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新毒株甲型H3N2來襲”
沖上熱搜!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流感監測周報顯示,第41周(10月6日~10月12日)檢測出的流感病毒陽性標本中,甲型H3N2毒株已成為主流。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去年流行的主要毒株是H1N1
這意味著
今年流感季感染人數或將增加!
據國家應急廣播報道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感染和臨床微生物科醫生李冉表示
多數人對新毒株沒有抵抗力
![]()
感染甲型H3N2有什么癥狀?
作為一種主要的甲型流感病毒,H3N2引起的典型癥狀包括:高熱、咽喉痛、咳嗽、全身肌肉關節酸痛。
其臨床表現與其他甲型流感(如H1N1)相似,但傳染性更強、傳播速度更快。
重點預警:這5類人群,重癥風險最高!
流感并非"普通感冒",對特定人群而言可能引發致命風險。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預警信息,以下5類人群感染后發展為重癥的概率顯著高于普通人群,需重點防護:
5歲以下兒童: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感染后易出現高熱驚厥,且可能合并腦炎、支氣管炎等并發癥,就診率和住院率居高不下。
65歲以上老年人:多伴有基礎疾病,感染后易導致原有病情加重,重癥死亡率較普通人群高3-5倍。
妊娠及圍產期女性:免疫調節處于特殊狀態,感染后不僅影響自身健康,還可能對胎兒或新生兒造成不良影響。
肥胖人群(BMI≥30):心肺負擔較重,病毒更易侵襲肺部,引發重癥肺炎的風險顯著增加。
慢性病患者:患有糖尿病、慢阻肺、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疾病的人群,感染后病程延長,并發癥發生率更高。
專家辟謠:慢性病患者(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患者)不僅可以接種,反而是最需要接種的重點人群!
科學應對:
疫苗+防護+用藥,三步筑牢防線
1. 疫苗接種:最佳防護手段,現在補種仍不晚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感染和重癥的最有效方式。雖然9-11月是最佳接種期,但目前仍處于流行季初期,及時補種仍能形成有效免疫屏障。建議優先選擇四價流感疫苗,其覆蓋甲型H3N2、H1N1及兩種乙型毒株,保護范圍更廣。
2. 日常防護:切斷傳播鏈,這些細節別忽視
流感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做好日常防護可大幅降低感染概率:
外出務必規范佩戴口罩,普通外科口罩需每4小時更換,人群密集場所建議佩戴N95口罩;
勤用流動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劑,避免用手觸摸口鼻;
定期對門把手、電梯按鈕等高頻接觸表面,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流感病毒在物體表面可存活48小時);
保持室內通風,每天開窗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降低病毒濃度。
3. 規范用藥:48小時是關鍵,拒絕盲目囤藥
若出現流感癥狀,需第一時間做好兩件事:一是進行抗原或核酸檢測明確診斷,避免與普通感冒混淆;二是在發病48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藥物,如奧司他韋、瑪巴洛沙韋等,可縮短病程30%、降低重癥風險50%。
用藥時需警惕兩大誤區:一是盲目囤藥,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對普通感冒無效,濫用易引發耐藥性;二是拖延就醫,若出現持續高熱超3天、呼吸困難、意識模糊等癥狀,需立即前往醫院就診,切勿自行加大藥量。
國家衛健委建議,所有≥6月齡且無接種禁忌的人,都應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以下重點人群需優先接種:
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人群、孕婦、6月齡以上嬰幼兒和兒童;
重點機構或場所的工作人員,包括醫療機構、養老機構、托幼機構、護理機構、福利院等工作人員,以及6個月以下嬰兒的家人等。
特別提醒家長:5歲以下兒童感染后極易出現高燒及嚴重并發癥,需高度警惕。如出現持續高熱(≥39℃超過3天或41℃以上),必須立即就醫。
來源丨中國青年報、央視新聞、經視直播、南方日報、國家應急廣播
編輯、一審丨張璐 二審丨王昱嘯 三審丨陳旻茗
責編丨沈焰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