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你第一次買房時的忐忑嗎?面對沙盤、效果圖和銷售員天花亂墜的承諾,你咬牙簽下合同,卻不知道兩年后交房時,陽臺會不會變“晾衣桿”,山景會不會變“墳景”。
這種“開盲盒”式的購房體驗,或將徹底成為歷史。
2025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五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輔導讀本》正式出版,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部長倪虹在署名文章《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fā)展》中明確提出:推進現(xiàn)房銷售制,實現(xiàn)“所見即所得”。
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場針對房地產行業(yè)底層邏輯的深度重構。
![]()
現(xiàn)房銷售:不只是“看到再買”那么簡單
很多人以為,現(xiàn)房銷售就是“房子蓋好了再賣”。但倪虹部長的表述遠不止于此。
他強調,要改革完善房地產開發(fā)、融資、銷售制度,在商品房銷售上推進現(xiàn)房銷售,從根本上防范交付風險;同時,對繼續(xù)實行預售的項目,必須規(guī)范預售資金監(jiān)管,切實維護購房人合法權益。
這意味著,政策并非“一刀切”廢除預售,而是構建“預售+現(xiàn)房”雙軌并行、風險可控的新體系。
更關鍵的是,這一改革與“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錢”的要素聯(lián)動機制緊密相連。簡單說:一個城市有多少真實居住需求,就供應多少住房;有多少住房,就匹配多少土地和金融資源。
這徹底顛覆了過去“高杠桿、高周轉、高負債”的野蠻生長模式。
![]()
購房者:終于可以“眼見為實”了
對普通購房者而言,現(xiàn)房銷售的最大利好,就是安全感。
你不再需要靠想象力去判斷未來家的模樣。戶型是否方正?采光是否充足?小區(qū)綠化是否縮水?公區(qū)用材是否偷工減料?——所有答案,現(xiàn)場揭曉。
更重要的是,爛尾風險基本歸零。因為房子已經竣工驗收、產權清晰,你付錢后即可入住辦證,再也不用擔心“錢房兩空”。
交付周期也大大縮短。不用再苦等兩年,家庭搬遷、孩子入學等計劃都能精準安排。
當然,也有代價:現(xiàn)房通常價格略高、可選戶型較少。畢竟開發(fā)商承擔了更長的資金沉淀期,成本自然會部分轉嫁。
但比起動輒百萬的損失風險,這點溢價,值不值?
開發(fā)商:大浪淘沙,誰在裸泳一目了然
如果說購房者是受益者,那開發(fā)商則面臨一場“生死大考”。
過去,房企靠“拿地—開工—預售—回款—再拿地”的高周轉模式快速擴張。預售款占開發(fā)資金比例高達40%以上,堪稱“空手套白狼”。
現(xiàn)房銷售一來,這套玩法徹底失效。
企業(yè)必須自掏腰包把樓蓋完,才能開始銷售。這意味著:
資金壓力劇增:回款周期從100天拉長至200天甚至更久;
融資成本上升:銀行貸款期限延長,利息支出增加;
開發(fā)節(jié)奏放緩:無法滾動開發(fā),投資決策風險加大。
那些靠高杠桿、講故事生存的“皮包公司”,將被直接淘汰。而真正有實力、重品質、講信用的房企,反而迎來彎道超車的機會。
正如倪虹所言:“誰能建設好房子,誰就有未來”。
市場格局:從“拼速度”到“拼品質”
現(xiàn)房銷售不僅是銷售方式的改變,更是整個行業(yè)邏輯的重塑。
過去,開發(fā)商比的是誰跑得快、誰杠桿高、誰營銷猛。未來,比的是產品力、兌現(xiàn)力、服務力。
“好房子”的定義也在升級——不再是面積大、價格高,而是綠色、低碳、智能、安全。建筑師要精心設計戶型,企業(yè)要研發(fā)好材料、好設備,多行業(yè)跨界協(xié)同,才能滿足新時代居住需求。
與此同時,市場供應結構也將調整。大體量、長周期的超級大盤將減少,小而美、快周轉的精品社區(qū)成為主流。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房價預期將更趨理性。沒有了“期房炒作”空間,市場泡沫被擠出,真正回歸居住屬性。
![]()
試點先行,漸進推進:不會“急轉彎”
值得強調的是,現(xiàn)房銷售并非“明天就全面實施”。
倪虹多次使用“有力有序推進”、“因地制宜”等表述,說明政策將采取漸進式、差異化路徑。
事實上,全國已有超30個省份開展試點。海南早在2020年就成為全國首個全面實行現(xiàn)房銷售的省份;深圳、泉州等地在土地出讓中加入“競現(xiàn)房銷售面積”條款;山東、江西等地則通過契稅補貼、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等方式鼓勵現(xiàn)房購買。
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現(xiàn)房銷售面積占比已達30.84%,較2020年的12.7%大幅提升。這說明,市場正在平穩(wěn)過渡。
未來已來:你準備好了嗎?
現(xiàn)房銷售,表面看是買房方式的改變,深層看,是房地產從“金融屬性”向“民生屬性”回歸的關鍵一步。
它回應了億萬家庭對“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樸素期待,也倒逼行業(yè)告別投機、回歸本源。
當然,挑戰(zhàn)依然存在:如何保障房企合理融資?如何避免階段性供應短缺?如何平衡地方財政與市場穩(wěn)定?
但方向已然明確——高質量發(fā)展,才是房地產的唯一出路。
本稿件內容是由AI生成為算法和模型的運算結果,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
![]()
![]()
![]()
![]()
![]()
![]()
![]()
![]()
文章來源:樂居買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