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克里姆林宮高調發布一條“重大捷報”。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在普京面前匯報稱,成功“包圍”了超過1萬名烏克蘭士兵。不僅澤連斯基直接怒斥這是“徹頭徹尾的謊言”,就連俄羅斯國內不少親戰軍事博主、戰地記者,也紛紛跳出來“拆臺”,指責這只是又一場“夸大宣傳”。
甚至國際軍事智庫也明確表示,找不到任何證據能支持所謂“萬人包圍圈”的存在。這份“捷報”到底是俄羅斯軍方的一次戰略勝利,還是一次自我安慰的宣傳操作?又或者,這背后是否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政治博弈?
![]()
10月下旬,俄羅斯官方發布了一段視頻。畫面中,格拉西莫夫站在特別軍事行動指揮部內,面對普京詳細描述戰況。
他語氣堅定地說,俄軍在庫皮揚斯克和紅軍城方向,完成了“包圍”,大約1萬名烏克蘭士兵被困其中。他還補充,紅軍城周邊的關鍵地帶已被掌控,庫皮揚斯克的奧斯科爾河渡口也掌握在俄方突擊隊手中。
![]()
這則看似“振奮人心”的戰報很快在俄語媒體和社交平臺上傳播開來。但令人意外的是,最先跳出來“打臉”的,竟是俄羅斯國內的軍事圈子。
擁有62萬訂閱者的“軍事通報員”電報頻道發文稱:“敵人再次突破進格拉西莫夫同志的包圍圈”。這句話一出,諷刺意味十足。該頻道直接指出,所謂包圍只是“紙面上的戰術設想”,根本沒有形成實際戰果,甚至庫皮揚斯克那18個所謂被圍的烏軍營,“壓根沒見著”。
![]()
戰地記者安德烈·菲拉托夫也公開質疑這份報告的真實性。他指出,俄軍雖然將烏軍的一些后勤線納入打擊范圍,但這和“完成包圍”完全是兩回事。“打啞了補給線,不等于困死了士兵。”這句話說得很直白。
另一個親俄的“拜拉克塔爾目擊者”頻道也指出,俄軍確實進入了紅軍城部分區域,但行動非常謹慎,完全沒有裝甲縱隊沖鋒的場面。他們透露,俄軍只是小股部隊滲透式作戰,逐屋清剿,巷戰激烈,談不上“控制全城”。
![]()
更有意思的是,專門報道戰場醫療的“戰術醫療課程”頻道也提供了數據支持:紅軍城方向,俄軍兩個“側翼”之間的距離約為6公里。“這能叫包圍圈?還不如叫‘開放式包圍’。”
戰斗的激烈程度,從一位普通烏軍士兵的親身經歷中也可見一斑。這名叫謝爾蓋的烏軍預備役士兵原本是紅軍城一所中學的物理教師。
9月初被征召后,他所在的小隊被安排在老城區的一棟教學樓防守。一周之內,他們遭遇了十幾次沖鋒,最終只剩下5人還能繼續戰斗。他說:“俄軍一度沖到三樓,我們用手榴彈才把他們打退。”
![]()
就在這場戰報爭議沸沸揚揚之際,烏克蘭方面的回應也迅速到位。澤連斯基10月28日公開表示,俄方拿著標注“紅軍城已占領”的地圖去忽悠西方,甚至聲稱控制了烏東90%的領土,“可實際上,連城市邊緣都沒摸到”。
同一天,烏軍總參謀部發布的戰報顯示,前一日俄軍對紅軍城發動了79次突襲,對庫皮揚斯克發起了9次進攻,全部被擊退。烏軍還指出,紅軍城城內和周邊確實有少量俄軍存在,大約200人,但沒有形成有效控制。
![]()
國際機構也坐不住了。美國戰爭研究所(ISW)明確表示,未發現任何證據能證明格拉西莫夫口中的“萬人包圍”。卡內基基金會研究員邁克爾·科夫曼也直言,“庫皮揚斯克沒有大規模包圍一說。”
這已經不是格拉西莫夫第一次“夸戰功”。今年8月,他也曾宣稱“夏季攻勢取得重大勝利”,聲稱俄軍占領3500平方公里。結果被打臉:真實數據只有2300多平方公里。
![]()
更有趣的是,這場戰報風波爆發前不久,澤連斯基剛剛在白宮與特朗普會談。兩人談了足足4個小時。外界傳出消息稱,特朗普建議烏克蘭接受“以領土換和平”的方案,而澤連斯基則堅持要“收復所有失地”。這場外交角力的背景下,普京突然拋出“重大捷報”,確實意味深長。
普京還特意下達了一條特殊的總統令:為方便外國記者進入紅軍城、庫皮揚斯克等地,俄方將在部分地區停火5至6小時,設立“媒體通道”,讓記者“親自見證包圍圈內情況”。這種做法看似“人道主義”,實則是信息戰的一部分。
![]()
烏克蘭外交部對此回應也很有分寸。他們既沒有承認,也沒有正面否認“包圍圈”的存在。只是提醒各國記者:“不要相信俄軍設立的停戰走廊,那可能是個陷阱。”
與此同時,俄羅斯各大媒體也開始“鋪天蓋地”宣傳這場“勝利”。《今日俄羅斯》發布了普京會議視頻,評論區充斥著“澤連斯基的末日到了”的言論。《真理報》標題干脆:“烏軍正在被徹底摧毀”。
![]()
俄羅斯軍事專家魯斯捷姆·克盧波夫甚至公開喊話烏克蘭高層:“如果澤連斯基還有點人性,就讓這些士兵投降。”他還表示,即便投降,也意味著烏軍整個戰線將崩盤,澤連斯基的總統生涯就此終結。
澤連斯基方面的態度也非常明確。他不會下達任何“投降令”,哪怕真的有部隊被困。因為這對他來說,不只是軍事選擇,更是政治立場。
![]()
從更深層來看,這場“包圍圈風波”的實質,并不僅僅是戰報是真是假的問題。它反映出俄烏戰場的復雜性,特別是在戰爭進入膠著階段后,各方對“信息戰”的依賴日益加重。
從2024年到2025年上半年,僅俄軍傷亡就超過14萬人。如此高昂的代價,若沒有“戰果”作支撐,如何向國內交代?這時候,夸大戰報就成了一種“策略”。
![]()
特朗普在韓國與中方會晤后,回程途中被媒體問及俄烏戰爭的看法。他輕描淡寫地說:“這場戰爭不會影響中國,也不會影響美國。”這番話外界解讀為,特朗普對俄烏戰爭已經“放手”,不再積極推動停戰。
在這種國際氛圍下,普京急需通過制造“勝利氛圍”,來穩住國內輿論,同時試圖動搖歐美對烏克蘭的支持。如果西方誤以為烏克蘭即將失敗,他們或許就會減少援助,這正是克里姆林宮企圖達成的目標。
![]()
澤連斯基政府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在信息戰中守住輿論陣地。雖然戰況緊張,但他們始終沒有承認任何“包圍圈”的說法。因為一旦承認,就等于是給俄方宣傳添磚加瓦。
最終,這場真假“大捷”的爭議,已經不單純是軍事層面的比拼,更多的是政治、外交和信息戰交織的結果。這場戰爭,遠比鏡頭下看到的復雜得多。
![]()
戰爭終究是現實的博弈場,真正決定勝負的不是戰報,而是前線士兵的生存和堅守。希望這場戰火早日平息,讓普通人不再為權力與利益的角逐買單。
信息來源:
[1]俄稱挫敗烏軍突圍 烏方否認被包圍 央視新聞
[2]烏軍士兵被曝對領導層大換血深感“絕望”:我們都要完蛋了 環球時報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