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網發布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文章觀點僅供參考,所涉及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為提高文章流暢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編譯,讀者請自行辯解!如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
懸崖古寺老僧絕望求助
2024年,自媒體博主在山西太行山清圓洞古寺,拍到77歲僧人釋永凈崩潰落淚,他苦修13年,哭喊道“求你們照顧我,沒人管我就凍死了!”這滴眼淚不是得道慈悲,是現實逼入絕境的老人最無助的哀鳴。
![]()
清圓洞初體驗雙手護古寺
2011年,64歲的釋永凈被派往清圓洞時,這座懸崖上的古寺早已破敗不堪,荒草快沒過門檻,佛像被蛛網蒙著。他心里就一個念頭:“不能讓野草把佛像埋了”。于是他自己動手刷外墻、修屋頂、補柱子,那時的他還能挑著水桶去幾公里外打水,在寺后開荒種土豆,搬磚壘墻時腰桿挺得筆直,硬是用雙手把古寺從荒草里撐出了點體面。
![]()
山洞禪房里的苦修日常
13年里,他就住在寺后那個鑿進崖壁的山洞禪房,土炕上鋪著磨出毛邊的舊被褥,冬天冷得像冰窖,就扯塊塑料布糊在窗框上擋風。
沒水沒電是常事,吃的多是山下好心人送來的碎月餅,鄉政府偶爾托人捎袋饅頭,他掰碎了混著熱水泡著吃。
![]()
挑水要去山腳下的泉眼,來回六里山路,有次下雨路滑摔進溝里,膝蓋磕出個血窟窿,他爬起來照樣挑著桶往上走。
寺里的壁畫潮了,他拿干布擦了一遍又一遍;屋頂漏雨,就搬梯子上去鋪油氈;每天還得抄經供奉,手抖得握不住筆,就用繩子把筆綁在手上。
他總說“師父留下的臉,不能在我手里臟了”,掃院子時連石縫里的草都要摳出來,佛像前的油燈添油添到半夜,自己卻常常忘了吃飯。
![]()
身體衰敗時的艱難抉擇
可這幾年,他的腿腳腫得像發面饅頭,青一塊紫一塊的淤青在皺巴巴的皮膚上格外刺眼,出門得拄著兩根磨得發亮的木拐杖,走三步就得歇一歇,挑水修墻這些事早就干不動了,徹底困在山上。
山下朝陽寺的師父來了好幾趟,說要接他去養老,那里有熱乎飯吃,冬天還有煤爐取暖,可他每次都攥著土炕沿搖頭,說"我走了,野草能把佛像埋了",他怕自己這一走,這900年的廟宇沒人照管,要不了半年就又成了荒草窩。
![]()
被遺忘的喘氣文物悲歌
自媒體博主偶然摸到清圓洞時,見他正蹲在灶臺前掰碎半塊干硬的饅頭,就著結了冰碴的冷水往下咽。博主心里發酸,說要幫他買張水卡,讓山下送水上山,他突然就紅了眼眶,攥著博主的胳膊直抖,“我這樣活著,還不如趕緊早點死掉”,積壓了十幾年的委屈順著皺紋往下淌。
![]()
其實全國1700多座藏在深山里的偏遠古廟,超三成都是靠這樣的老年僧人硬撐著。
終南山的明慧法師八十多了,寺里沒香火,開春就挖野菜煮著吃,夏天采蘑菇當菜;云南瀾滄江邊上的巖罕溫,守著百年經堂漏雨,沒錢買瓦片,就上山割了芭蕉葉鋪在屋頂,雨水還是順著葉縫往下滴。
他們大多沒編制,更沒退休金,生病了就扛著,藥片貴得像金疙瘩,誰也舍不得買。
![]()
修行路上的清與商
而與釋永凈在太行山寒風里攥著拐杖硬撐不同,釋永信把少林寺做成了“商業帝國”。他帶著寺廟注冊公司、開發房地產,寺里的香火錢變成了股票代碼,武僧團成了商業演出的“明星團隊”,連少林功夫都成了賺錢的IP。有人說他坐豪車、住豪宅,手腕上的名表比清圓洞一年的香火錢還貴,后來更是傳出涉嫌嚴重經濟犯罪和個人生活腐敗問題,徹底栽在了名利場里。
![]()
釋永凈守著900年的清圓洞,最大的愿望不過是冬天能喝口熱水,頓頓有熱乎飯吃,可就連這點念想,都得靠好心人接濟。
一個在懸崖上用命護著佛像不被野草埋了,一個在聚光燈下給寺廟標上價格,到底哪個才是修行?誰又在真正守護那些老祖宗留下的文化根脈?
![]()
微光傳鐘聲至山外
外界關注后,政府撥了款修繕屋頂,志愿者輪流上山送飯,醫生也背著藥箱來給他瞧腿。
釋永凈的日子松快了些,但每天清晨照舊拄著拐杖去敲鐘,鐘聲撞在懸崖上蕩出回音,他站在崖邊聽半天,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
有人勸他開直播講講古寺的故事,他擺擺手說“我不要名”,掃院子時連石階縫里的落葉都要撿干凈,佛像前的油燈添得滿滿的,說“要讓鐘聲傳到山外去”。
如今他活成了清圓洞的一部分,是會喘氣的文物,是用生命托舉著千年香火的孤獨守夜人,鐘聲響起來的時候,野草就不敢把佛像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