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與好友老葉有過一次閑聊。老葉今年76歲了,精神頭還算不錯。在聊到過去時,老葉自豪的說:我在上世紀80年代通過做小生意、開小工廠,已經成為了“萬元戶”。而當時職工月收入卻只有40-50元。所以,如果有幸成為了“萬元戶”,周圍人就會投來羨慕的眼光。
![]()
而在閑聊的最后,老葉向我提出了一個問題,2025年擁有多少資產,才可以跟80年代的萬元戶相提并論?對此,我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才好。因為,在時隔了40年之后,各種變化非常巨大。站在收入水平、消費能力、社會地位等不同角度分析,得出的答案也會存在較大的差異。
先來了解一下80年代的居民的消費能力, 1985年大米的價格是0.14元/斤,豬肉是0.95元/斤。這樣算下來,當時的1萬元能購買71400斤大米,可以購買10500斤豬肉。而現在大米的價格是3.5元,豬肉的價格是22元/斤。這樣算下來,80年代的1萬元相當于現在的23-25萬。對此,很多人會覺得,現在的“萬元戶”門檻似乎也不算很高。
![]()
不過,如果拿當時居民的平均工資與現在相對比,或許更能反映真實情況。1985年職工的平均月工資是40元左右,一年收入是480元。一萬元相當于普通職工的21年的收入。如果按照這個倍數,再與現在職工的平均工資作對比。資料顯示,2024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4188元。把這21倍的收入乘以現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出的答案是,現在約114萬,相當于80年代的1萬元水平。而這個居民平均工資數據作為對比,可能更加接近實際情況。
當然,也有一些人對這個答案提出質疑,原因是80年代如果手里有1萬元,會受到周圍人投來羨慕的眼光。而現如今,你就算有114萬,別人也并不會覺得你很有錢。這主要是,現在很多人把這114萬與高房價作了對比。上世紀80年代,如果手里有1萬元,可以在國內大城市輕松買房置業,現在手里有114萬只用夠在三四線城市買套房子,在大城市里買不到什么房子。
![]()
對此,我們認為,如果再把房價因素算進來,那現在的150-200萬相當于80年代的1萬元,這還是相對比較靠譜的結果。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個是,現在150-200萬資產算是富裕家庭,在國內也是鳳毛麟角的存在。絕大多數人一輩子也掙不到這么多錢。另一個是,即使手里有150-200萬,在國內大城市也是可以買得到房子。顯然,現在150-200萬的資金的購買力并不遜于當年的1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80年代正處于物資匱乏的計劃經濟時代,1萬元除了能夠買點大米、豬肉等生活用品之外,也就只能購買永久牌自行車、蝴蝶牌縫紉機、上海牌手機等商品。而現在手里有150-200萬,能夠購買的商品和服務就太多了。比如,可以購買汽車、手機、筆記本電腦等80年代所沒有的東西。顯然,現代人如果手里有150-200萬資產,能夠消費的范圍要遠比當年大得多。
![]()
2025年擁有多少資產,才可以跟80年代的萬元戶相提并論?這個問題需要進行綜合評估才能給出答案。從目前情況看,現在150-200萬資產,就大致相當于80年1萬元。不過,80年代的1萬元由于能夠購買的商品有限。所以,從可購商品范圍來看,遠不及現在有150-200萬資產的家庭。不過,80年代住房、教育、醫療等費用支出較少,在這些方面的支出壓力比現在輕得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