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的羽絨服市場,徹底陷入了“冰火兩重天”的怪圈,商場里的品牌款動輒標價兩三千,價格同比上漲三成。
而直播間里199元包郵的大牌同款卻銷量火爆,號稱90%鴨絨的羽絨服卻暗藏貓膩。
![]()
這一切亂象的根源,并非商家單純的黑心漲價,而是一場從餐桌鴨肉延伸到衣柜羽絨的供應鏈斷裂危機。
很少有人會把餐桌上的烤鴨、鹵鴨,和身上穿的羽絨服聯系在一起,但今年冬天的羽絨價格暴漲,恰恰是從一場豬肉市場的波動開始的。
2018年非洲豬瘟爆發,豬肉供應量銳減,價格一路飆升,消費者紛紛轉投鴨肉市場,一時間“無鴨不成席”,鴨肉需求激增,價格水漲船高。
![]()
看到商機的養殖戶們開始瘋狂擴產,家家戶戶都跟風養鴨,期待能賺得盆滿缽滿。
可好景不長,隨著豬肉市場逐漸恢復穩定,消費者對鴨肉的熱情迅速降溫,市場上鴨肉供過于求,價格一瀉千里。
對于養殖戶來說,鴨絨只占一只鴨子利潤的三成,核心收益還是來自鴨肉,當鴨肉價格跌破成本線,賠錢賣鴨成了常態,不少養殖戶只能含淚退出養鴨行業,剩下的也紛紛縮減養殖規模。
![]()
鴨子數量的銳減,直接導致鴨絨產量斷崖式下降。
偏偏2023年寒潮突襲,全國一夜入冬,羽絨服需求量暴增,供需關系徹底失衡。
從2024年9月開始,90%鴨絨的價格飆升至每噸55萬元,一件短款羽絨服僅填充物成本就比去年上漲了20元,長款羽絨服的充絨量在250-300克,成本上漲更為明顯。
![]()
沿著“豬肉漲價→鴨肉熱銷→養殖戶擴產→鴨肉滯銷→養殖戶退出→鴨絨短缺→羽絨漲價”的鏈條,最終傳導到了羽絨服市場。
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都在承壓,而這部分壓力,最終都以價格上漲或品質縮水的形式,轉移到了消費者身上。
面對羽絨原料價格的暴漲,不同商家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品牌方不得不提高售價維持品質,而主打“性價比”的市場貨、網紅貨,則走上了以次充好的造假之路。
![]()
那些標價200元左右、號稱90%鴨絨的羽絨服,十有八九都是精心包裝的陷阱。
最常見的造假手段是使用復合絨,也就是回收舊羽絨再利用。
商家把廢舊羽絨服、羽絨被拆開,將里面的舊羽絨收集起來,用高強度洗滌劑清洗、烘干后,重新填充到新衣服里。
![]()
表面看這是變廢為寶,實則暗藏健康隱患 為了讓舊羽絨看起來更干凈蓬松,部分廠家會使用含有APEO有害化學物質的洗滌劑,這些殘留物貼身穿可能引發皮膚過敏,長期接觸還會對健康造成更大傷害。
更隱蔽的是膠水絨造假,商家將羽毛末端的絨絲用膠水粘在一起,做成看似密實蓬松的絨團,這種造假手段連機器檢測都很難分辨。
可一旦遇到水洗,膠水融化,絨團就會散開、板結,保暖性瞬間歸零,穿上身和披件薄單衣沒什么區別。
還有些商家直接在羽絨中摻雜大量碎羽毛、化纖棉,充絨量嚴重不足,卻在吊牌上標注虛假參數。
![]()
這些劣質羽絨服并非只出現在地攤上,電商平臺和直播間成了重災區。
不少商家打著品牌授權、廠貨直銷的旗號,用仿冒的包裝、標簽忽悠消費者,主播在鏡頭前拍著胸脯保證真材實料,實際賣的卻是連基本保暖都做不到的假貨。
他們賭的就是消費者不會輕易拆開衣服檢查,即便出現售后問題,也能用小額賠償敷衍了事。
![]()
同樣是羽絨服,品牌店的價格能比網紅店高出十幾倍,這背后并非單純的品牌溢價,而是兩者在成本、品控、定價邏輯上的巨大差異。
品牌羽絨服的高價,是全產業鏈成本疊加的結果。
首先是采購成本,品牌方需要提前一兩個季度鎖定羽絨原料,即便原料價格暴漲,也不能隨意更換供應商,否則會影響品質穩定。
其次是人工成本,一件品牌羽絨服的單人工費用就要150-250元,是小作坊的兩倍以上,精細的縫制工藝需要熟練工人花費更多時間完成。
![]()
再者是品控成本,品牌會對每一批次的羽絨服進行第三方檢測,出具詳細的質檢報告,標注充絨量、蓬松度等關鍵參數,確保每件產品都符合標準。
此外,品牌還要承擔店鋪租金、員工工資、廣告宣傳等運營成本,這些都要分攤到每件衣服的售價中。
品牌方的定價邏輯也更為復雜,羽絨服是強季節性產品,一年只賣幾個月,需要通過旺季的銷售覆蓋全年的運營成本,因此普遍采用倍率定價,供貨價500元的羽絨服,零售價可能達到4000元。
![]()
看似夸張的定價背后,是品牌對品質的保障和對風險的承擔。
而市場貨、網紅貨的低價邏輯,則是一切為了壓縮成本。
人工上雇傭臨時工,工藝粗糙,
![]()
原料上用回收絨、膠水絨等劣質材料,省去檢測環節,定價上薄利多銷,靠走量賺錢。
這種模式下,衣服的外觀可以模仿,但保暖性和安全性卻無從保證,消費者花的錢,買的只是像羽絨服的衣服,而非真正的保暖功能。
如今的羽絨服市場,正陷入真貨越貴,假貨越多的惡性循環。
品牌貨因成本上漲提價,銷量下滑,低價假貨因迎合消費者的“貪便宜”心理,銷量暴漲。
![]()
但這種失衡的市場狀態,最終傷害的還是消費者,想買靠譜的覺得太貴,買便宜的又怕踩坑。
面對混亂的羽絨服市場,消費者不必再賭運氣,掌握以下3個核心技巧,就能避開陷阱,選到真正保暖靠譜的羽絨服。
正規品牌的羽絨服都會附帶第三方質檢報告,上面會明確標注充絨量、含絨量、蓬松度等關鍵參數。
充絨量直接影響保暖效果,短款羽絨服充絨量建議選擇80克以上,長款建議250克以上,含絨量指羽絨占填充物的比例,90%以上為佳,但要注意區分鴨絨和鵝絨,鵝絨保暖性更好但價格更高。
![]()
蓬松度越高,羽絨的保暖效率越強,建議選擇蓬松度600FP以上的產品,沒有質檢報告,或者報告參數模糊的,果斷放棄。
拿到羽絨服先掂量重量,同樣款式下,輕飄飄的大概率充絨量不足或摻雜了化纖。
然后輕輕按壓衣服,好的羽絨會迅速回彈,恢復蓬松狀態,若回彈緩慢或無法恢復,可能是劣質絨或膠水絨。
![]()
接著檢查細節,縫線是否工整均勻,有沒有跑絨的痕跡,拉鏈是否順滑易拉,內膽是否有異味,有刺鼻氣味的可能是化學清洗的回收絨。
低于200元的“90%鴨絨”羽絨服,基本可以判定為假貨,不要抱有撿漏心理。
預算有限的話,可選擇品牌的基礎款或過季款,雖然款式可能不新穎,但品質有保障。
![]()
對于電商平臺和直播間的大牌同款、廠貨直銷,要仔細核對品牌授權信息,優先選擇官方旗艦店或口碑好的店鋪,避免被仿冒產品忽悠。
此外,購買后保留好購物憑證和質檢報告,若發現羽絨服存在虛假標注、質量問題,及時向平臺或監管部門投訴,維護自身權益。
今年冬天的羽絨服市場亂象,短期內很難徹底改變。
![]()
羽絨價格不會輕易回落,假貨也不會一夜消失,這場由供應鏈斷裂引發的危機,還需要時間讓市場自行調節,等待鴨肉行情回暖,養殖戶重新回歸,鴨絨產量恢復,供需關系達到平衡。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與其糾結買貴的還是買便宜的,不如堅守買對的原則。
![]()
一件靠譜的羽絨服,能陪伴我們度過多個冬天,省去頻繁更換的麻煩,更能守護冬日的溫暖和健康。
這個冬天,別再把保暖交給運氣,用理性和技巧,選一件真正值得的羽絨服,安穩度過寒冬。
關于如何選擇羽絨服,你還有什么技巧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