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華爾街見證了一場離奇的股價暴漲:一家快要破產的基因治療公司,因為一句“延壽20%”,股價在一夜之間飆了近8倍。
而讓它“起死回生”的,是一種名叫Klotho的長壽蛋白。
:延壽20%,股價翻8倍!長壽蛋白概念股狂飆超黃金,財富密碼來了?
近日,Klotho又帶來了新的故事。美股新興科技公司Avant Technologies和新加坡細胞工程老牌玩家Austrianova宣布,以50/50合資成立Klothonova,共同開發Klotho細胞療法,劍指阿爾茨海默、心臟病、癌癥、腎病等典型衰老疾病[1]。
![]()
圖注:Austrianova官網公告
這種一方出錢推流量,一方出貨源穩質量的“聯營開店”模式,聽著是不是像賣貨?但新店剛掛牌,貨架空空蕩蕩。而此時,作為一位專業的抗衰產品買手,面對這樣一份項目計劃書,你會如何評估?是未來的“爆款”還是又一個“智商稅”?
讓我們拿起放大鏡,用選品的三步法,對Klothonova進行一次徹底的盡職調查。
![]()
選品第一步:
看賣點——流量自帶,故事性感
如果要在近期所有抗衰分子中挑一個自帶流量的選手,Klotho一定榜上有名。
![]()
先來說說Klotho蛋白是什么。
Klotho是一種由腎臟和大腦分泌的蛋白,它能調節鈣磷代謝、抗氧化、抑制炎癥,并被認為能改善神經功能。1997年,日本科學家在小鼠身上發現,當Klotho的基因被敲除后,小鼠會迅速衰老,表現出動脈硬化、骨質疏松、肌肉萎縮等一系列典型衰老特征,壽命也驟降至約2個月[2]。
今年2月,《Molecular Therapy》發表的一篇研究證明了Klotho的延壽潛力:研究人員把分泌型Klotho(s-KL)基因導入小鼠體內,顯著提升了體內Klotho蛋白水平,不僅使小鼠壽命延長了約20%,還提升了其肌肉、骨骼和神經功能[3]。
![]()
圖注:2025年2月22日論文發表于《Molecular Therapy》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干預方式,帶來的不僅僅是壽命的延長,更是一場多器官的“年輕化”風暴:它們的肌肉纖維增大了20%、骨小梁結構變得更結實、大腦中的神經新生過程也顯著加速。此外,實驗證明在中年開始“補課”也完全來得及,甚至效果更猛。
![]()
圖注:2025年《Molecular Therapy》發表的期刊具體研究成果
一個分子就能讓衰老“快進”或“暫停”,這種敘事向來喜聞樂見。
同時Klotho還兼具了堅實的科學基礎與廣闊的敘事潛力。它不像NMN那樣被視為保健品噱頭,也不像基因編輯那樣離公眾太遠。它既有“延壽”的精神符號,又能落在具體疾病上,如:阿爾茨海默病、心衰、腎功能衰竭、癌癥。
所以,當Avant聯合Austrianova選擇Klotho長壽蛋白,不僅是看中一個靶點的科研潛力,更是在挑一個能講故事、能圈粉、能進入流量池的“爆品”。
![]()
時光派
聚集全球前沿、全面、專業抗衰資訊
3029篇原創內容
![]()
選品第二步:
驗班底——資本玩家與技術工匠的聯手
要讓一個“青春分子”變成可銷售的產品,故事要好聽,更要求班底靠譜。
先看“資本玩家”——Avant Technologies Inc. (OTCQB: AVAI)。
這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美國上市公司,專注于收購、創造和開發利用人工智能(AI)的創新先進技術的科技公司,并提供一系列信息技術咨詢服務。
![]()
圖注:Avant Technologies官網
Avant的過往投資經歷,印證了其敏捷獵手風格:2023年4月,以2600萬股普通股收購Avant-AI自訓練文本生成模型(無監督學習“自主進化”數據庫),并以5000股優先股拿下Instant Fame數字拍賣平臺;2024年11月,與Ainnova Tech簽訂協議,注入最高2000萬美元建Ai-nova LLC,布局AI視網膜早檢[4]。
從AI轉向長壽科技,看似一次巨大的跨界,實則是其核心打法的延續。通過與Austrianova成立合資公司,Avant避免了從零開始自建研發的重資產模式。對于市值僅3000萬美元的小市值公司,這條路徑風險最低、回報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9月15日,該公司向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提交了更改公司名稱的申請,將名稱從Avant Technologies Inc.更改為Avaí Bio, Inc.,以更好地反映其當前的業務。“Avaí”一詞靈感源自巴西的Avaí河,象征“生命之源”,完美呼應公司押注Klotho長壽蛋白的野心[5]。
![]()
圖注:2025年9月17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8-K報告
再看“技術工匠”——Austrianova。
這家總部位于新加坡的公司,是典型的技術驅動型企業。Austrianova的核心技術——Cell-in-a-Box?是一種專利細胞封裝方法,其核心原理是通過硫酸纖維素酯(cellulose sulphate)膠囊將活細胞“裝箱”成直徑約0.5-1mm的半透膜珠子。這些珠子像一層“隱身衣”,阻擋宿主免疫細胞和抗體攻擊,避免移植排斥,同時其多孔結構允許營養物質、氧氣和廢物自由擴散,確保細胞長期存活(可達數月)[6]。
目前這項技術已從實驗室走向臨床前和早期人類試驗,許可給多家公司(如PharmaCyte Biotech),應用于干細胞、癌癥、代謝性疾病等多方面。
![]()
圖注:上半部分為Austrianova的Cell-in-a-Box技術,下半部分為Bac-in-a-Box技術
Cell-in-a-Box?技術在Klotho蛋白療法中,就像給長壽工廠加層隱身護盾。先改造細胞,讓它們變成持續分泌Klotho蛋白的機器。然后把這些細胞裝進Austrianova的專利硫酸纖維素酯膠囊,膠囊的多孔壁像智能過濾器,可以很大程度上擋住免疫細胞和抗體,避免身體排斥,同時讓營養和氧氣進來,廢物出去,Klotho蛋白輕松滲入血液,實現零負擔長期釋放,長達數月。
在Klothonova的項目中,這項技術從實驗室到植入,操作簡單成本低,將Klotho從一次性注射轉變為一種能夠長期、穩定釋放的“微型工廠”,從而為身體提供持續的Klotho蛋白補充。
![]()
![]()
時光派
聚集全球前沿、全面、專業抗衰資訊
3029篇原創內容
![]()
選品第三步:
拆模式——不學巨頭,專走窄門
賣點和工廠都堪稱優秀,但最精髓的一步,在于Klothonova的商業模式——50/50的合資公司(JV)。據說這種模式是抗衰領域小公司的“窮人翻身術”。
![]()
在長壽科技領域,主流的玩法有幾種:
一是谷歌Calico的“豪門”模式,母公司Alphabet直接投入數十億美元,成立全資子公司慢慢燒錢,優點是穩定,缺點是慢且昂貴,非一般玩家所能效仿[7];
二是Unity Biotechnology的“VC狂歡”模式,通過一輪又一輪的風險投資,將一個科學概念推向臨床,這如同“眾籌”,資本熱烈但風險極高,就在8月Unity宣布了其退市的消息;
三是傳統制藥巨頭的“大船”模式。像諾和諾德這樣的巨頭,可能會投入巨資布局細胞療法等前沿領域。但它們的戰略重心可能會轉移,一旦發現像GLP-1減肥藥這樣更具確定性的現金牛,就可能毫不猶豫地砍掉耗資不菲但前景尚不明朗的長線項目,讓多年的投入付諸東流。
相比之下,Klothonova的JV模式顯得更接地氣,也更聰明。
![]()
在金融課本里,JV就是一種“共贏杠桿”。對Avant而言,它無需支付天價收購款,就能深度綁定Austrianova的核心技術;對Austrianova而言,它不用出讓整個公司的控制權,就能為單一項目獲得穩定的資金和全球推廣的伙伴。這是一個低門檻、高效率的風險分擔機制。
而且這種模式非常靈活,萬一項目進展不順,雙方可以隨時“分手”,將損失最小化,避免了all in帶來的滅頂之災。
不過話又說回來,Klothonova目前還成立不到一個月,官網搜了半天連影子都摸不著,項目細節也還停留在新聞稿和計劃書里,一切都像紙上談兵的藍圖。因此,盡管這個“JV模式”值得稱道,但它仍是一個需要用時間和里程碑來填充的“期貨”,而非現貨。
給買家的建議 —— 先收藏,等收貨
長壽時代,選對品=多活幾年。
Klothonova的出現,像抗衰產業的“淘寶升級”:用小成本撬動大技術,分散風險,賭一個未來可能的大機會。
但科學畢竟不是直播帶貨,不能一夜返老還童。長壽這件事,喊得再響,也不等于跑得快。耐心、謹慎觀察,才是買家最穩妥的策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