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宜賓敘州區酒都路的街口,瞅著深國投商業中心那棟有點舊的樓,真不敢相信這兒曾經是宜賓人逛街必去的地方。
![]()
2008年9月28號,沃爾瑪在宜賓開業那天,在本地商業圈可是件大事。那會兒南岸還沒有像樣的大型購物中心,這兒3萬多平方米的地方,塞了兩萬多種商品,別提多全乎了。二樓賣衣服的地方,喇叭里喊著促銷,收銀臺"滴滴"掃碼的聲音此起彼伏。一到周末,9路、10路、27路這些公交車,一趟趟往"沃爾瑪站"送客人,樓頂那300多個停車位,從早到晚就沒空過,購物車都得讓工作人員趕緊調過來才夠用。那時候這兒還叫凱德廣場,星巴克的咖啡香混著肯德基的薯條味兒飄出來,跟旁邊建國小區、龍灣小區里的飯菜香裹在一塊兒,就是老宜賓人最熟悉的生活味兒。
![]()
變化是從2014年之后開始的,萊茵春天、萬達廣場這些新商場一開業,南岸這邊的商業格局就慢慢變了。2018年的時候,凱德廣場改名叫"印象匯",換了萬科旗下的公司來運營,還閉店裝修了一陣子,可也沒拉住下滑的勢頭。現在你再去看,負一樓一大半商鋪都空著,剩下的幾家小店,半天也見不著個客人;沃爾瑪超市里,穿紅馬甲的售貨員比顧客還多,貨架之間的過道顯得特別寬,看著心里空落落的。好多人都說,自打停車場開始收費,來的人就更少了。
![]()
其實以前這兒交通挺方便的,9路車從翠屏山開到鹽坪壩,27路能到大觀樓和天立學校,29路、10路這些車,把三江路到中級法院周邊的小區都串起來了,前后有7條公交線在這兒停。可這些年城市越擴越大,光靠這些公交線,已經算不上啥優勢了。周圍雖然有建國小區、龍灣小區這些老小區,住的人不少,可沒有新的高檔小區帶來的消費力;更要命的是,方圓3公里內,一下子冒出來萊茵春天、萬達廣場、東方時代廣場等7個大型商場,聽說王府井也快開了,這么多商場搶生意,日子自然不好過。
![]()
要說反差,看看萊茵春天就知道了。2014年開業的萊茵春天,蓋了8層的購物中心,連帶著樓上的寫字樓,吃的、喝的、看電影的、買東西的,一站式全搞定。人家地下那幾層停車場,搞了個會員積分換免費停車的規矩,特別靈活,開車去的人一點都不覺得麻煩。萊茵春天里有泰國菜、日本料理這些新鮮吃食,還有專門給小孩玩的地方,正好合了現在年輕家庭的口味;可沃爾瑪這邊,還是老樣子,跟不上大家的消費習慣了。
![]()
其實宜賓沃爾瑪廣場的起落,跟全國好多三四線城市的老商場都差不多:以前外資超市那套標準化的模式,碰到本土商場更靈活的經營方式,就顯得不那么吃香了;光靠賣東西的老路子,遇上現在大家喜歡逛吃玩一體的消費習慣,自然拼不過;再加上老城區的人慢慢往新城區搬,人氣也就跟著散了。不過這也不是說就沒救了,你看綿陽的凱德廣場,這些年不斷調整里面的店鋪,改善服務,到現在生意還挺好,這就給宜賓這兒指了條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