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Eastland
頭圖|視覺中國
2025年10月25日,金風科技(SZ:002202;HK:02208)發布《2025年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三季度營收196億、同比增長25.4%;扣非凈利潤10.5億、同比增長160.5%;前三季度營收、扣非凈利潤分別達到481.5億、24.2億。
近年來,由于技術進步和規模化生產,光伏、風電成本大幅下降。但因供給增長過快,加之主要市場(中國、歐洲、美國)政策支持力度減弱,光伏陷入全行業虧損,風電的表現相對較好。
然而,不論中國的工業化、交通工具電動化(以電力替代5億噸原油進口),還是美國宣稱的再工業化都離不開充足的電力供給。此外,人工智能“大爆發”產生龐大的新增需求。全球電力需求的增長可期,新能源是排名第一的解決方案(其他方案有興建核電、重啟火電)。
金風科技是風電龍頭,這幾年的業績表現頗有代表性——2022年,全行業效益跳水,金風科技扣非凈利潤率暴跌至4.3%;2023年至2.5%觸底,2024年反彈到3.1%,2025年H1達到4.8%。
規模恢復增長
2020年,金風科技營收創歷史新高后向下波動,2024年再創新高:
2019年,營收382億; 2020年,營收563億,同比增長47%,營收指數147(以2019年為基準); 2021年,營收509億,營收指數133; 2022年,營收464億,營收指數 121; 2024年,營收567億,營收指數148; 2025年H1,營收285億,營收指數181(以2019年H1為基準)。
![]()
在“谷低”(2022年)的金風科技營收仍比2019年高21%,可謂抗跌。更值得肯定的是,金風科技在“渡劫”期間完成了產品升級換代:
2017年、2018年主流產品是2MW風機,分別占銷量容量的59.7%、74.4%。 2019年,售出風機3528臺,總容量8.2GW,平均每臺2.3GW; 2020年,售出風機5097臺,總容量12.9GW,平均每臺2.5GW; 2021年,售出風機臺數、總容量分別降至2945臺、10.7GW,單臺容量提高到3.6GW; 2022年,2023年,售出風機臺數徘徊在3000臺以下,單臺容量分別提高到4.8MW、5.5MW; 2024年,售出風機2568臺,其中6MW以上1323臺,4MW-6MW為1183億。總容量16.1GW,單臺容量6.3MW; 2025年H1,售出風機1546臺,其中6MW及以上1154臺,占比74.6%。
![]()
2025年H1,銷量風機總容量10.6GW,同比增長106.6%。2019-2021年,金風科技風機成本保持在3.1元/瓦銷售單價從3.5元漲至3.7元,毛利潤率從13%提高到17.7%。
2022年起,銷售單價跌到2.4元/瓦,成本亦降至2.2元/瓦一線,毛利潤率保持在6%左右。
![]()
2025年H1,銷售單價進一步降到2.1元/瓦,成本降至1.9元/瓦,毛利潤率回升到8%。
金風科技抗周期的第一個法寶是產品升級。主流產品從2MW一路提高到6MW,單位容量成本顯著下降。
相比之下,光伏領域技術進步(大尺寸、薄片)對成本下降的效用遠不如風電。
抗周期法寶二:風電服務
金風科技抗周期的第二個法寶是服務性收入。
出售設備是“一錘子買賣”,而且收入、利潤波動大。提供售后及其他服務則是“細水長流”的生意,且基本不受行業周期影響。
風力發電涉及大型機械設備維護,包括葉片清潔、傳動系統檢查、控制系統調試等,且多數機組安裝在偏遠地區,面臨復雜氣候條件,維護難度極高。
通過對發電數據的收集和分析,能夠提高發電效率、優化維護計劃、預測設備故障、提前排除隱患。這方面的工作專業性極強,風機制造商是提供服務的最佳人選。
在風場“無人化”、售電(期貨、現貨)、碳交易等方面,金風科技亦能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比如根據氣象大模型預測發電功率。
2018年末,金風科技國內外服務業務在運項目為7GW,2021年末達23GW,2024年末增到40GW,2025年6月末達46GW。
![]()
不過2022年-2024年,金風科技風電服務收入徘徊在52億-56億之間,并未與服務容量同步增長。最合邏輯的理由可能是: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金風“贈送”了部分售后服務或減免了某些費用。
長遠來看,風電服務收入還是會隨服務容量增長。由于風電服務毛利潤率是風機銷售的三倍,在風機使用周期獲得的利潤大概率將超過出售風機的一次性利潤。
抗周期法寶三:風電場開發
由于深耕風電行業多年,金風科技在獲得優質項目資源方面有較大優勢。
待項目投資成熟(經濟效益得到確認),金風科技將保留部分項目賺取發電收益,出售另一部分項目(電站產品)賺取投資收益。
以2023年為例,金風科技新增權益并網裝機容量17.9GW,年末持有權益容量72.9GW。全年發電收入64.3億,出售電站產品收入45億,合計109億。
![]()
風電的“水很深”,同樣一筆投資,利用小時數、上網電價不同,收益有天壤之別。
2024年,金風科技國內外機組利用小時數分別為2340小時(國內)、4566小時(國際)。同期,三峽能源、中國電建旗下風電項目利用小時數分別為2343小時、2028小時(全國風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為2127小時)。
在國家對新能源的政策優惠不斷退坡的過程中,普遍采用的原則是“老項目老辦法、新項目新辦法”。項目越早,上網電價越高。
2024年,金風科技風電項目國內上網電價高達0.42元/千瓦時。中國電建,三峽能源風電上網電價分別為0.42元、0.45元。
一句話:金風科技風電場質地可與央企旗下項目比肩。
毛利潤結構——東邊不亮西邊亮
直到2021年,金風科技主要利潤來源都是風機銷售。自2022年起,風機銷售效益斷崖式下降,風電服務沒有下跌,風場開發穩步增長:
2021年,風機銷售毛利潤71億,占比60%;風電服務、風場開發毛利潤分別為4.9億和39億; 2022年,風機銷售毛利潤驟降至20億,少賺51億;風電服務、風場開發毛利潤分別為13億和45億,合計多賺15億;
這個格局一直維持到2024年。
進入2025年,風機毛利潤17億、同比增長263%,占毛利潤的比例回到40%。
![]()
金風科技三項主要業務都與行業榮枯息息相關。當風電處于低谷,風機銷售利潤驟降,但風電服務和風場開發守住“陣腳”,令報表不那么難看(與光伏企業比);當風電市場復蘇,風機銷售將帶動風電服務、風場開發增長。
艱難時保持盈利
用藍色折線代表毛利潤(率),彩色堆疊柱代表費用(率),藍色淹沒彩色時方能獲得經營利潤。
2021年,金風科技一派績優藍籌股氣象——藍色高高在上,毛利潤117億,利潤率23%;總費用71億、總費用率14%; 2022年,毛利潤跌至82億、利潤率17.7%;總費用升至73億、總費用率15.8%,藍色與彩色空前接近; 2023年,毛利潤回升至87億、利潤率17.1%;總費用大幅降至53億、總費用率10.6%,藍色與彩色再次遠離; 2025年H1,毛利潤、總費用分別為44億、26億。總費用率比毛利潤率低6.4個百分點。
![]()
2021年,金風科技扣非凈利潤33億、利潤率9.8%;2022年扣非凈利潤率跌至4.3%;2023年僅為2.5%;2025年前三季,扣非凈利潤24.2億、利潤率5%。
2023年是金風科技處境最艱難的一年,總費用較2022年減少20億,財年扣非凈利潤才19億。如不是“勒緊褲腰帶”過緊日子,將陷入虧損。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96926.html?f=wyxw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