保的財政補助標準較上年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于700元。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標準則維持在上一年的水平(400元)。
這些不難看出,國家正在變相的給我們所有人“漲工資”。
因為,只有收入能保持增長,每個人不再過度擔心未來的不確定性,才會有人愿意將更多儲蓄轉化為消費。
![]()
最后:
除了國家政策幫我們“漲工資”以外,我們自己也要努力提升能力,讓自己更有價值。
畢竟,真正能讓你薪水持續上漲的,最終還是你自己的實力。
你說是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